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太乙膏

JIA WEI TAI Y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20%
心經 17%
腎經 9%
肺經 9%
胃經 7%
大腸經 5%
小腸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加味太乙膏」及其組成介紹

加味太乙膏,主治各種腫脹和毒瘡,不論是否已經潰爛,跌打損傷,風濕引起的疼痛。

組成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血餘炭: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溫中散寒、化腐生肌、清熱利尿、止血、化瘀利尿、生肌。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沒藥: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麻油:瀉下、清熱解毒、通便、解毒、化腐生肌、潤肺、清熱瀉火。

鉛丹:散腐肉之結,清腐肉之熱。

松香: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化腐生肌、強筋骨、燥濕、生津止渴、排膿、外用消腫、拔膿、生肌。

總結

中藥方劑「加味太乙膏」,採用多種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藥材,發揮其各自的特點,共同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該方劑以麻油、血餘炭、蓖麻子、生地黃、玄參、大黃、當歸、赤芍、白芷、肉桂、松香、鉛丹、乳香、沒藥等中藥材組成,在臨牀應用上具有廣泛的適應症,可治療各種腫脹和毒瘡,不論是否已經潰爛,跌打損傷,風濕引起的疼痛等,受到中醫界人士的廣泛認可,具有重要的醫療價值。

傳統服藥法


當歸2兩, 生地黃2兩, 芍藥2兩, 玄參2兩, 大黃2兩, 甘草4兩。
用麻油二斤煎丹收膏。
外貼患處。
《靈驗良方匯編》有白芷。

方劑組成解釋


麻油、血餘炭、蓖麻子具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一切腫毒,已潰未潰,跌打損傷,風濕氣痛等症。

生地黃、玄參、大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一切腫毒,已潰未潰,跌打損傷,風濕氣痛等症。

當歸、赤芍、白芷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一切腫毒,已潰未潰,跌打損傷,風濕氣痛等症。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一切腫毒,已潰未潰,跌打損傷,風濕氣痛等症。

松香、鉛丹、乳香、沒藥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一切腫毒,已潰未潰,跌打損傷,風濕氣痛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麻疹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太乙膏,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四。 組成:當歸2兩,生地黃2兩,芍藥2兩,玄參2兩,大黃2兩,甘草4兩。 主治:一切瘡瘍。

加味太乙膏, 出處:《惠直堂方》卷四。 組成:黃柏5錢,防風5錢,元參5錢,赤芍5錢,白芷5錢,生地5錢,大黃5錢,歸身5錢,肉桂5錢,海藻5錢,崑布5錢,蒼朮5錢,金銀花1兩,皂角刺5錢,山慈姑5錢,桂枝5錢,土貝母1兩,何首烏1兩,苦參1兩,連翹花粉1兩。 主治:拔毒收口。主治:跌打損傷,風寒濕痹,腰腹心胃疼痛,並已潰瘡瘍。

加味太乙膏, 出處:《馮氏錦囊·外科》卷十九。 組成:真麻油24兩,亂發1大團(黑潤者佳),蓖麻子200粒(去殼,搗碎),大生地4兩(切片),黑玄參3兩,大黃(切片)3兩,全當歸3兩,赤芍2兩,白芷2兩,肉桂(去盡粗皮,切碎)2兩,明松香1斤(搗碎,入大蔥管內,以線縛好,放碗內,隔湯蒸化,取出候冷,去蔥研細8兩),真黃丹20兩(其色黃者爲真,水飛曬乾,炒黑色10兩),滴乳香(箬上烘去油,研細)2兩,真沒藥2兩(箬上焙去油,研細)。 主治:一切腫毒,已潰未潰,跌打損傷,風濕氣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