方劑組成解釋
黑虎膏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黑虎膏主要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當歸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達到治療效果。
- 補血養血:當歸同時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能改善氣血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黑虎膏中加入當歸,不僅能活血化瘀,還能滋補氣血,促進傷口癒合,加速康復。
黑虎膏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黑虎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防風可以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愈。
- 疏散風寒濕邪: 黑虎膏中常加入其他具有祛風散寒、化瘀止痛功效的藥材,例如川芎、當歸等。防風可以與這些藥材共同作用,協同疏散風寒濕邪,改善局部氣血循環,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黑虎膏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大黃味苦寒,性瀉下,具清熱解毒之效。黑虎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大黃可清熱瀉火,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 活血化瘀: 大黃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因濕熱蘊結導致的瘀血阻滯,大黃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有助於瘡瘍腫毒的消退。
因此,黑虎膏中加入大黃,不僅能清熱解毒,更能活血化瘀,共同促進瘡瘍腫毒的治療。
黑虎膏方劑中包含赤芍,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局部瘀血腫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黑虎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赤芍的活血化瘀作用在此發揮重要作用。
- 清熱解毒: 赤芍性寒,能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消炎止痛,減輕局部炎症反應,避免傷口感染。
黑虎膏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黃芩性寒,味苦,歸肺、膽、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黑虎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熱瘡瘍、皮膚感染等症,而黃芩的清熱解毒之性,可以有效控制炎症,抑制病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
2. 抑菌消炎: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芩中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黃芩苷、黃芩素等,具有明顯的抗菌消炎作用。黑虎膏中加入黃芩,可以增強其抗菌消炎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皮膚感染等疾病。
黑虎膏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黑虎膏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黃柏可有效清熱解毒,消除病竈。
- 收斂生肌:黃柏的收斂作用可幫助傷口癒合,促進組織再生,而黑虎膏的功效除了治療皮膚病之外,也具有生肌的作用,黃柏的加入可增強其生肌效果。
黑虎膏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黑虎膏以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為主要功效,而生地黃能清熱解毒,避免藥物過於燥熱,並輔助涼血止痛,緩解疼痛和炎症反應。
-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緩解因外傷或熱毒引起的燥熱和疼痛。黑虎膏通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生地黃可以起到滋陰潤燥,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黑虎膏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熱引起的瘡瘍、濕疹等皮膚病。黑虎膏多用於治療皮膚病,黃連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減少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2. 止痛消腫: 黃連還具有一定的止痛消腫作用,可以減輕皮膚病引起的疼痛和腫脹,提高療效。
因此,黃連作為黑虎膏的組成藥物,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皮膚病的效果。
黑虎膏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的功效。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消腫的功效。黑虎膏作為治療外傷腫痛、瘀血腫痛的膏藥,加入玄參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 清熱解毒: 針對外傷導致的發熱、紅腫、疼痛,玄參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 涼血消腫: 玄參能涼血止血,對於外傷出血、瘀血腫痛,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玄參作為黑虎膏的組成成分,能夠有效地緩解外傷引起的各種症狀。
黑虎膏中添加桔梗,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化痰: 桔梗味辛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宣肺開音、利咽化痰的功效。黑虎膏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而桔梗可幫助宣散肺氣,化解痰液,緩解咽喉不適,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提升藥效: 桔梗善於引藥入肺,可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發揮。黑虎膏中包含多種藥材,桔梗的加入有助於藥力更好地深入肺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黑虎膏中加入肉桂,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溫經散寒:肉桂味辛甘,性熱,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黑虎膏常用於治療寒溼痹痛、關節疼痛等病症,肉桂的溫經散寒作用可以幫助驅散寒溼之邪,緩解疼痛。
二、活血化瘀:肉桂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從而加速組織修復,緩解疼痛。對於寒溼凝滯、瘀血阻絡所致的疼痛,肉桂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黑虎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消炎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消腫止痛的功效。黑虎膏以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爲主,白芷可幫助消散瘀血,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二、活血化瘀:白芷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並能有效緩解因跌打損傷造成的腫脹和疼痛。
總而言之,白芷在黑虎膏中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促進傷口癒合。
黑虎膏中加入木鱉子,主要基於其消腫止痛的功效。木鱉子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黑虎膏為外用膏藥,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扭傷等,木鱉子可以幫助消散瘀血,減輕腫痛,促進傷口癒合。此外,木鱉子還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防止感染。
因此,黑虎膏中加入木鱉子,可以有效地發揮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黑虎膏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 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之效。黑虎膏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而杏仁能有效緩解肺部燥熱,促進痰液排出,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潤肺止咳的效果。
- 清熱解毒: 杏仁亦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黑虎膏中一些藥材性溫燥,加入杏仁能起到中和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燥烈,同時也加強了清熱解毒的效果,有助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黑虎膏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血藤的樹脂,性溫、味苦澀,入心、肝、腎經。其主要成分為多酚類化合物,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凝血、消腫止痛的藥理作用。
黑虎膏為跌打損傷的常用外用藥,其配方中加入血竭,可以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加速傷口癒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的效果。
黑虎膏中加入皁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消腫止痛: 皁莢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消腫止痛、解毒殺蟲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瘡瘍腫毒等症狀,皁莢能有效消散腫脹,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 皁莢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對於瘀血腫痛、筋骨損傷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皁莢在黑虎膏中可以發揮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效果。
黑虎膏中含有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黑虎膏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的藥性正好能起到化瘀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 消炎殺菌:沒藥還具有一定的消炎殺菌作用,能抑制細菌的生長,防止傷口感染。這對於外傷引起的感染,以及一些皮膚病的治療都有幫助。
黑虎膏中包含乳香,其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黑虎膏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 消腫生肌: 乳香亦具消腫生肌之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黑虎膏中常搭配其他具有消腫生肌作用的藥材,如沒藥、當歸等,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黑虎膏中加入香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滑消腫: 香油性滑潤,可減輕患處的疼痛和腫脹,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藥效滲透。
- 滋潤皮膚: 香油具有滋潤皮膚的功效,能防止藥膏長期使用造成皮膚乾燥、皸裂等副作用,使藥膏更容易塗抹和吸收,提升藥效。
此外,香油也具備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是黑虎膏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黑虎膏中包含鉛丹的原因是因為其具有強效的止痛和消炎作用。鉛丹能夠有效地減少由炎症引起的疼痛,對於緩解因炎症引起的不適有顯著效果。它的消炎作用還能夠幫助減少體內的炎症,提升黑虎膏的整體療效,使其對於相關疾病的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黑虎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範疇廣泛,涵蓋外科多類癰疽瘡毒與損傷,具體包括:
- 癰疽瘡毒:如發背(背部大癰)、腦疽(後頸部癰瘡)、腸癰(闌尾炎或腹腔膿腫)、乳癰(乳腺炎)、疔瘡(急性化膿性感染)、痔瘻等。
- 外傷與損傷:虎狼咬傷、刀箭傷、跌打損傷、車馬撞傷、杖傷(杖刑後瘀腫)等。
- 其他無名腫毒:泛指病因未明之局部紅腫熱痛。
- 延伸婦科應用:如胎衣不下(胎盤滯留)、瘀血衝心(產後瘀血上攻)、月經不通等,需配合內服特定湯劑送藥。
其「內服外貼」之用法,顯示此膏劑兼具「解毒消腫、活血散瘀」之雙重作用,符合中醫「托毒外出」與「疏通氣血」的治療原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藥物配伍解析
槐條、柳條:
二者均性寒,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古代外用方中常見其煎湯淋洗或入膏劑,針對熱毒瘡瘍,尤其柳枝另能祛風濕,促進局部氣血流通。巴豆(去皮):
大辛大熱,毒性強烈,外用可「破積排膿」,腐蝕瘡瘍死肌;內服少量(如方中與多味藥同煎後毒性降低)能瀉下攻逐,用於腸癰瘀滯。當歸、白芷:
- 當歸活血養血,助消散瘀血,改善腫痛。
- 白芷辛溫,長於「排膿生肌」,為瘡瘍要藥,尤擅頭面瘡毒(如太陽穴貼敷)。
木鱉子仁:
苦微甘,有毒,能散結消腫、攻毒療瘡,對乳癰、瘰癧(淋巴結結核)等有效。自然銅:
散瘀止痛,續筋接骨,針對跌打損傷、骨折瘀滯,為傷科常用藥。小油(麻油)、黃丹(鉛丹):
- 麻油潤膚生肌,為膏藥基質,兼具解毒之效。
- 黃丹辛微寒,能拔毒生肌,與油熬製成膏後,形成傳統「黑膏藥」載體,緩釋藥效於患處。
2. 組方邏輯
- 解毒-活血-生肌三層次:
- 清熱解毒(槐柳條、木鱉子)針對熱毒病機;
- 活血散瘀(當歸、自然銅、巴豆)疏通局部氣血;
- 排膿生肌(白芷、黃丹)促進瘡口癒合。
- 內外兼治:
- 內服:透過巴豆攻逐、當歸活血,從內化解瘀毒(如腸癰、瘀血證)。
- 外貼:直接作用於患處,拔毒斂瘡(如癰疽、杖傷)。
3. 劑型與用法特點
- 膏劑黏附性強,適合慢性潰瘍或深部膿腫(如骨疽)。
- 不同病症配合特定湯藥送服(如甘草湯解毒、童便化瘀),體現「引經藥」概念,增強靶向作用。
結語
黑虎膏以「峻藥緩釋」為特色,結合猛藥(巴豆、木鱉子)與緩和劑(麻油、黃丹),既攻毒又不致過傷正氣。其針對「熱毒瘀血」核心病機,透過多通路(清熱、活血、生肌)達到消腫止痛之效,反映古代外科「以毒攻毒」與「托裡透膿」的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槐條70莖(每長7寸半),柳條70莖(每長7寸半),巴豆80枚(去皮),當歸2錢,木鱉子仁5枚,白芷3錢,自然銅少許(為末),小油1斤1兩,黃丹8兩。
先將小油鍋內煎沸,下前藥煎黃色,濾去滓,入丹熬成膏。
治腸癰、乳癰、骨疽者,每服15丸,如梧桐子大,甘草湯或漏蘆湯送下,外貼患處;眼目赤疼痛腫者,以茶清或山梔子煎湯送下,仍貼兩太陽穴;婦人胎衣不下,瘀血衝心,童便送下;月候不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黑虎膏, 出處:《夀世保元》卷九。 組成:草烏4兩,南星2兩,半夏2兩,大黃2兩,五倍子3兩(同綠豆5兩共炒焦),乾薑5錢,薑黃1兩,黃柏1兩。 主治:楊梅風塊,作腫作痛;及癰疽瘰癧毒,並一切無名腫毒。
黑虎膏, 出處:《準繩·瘍醫》卷三。 組成:大黃1兩,黃連1兩,黃芩1兩,黃柏1兩,當歸1兩,木鱉子5錢,穿山甲3錢,亂發1丸,蛇蛻1條,麻油1斤,黃丹(水飛,炒)8兩(無真的,以好光粉代之妙),乳香1兩,沒藥5錢,阿魏1錢半。 主治:瘰癧,諸瘡。
黑虎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五。 組成:槐條70莖(每長7寸半),柳條70莖(每長7寸半),巴豆80枚(去皮),當歸2錢,木鱉子仁5枚,白芷3錢,自然銅少許(爲末),小油1斤1兩,黃丹8兩。 主治:腸癰,乳癰,骨疽,眼目赤疼痛腫;婦人胎衣不下,瘀血衝心,月候不通。
黑虎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五。 組成:當歸1兩,防風1兩,大黃半兩,赤芍藥半兩,黃芩半兩,黃柏半兩,生地黃半兩,黃連半兩,玄參半兩,桔梗半兩,官桂半兩,白芷半兩,木鱉子仁半兩,杏仁半兩,血竭半兩,豬牙皂莢半兩,沒藥半兩,乳香半兩(别研),香油2斤,黃丹1斤(别研)。 主治:一切癰癤疽毒,發背,腦疽,腸癰,痔瘻,疔瘡,乳癰,虎狼刀箭所傷,一應無名腫毒,及顛撲損傷,車馬榼傷,杖傷,懸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