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太乙膏

JIA WEI TAI Y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20%
心經 17%
腎經 9%
肺經 9%
胃經 7%
大腸經 5%
小腸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太乙膏中加入麻油,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藥效: 麻油性溫,可助藥力深入肌膚,提升藥物吸收,尤其對於一些寒性藥材,加入麻油能減輕其寒性,使藥效更溫和有效。
  2. 潤滑作用: 麻油具有潤滑作用,可使藥膏更容易塗抹,並能滋潤肌膚,減輕藥膏對皮膚的刺激,提升患者的使用舒適度。

加味太乙膏中加入血餘炭,主要是基於其特殊的藥理作用:

  1. 活血止痛: 血餘炭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改善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在太乙膏中,血餘炭可協同其他藥材,增強止痛效果,緩解因跌打損傷、骨折等引起的疼痛。
  2. 清熱解毒: 血餘炭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緩解局部炎症,促進傷口癒合。太乙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外傷,加入血餘炭可預防感染,加速傷口癒合,提升療效。

加味太乙膏中加入蓖麻子,主要基於其攻毒散結之效。

蓖麻子性溫,味辛,有毒,具有消腫散結、潤腸通便的作用。對於瘰癧、結核、癰腫、疔瘡等症,可起到消散腫塊、排毒化瘀的效果。

此外,蓖麻子也能通便,對於便祕、積滯等症,也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加味太乙膏中加入蓖麻子,旨在增強其攻毒散結之效,並輔助通便,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加味太乙膏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功效。太乙膏本身偏燥熱,加入生地黃可以平衡藥性,防止燥熱傷陰,並緩解因熱毒所致的皮膚紅腫、瘡瘍等症狀。
  2. 增強療效: 生地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供應,有助於傷口癒合和組織再生。對於治療外傷感染、燒傷燙傷等病症,能起到更佳的療效。

加味太乙膏中加入玄參,主要是因為其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的功效。

玄參性寒,味苦甘,入心、肺、腎經,能清熱解毒,尤其對於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此外,玄參還具有涼血消腫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狀。

因此,在加味太乙膏中加入玄參,可以 增強方劑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

加味太乙膏中加入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瀉火解毒: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太乙膏以滋陰清熱為主,加入大黃,可以增強其清熱瀉火之力,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積熱毒素,促進恢復。

二、 通便排毒:太乙膏主要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癰腫瘡瘍,而大黃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出,有利於消腫止痛,防止毒素蔓延。

加味太乙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潤燥生津: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潤燥生津之效。太乙膏本身以滋陰潤燥為主,加入當歸可增強其補血活血作用,有助於改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口乾舌燥等症狀,同時也能促進傷口癒合,提高整體療效。
  2.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 太乙膏中含有較多寒涼藥材,加入性溫的當歸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過寒的作用,同時也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使其更能發揮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作用。

加味太乙膏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涼血止痛: 赤芍味苦寒,入心肝經,具有涼血止痛之效。太乙膏本身以滋陰潤燥為主,加入赤芍可平衡藥性,避免滋膩過度,同時又能針對瘀血阻滯、疼痛難忍的症狀,起到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作用。

二、配伍增效: 赤芍與太乙膏中其他藥物,如生地、當歸等,能互相協同,加強藥效。生地、當歸滋陰養血,赤芍則涼血止痛,二者相輔相成,達到滋陰清熱、活血止痛的功效。

加味太乙膏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加味太乙膏用於治療外傷、跌打損傷等症狀,白芷可以有效緩解因外傷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2. 活血化瘀: 白芷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並減少瘀血的形成。配合其他藥物,可增強加味太乙膏的療效。

加味太乙膏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功效。太乙膏本身以溫補脾腎、益氣養血為主,加入肉桂能加強其溫陽散寒之效,有助於改善脾腎陽虛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症狀。
  2. 助藥力: 肉桂辛溫走竄,可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所,增強藥效。太乙膏中含有多味滋補藥物,加入肉桂後,能促進這些藥物的吸收利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加味太乙膏中添加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 松香性溫燥,具有散瘀止痛、生肌斂瘡之效,可有效消減局部腫脹疼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2. 固澀收斂: 松香黏性強,與藥材混合後,形成膏狀,可緊貼患處,起到固澀收斂的作用,防止傷口流液,加速癒合過程。

總之,松香在加味太乙膏中的加入,能有效提升其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效果,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加味太乙膏中包含鉛丹,這一成分的使用源自於中藥理論中的“君藥”與“臣藥”搭配。鉛丹,又名鉛礬,具備良好的清熱解毒、消腫利濕效果,常用於治療一些熱毒引起的疾病。在中藥方劑中,鉛丹能夠有效地對抗體內的熱邪,改善血液循環,達到最佳的療效。在加味太乙膏的配方中,鉛丹的加入是為了增強方劑的整體效能,使得其在解毒、消腫等方面更具優勢。

然而,鉛丹的使用需要謹慎,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重金屬中毒的風險。因此,在調配此方劑時,必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仔細計算劑量,以確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療效果。中醫傳承了數千年的臨牀經驗,對於鉛丹的使用早已有其獨特的適應證和禁忌,但在現代醫學觀點下仍需謹慎應用。

加味太乙膏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太乙膏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幫助消除瘀血,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消腫止痛:乳香亦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配合其他藥物,如沒藥、地榆等,共同發揮止痛消腫的效果,改善患者因跌打損傷或其他原因導致的腫痛。

加味太乙膏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止痛生肌: 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創傷難愈等症狀有顯著效果。太乙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創傷等,而沒藥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2. 補益氣血,促進癒合: 沒藥同時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可以改善因外傷導致的氣血虧虛,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增強機體抵抗力。加味太乙膏中加入沒藥,不僅能起到治療外傷的直接作用,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加速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加味太乙膏」及其組成介紹

加味太乙膏,主治各種腫脹和毒瘡,不論是否已經潰爛,跌打損傷,風濕引起的疼痛。

組成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血餘炭: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溫中散寒、化腐生肌、清熱利尿、止血、化瘀利尿、生肌。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沒藥: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麻油:瀉下、清熱解毒、通便、解毒、化腐生肌、潤肺、清熱瀉火。

鉛丹:散腐肉之結,清腐肉之熱。

松香: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化腐生肌、強筋骨、燥濕、生津止渴、排膿、外用消腫、拔膿、生肌。

總結

中藥方劑「加味太乙膏」,採用多種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藥材,發揮其各自的特點,共同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該方劑以麻油、血餘炭、蓖麻子、生地黃、玄參、大黃、當歸、赤芍、白芷、肉桂、松香、鉛丹、乳香、沒藥等中藥材組成,在臨牀應用上具有廣泛的適應症,可治療各種腫脹和毒瘡,不論是否已經潰爛,跌打損傷,風濕引起的疼痛等,受到中醫界人士的廣泛認可,具有重要的醫療價值。

傳統服藥法


當歸2兩, 生地黃2兩, 芍藥2兩, 玄參2兩, 大黃2兩, 甘草4兩。
用麻油二斤煎丹收膏。
外貼患處。
《靈驗良方匯編》有白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麻疹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太乙膏,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四。 組成:當歸2兩,生地黃2兩,芍藥2兩,玄參2兩,大黃2兩,甘草4兩。 主治:一切瘡瘍。

加味太乙膏, 出處:《惠直堂方》卷四。 組成:黃柏5錢,防風5錢,元參5錢,赤芍5錢,白芷5錢,生地5錢,大黃5錢,歸身5錢,肉桂5錢,海藻5錢,崑布5錢,蒼朮5錢,金銀花1兩,皂角刺5錢,山慈姑5錢,桂枝5錢,土貝母1兩,何首烏1兩,苦參1兩,連翹花粉1兩。 主治:拔毒收口。主治:跌打損傷,風寒濕痹,腰腹心胃疼痛,並已潰瘡瘍。

加味太乙膏, 出處:《馮氏錦囊·外科》卷十九。 組成:真麻油24兩,亂發1大團(黑潤者佳),蓖麻子200粒(去殼,搗碎),大生地4兩(切片),黑玄參3兩,大黃(切片)3兩,全當歸3兩,赤芍2兩,白芷2兩,肉桂(去盡粗皮,切碎)2兩,明松香1斤(搗碎,入大蔥管內,以線縛好,放碗內,隔湯蒸化,取出候冷,去蔥研細8兩),真黃丹20兩(其色黃者爲真,水飛曬乾,炒黑色10兩),滴乳香(箬上烘去油,研細)2兩,真沒藥2兩(箬上焙去油,研細)。 主治:一切腫毒,已潰未潰,跌打損傷,風濕氣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