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

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

SHEN XIAN TAI YI ZHI BAO WAN QUA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熱 (1.1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肝經 19%
脾經 19%
肺經 11%
胃經 8%
腎經 8%
小腸經 5%
大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補血調經: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之效。膏方多用於調養身體,改善氣血循環,而當歸則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虛、瘀血等症狀,使氣血運行通暢,有助於身體恢復健康。
  2. 滋陰潤燥,益氣養血: 膏方常需滋陰潤燥,益氣養血,而當歸恰好具有此功效。其滋陰潤燥可緩解乾燥,益氣養血則能改善氣血不足,對於因氣血虧虛導致的各種病症具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中加入大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瀉火、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熱毒壅滯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癰腫、瘡瘍、丹毒等,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解毒功效,促進傷口癒合。

2. 瀉火通便: 大黃能通泄腸胃實熱,促進排泄,治療便祕、腹脹等症。在萬全膏中,可起到清熱瀉火、通便排毒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調節機體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中包含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玄參味苦甘,性寒,入心、肺、腎經。其清熱涼血之力,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改善因熱毒壅滯所致的各種病症。此外,玄參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紅腫疼痛。

因此,在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中加入玄參,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各種熱毒引起的疾病。

「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中加入赤芍,主要考量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赤芍味苦、酸,性寒,入肝經。其清熱涼血的作用可有效緩解因熱毒蘊積導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而活血化瘀的功效則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緩解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赤芍的加入有助於平衡方劑整體的寒熱性質,並針對特定病症發揮其獨特療效,達到治療目的。

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中包含沒藥,其原因主要在於沒藥的藥性與膏方功效的契合。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具備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與萬全膏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功效相吻合。
  2. 收斂生肌,促進傷口癒合: 沒藥也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配合其他藥材,更能增強膏方的治癒效果,使其更有效地治療外傷和創傷。

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活血通絡: 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該膏方多用於治療虛寒症,如陽虛體質、四肢冰冷、腰膝痠軟等,肉桂能溫補陽氣,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症狀。

2. 助藥力,提高藥效: 肉桂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如與其他溫陽藥配伍,能增強溫陽散寒之效;與活血化瘀藥配伍,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藥效。因此,在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中加入肉桂,能起到引藥入經、助藥力、提高藥效的作用。

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此膏方多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頭風、鼻塞、頭痛、齒痛等症,而白芷能有效驅散風寒,通利鼻竅,緩解疼痛。
  2. 祛除邪氣,增強療效:白芷能祛除體內風寒濕邪,促進氣血循環,並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療效。此膏方多以溫補為主,白芷的辛溫之性,能溫通經絡,促進藥物吸收,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涼血之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其清熱涼血之力,可有效改善因熱毒壅滯所致的各種症狀,例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鼻衄、血尿等。

此外,生地黃亦能滋陰潤燥,對於因陰虛火旺而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失眠多夢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

因此,生地黃作為「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的組成成分,可有效發揮其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功效,幫助患者緩解相關症狀,達到治病的目的。

「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能有效改善因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所引起的疼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2. 行氣止痛,溫通經絡:乳香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溫通經絡的作用,可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塞而引起的疼痛,改善局部循環,促進康復。

因此,乳香在「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行氣止痛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廣泛,涵蓋外傷、瘡瘍、內科及婦科諸疾,主要包括:

  1. 外科病症
    • 各類癰疽發背(化膿性感染)、惡瘡(嚴重皮膚潰瘍)、瘰疬(淋巴結結核)、久遠不癒之瘻瘡(慢性瘻管)。
    • 外傷:蛇蟲虎蠍咬傷、刀斧砍傷、湯火燙傷。
    • 皮膚病:疥瘡(疥蟎感染)、風疹瘙癢。
  2. 內科病症
    • 腰膝疼痛(風濕痹證)、咳嗽咽喉腫(上呼吸道炎症)。
    • 血證:吐血(消化道或呼吸道出血)、風赤眼(結膜炎)。
  3. 婦科病症
    • 血氣不調(月經失調)、赤白帶下(陰道異常分泌物)。
  4. 其他:風勞病(虛勞兼風邪,如慢性消耗性疾病)。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當歸、赤芍、乳香、沒藥:當歸補血活血;赤芍涼血散瘀;乳香、沒藥為經典止痛組合,能促進氣血流通,消腫生肌。
    • 大黃:瀉熱毒、破瘀滯,外用可清熱解毒,內服能導瘀下行。
  2. 清熱涼血、解毒散結

    • 玄參、生地黃:滋陰涼血,解熱毒,適用於熱毒熾盛之瘡瘍(如發背、咽喉腫痛)。
    • 白芷:辛溫散風,排膿止痛,尤擅長瘡瘍初起或已潰階段。
  3. 溫通經絡、促進癒合

    • 肉桂:溫陽散寒,助氣血運行,與寒涼藥配伍可防過於寒凝,適用於陰疽(慢性潰瘍)。
  4. 賦形與外治機制

    • 香油浸藥能萃取脂溶性成分,增強渗透力;黃丹(鉛丹)為傳統外用收斂生肌藥,與油熬製成膏後,形成物理性保護膜,隔絕外邪,促進傷口癒合。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結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溫通止痛」三法,內外兼治:

  • 外用:通過膏藥直接作用於病灶,拔毒生肌,改善局部氣血瘀滯(如瘡瘍、刀傷)。
  • 內服:丸劑經蛤粉包裹緩釋藥效,針對內科血瘀或熱毒證(如咳嗽、吐血),透過全身調理增強療效。

適應症對應分析

  • 癰疽瘡瘍:活血藥(當歸、乳沒)改善局部循環;清熱藥(大黃、玄參)抑制感染。
  • 外傷出血:黃丹收斂止血;白芷、肉桂促進組織修復。
  • 婦科帶下:生地、玄參清熱;當歸調血,間接調節內分泌功能。

此方體現中醫「異病同治」原則,針對「熱毒瘀阻」核心病機,無論內外傷皆可辨證施用。

傳統服藥法


當歸半兩,大黃半兩,玄參半兩,赤芍藥半兩,沒藥半兩,肉桂半兩,白芷半兩,生乾地黃半兩,乳香半兩。
上切如松子大,用香油1斤浸藥,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然後以文武火於砂鍋內熬白芷赤黃色為度,絹綿濾去滓,將油再熬得所,下黃丹半斤,以柳枝攪,至滴油在水中不散成珠,看硬軟不粘手,即用瓷器盛之。
如攤時,用小器內分藥,於文武火上化開攤之;如作丸,令如雞頭大,蛤粉為衣,煎湯使酒送下;蛇虎蠍大、湯火刀斧所傷,並可內服外貼;發背,先以溫水洗瘡,拭乾,用綿子攤膏藥貼之,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陰道炎肺結核疥癬白帶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癤和癰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胃腸出血子宮頸炎背部膿瘡乾眼症咽喉痛四肢痿軟無力吐血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神仙太乙至寶萬全膏,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四引《經驗秘方》。 組成:當歸半兩,大黃半兩,玄參半兩,赤芍藥半兩,沒藥半兩,肉桂半兩,白芷半兩,生乾地黃半兩,乳香半兩。 主治:八發癰疽,一切惡瘡,不問遠年近日,已未成膿,蛇虎蠍犬、湯火刀斧所傷,發背,久遠瘰癧,諸痿瘡,諸般疥瘡,腰膝疼痛,婦人血氣,赤白帶下,吐血,風赤眼,咳嗽咽喉腫,一切風勞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