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太一膏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太一膏主治熱毒壅盛、血瘀阻絡所致的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赤芍可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有助於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配伍增效: 太一膏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等具有清熱燥濕之效,赤芍的清熱涼血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同時,赤芍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促進藥物滲透,加速療效。
太一膏中加入大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清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太一膏多用於治療熱毒壅滯、癰疽瘡瘍等疾病,大黃的加入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引藥下行,通利腑氣: 大黃的瀉下作用可引藥下行,促進藥效發揮,並通利腸胃,使積滯得以下泄,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太一膏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邪、通鼻竅、止痛的功效。太一膏多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等症,而白芷可以有效地疏散寒邪,通利鼻竅,緩解頭痛,達到治療效果。
- 消腫生肌,排膿止痛:白芷還具有消腫生肌、排膿止痛的功效,對於傷口感染、潰瘍等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太一膏也可用於治療一些外傷感染、潰瘍等症,而白芷則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改善病情。
太一膏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活血通絡之功效。太一膏以溫陽補腎為主要功效,肉桂可助其溫腎陽、散寒氣,改善腎陽不足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痠軟等症狀。
- 助藥力: 肉桂能引藥入經,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發揮藥效。太一膏中其他藥物多為溫補性藥材,肉桂的加入可增強藥效,使藥力更深入臟腑,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太一膏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咽止痛之功效。太一膏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疽疔瘡等症,玄參的清熱解毒之性可有效抑制病邪,消散腫痛。
- 滋陰潤燥,軟堅散結: 玄參還具滋陰潤燥、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於熱病傷陰、津液不足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乾燥、便祕等症,玄參能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此外,對於一些因熱毒凝結而形成的瘰癧、癭瘤等,玄參的軟堅散結功效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太一膏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效。太一膏主要用於治療氣血不足、血虛經閉、痛經等症,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正好可以改善這些症狀。
- 調和藥性: 太一膏中常配伍一些較寒涼的藥材,如生地、川芎等,而當歸性溫,可以中和這些寒涼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寒涼藥對脾胃造成損傷。
太一膏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 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太一膏多用於治療熱病傷陰、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症,生地黃可有效地清熱瀉火,滋陰養血,改善這些病症。
- 配伍協調,增強療效: 太一膏方中通常會配伍其他藥材,生地黃可以起到潤燥、調和諸藥的作用,與其他藥材互相協調,增強整體療效。例如,與黃連、黃柏等清熱燥濕藥材配伍,可以更好地清熱解毒,與當歸、川芎等活血化瘀藥材配伍,可以更好地涼血止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太一膏」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太一膏」主治範圍廣泛,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 瘡瘍類疾病: 包括一切惡瘡、癰疽、發背、瘰癧、諸瘻瘡、癤腫等,不論病程長短,已成膿或未成膿,均可使用。
- 外傷類疾病: 包括蛇、虎、蠍、犬咬傷,以及湯火、刀斧等外傷。
- 其他疾病: 包括打撲傷損、腰膝疼痛、婦人血氣不調、赤白帶下、唾血、風赤眼、咳嗽、咽喉腫痛等。
劑型與用法:
「太一膏」為外用膏劑,並可配合內服。外用時,根據不同病症,可用於貼敷患處或塗抹;內服則多製成丸劑,配合不同藥引送服。
方劑組成及治療原理:
「太一膏」主要由以下中藥組成:
- 赤芍: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大黃: 通便解毒、涼血退熱,在此方中主要取其清熱解毒之功。
- 白芷: 散風寒、祛濕氣,並能止痛、消腫排膿。
- 肉桂: 溫經散寒、補火助陽,用於瘡瘍類疾病,可助陽氣托毒外出。
- 玄參: 滋陰降火、潤肺養心,可制約方中溫燥藥物,並有解毒之功。
- 當歸: 補血調經、潤腸通便,可活血止痛,並促進新肉生長。
- 生地黃: 養陰清熱、涼血止血,可制約溫燥藥物,並能解毒消腫。
綜合分析:
「太一膏」的組方配伍體現了中醫治療瘡瘍類疾病的幾個重要原則:
- 清熱解毒: 大黃、玄參、生地黃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清除瘡瘍局部的熱毒。
- 活血化瘀: 赤芍、當歸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散。
- 消腫止痛: 赤芍、白芷等藥物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緩解瘡瘍局部的疼痛和腫脹。
- 托毒外出: 肉桂等溫熱藥物可助陽氣托毒外出,促進膿液排出和瘡口癒合。
- 生肌斂瘡: 當歸、白芷等藥物可以促進新肉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此外,在《外科正宗》中記載的「加味太一膏」,在原方基礎上加了乳香、沒藥、丹參、木鱉子、輕粉、血餘、槐枝、柳枝等藥物,進一步加強了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去腐生肌的功效。
總而言之,「太一膏」組方合理,藥效廣泛,既能外用治療各種瘡瘍、外傷,也能內服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托毒外出、生肌斂瘡等中醫理論,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桂枝2兩,玄參2兩,白芷2兩,大黃2兩,廣茂2兩,生地黃2兩,芍藥2兩,當歸2兩。上銼,清油1斤,同熬黃焦色,濾去滓淨,入丹半斤,慢火熬成滴在水中如珠子,盛瓷器內收。
旋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血。
相同名稱方劑
太一膏,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二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桂枝2兩,玄參2兩,白芷2兩,大黃2兩,廣荗2兩,生地黃2兩,芍藥2兩,當歸2兩。 主治:惡瘡。
太一膏, 出處:《百一》卷二十。 組成:赤芍藥1兩,大黃1兩,香白芷1兩,官桂1兩,玄參1兩,當歸1兩,生乾地黃1兩。 主治:一切惡瘡。已成膿未成膿者。並治蛇、虎、蠍、犬、湯火、刀斧所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