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黃膏

ZHONG HUA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8%
心經 12%
肺經 11%
胃經 8%
大腸經 7%
腎經 7%
膀胱經 5%
小腸經 3%
膽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中黃膏中包含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驅寒止痛: 烏頭性溫熱,具有強烈的溫經散寒、止痛功效,對於寒濕所致的疼痛,如風寒濕痹、寒凝血瘀等症狀,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2. 活血通絡: 烏頭入肝經,可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關節僵硬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

中黃膏中烏頭的用量需嚴格控制,並需由專業醫師指導,避免因劑量過大或體質不合而產生中毒反應。

中黃膏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1. 祛風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止癢之效。中黃膏常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而防風可有效緩解皮膚瘙癢,並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皮膚修復。
  2. 解毒消腫: 防風也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清除毒素,減少局部水腫,加速皮膚病的癒合。

總之,防風在中黃膏方劑中,扮演著祛風止癢、解毒消腫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黃膏中加入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風散寒,止痛止癢: 藁本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疏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中黃膏多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藁本可疏散風寒濕邪,止癢止痛,促進皮疹消退。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藁本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因濕熱瘀阻導致的皮膚病,藁本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因此,中黃膏中加入藁本,可有效緩解皮膚病的風寒濕邪、瘀血阻滯等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中黃膏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熱通便的功效。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消腫等功效。在中黃膏中,大黃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皮膚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大黃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排除體內毒素改善便祕

因此,大黃作為中黃膏中的重要藥材,對於治療皮膚炎症、促進傷口癒合、緩解便祕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中黃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中黃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狀,白芷的加入可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 白芷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減輕腫脹,加快傷口恢復速度。

中黃膏中添加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功效。中黃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當歸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2. 補血養血:當歸又名「血中聖藥」,能補血養血,改善氣血運行,使膏藥更易被吸收,提高藥效。中黃膏中常加入一些燥性藥物,當歸能緩和藥性,防止燥邪傷血,使膏藥治療更為溫和。

中黃膏中含有苦參,主要是因為苦參具有以下作用:

  1. 清熱燥濕: 苦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可有效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中黃膏常用於治療溼疹、皮炎等皮膚病,苦參的清熱燥濕作用能有效改善皮膚炎症,緩解瘙癢症狀。
  2. 殺菌消炎: 苦參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可以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從而減輕皮膚感染。中黃膏中添加苦參,可以增強其抗菌消炎的效果,幫助快速治癒皮膚病。

中黃膏方劑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功效。中黃膏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瘡瘍腫毒、燙傷燒傷等症,生地黃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作用,並能促進傷口癒合。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養血,潤燥生津。中黃膏中加入生地黃,不僅可清熱解毒,更可滋養傷口周圍組織,促進其再生,防止傷口乾燥、潰爛,有助於傷口恢復。

中黃膏方劑中包含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玄參味甘苦性寒,入肺、心、腎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以及外傷出血等症。中黃膏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皮膚潰爛等,玄參的加入可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
  2.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 玄參亦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陰虛內熱、口乾舌燥、便祕等症。中黃膏在清熱解毒的同時,亦可滋養津液,防止因熱毒所致的津液損耗,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和皮膚恢復。

中黃膏中添加乳香,是因其具有以下兩個關鍵作用: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中黃膏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並緩解疼痛。
  2. 促進傷口癒合: 乳香還具有一定的生肌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幫助受損組織恢復。中黃膏中乳香的加入,不僅能消腫止痛,還能促進傷口癒合,有利於傷患的康復。

中黃膏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中黃膏通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等,而沒藥的活血化瘀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同時也有助於傷口癒合。此外,沒藥還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預防傷口感染。

中黃膏中加入木鱉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木鱉子性寒,味苦,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能有效緩解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與中黃膏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加速傷口癒合。
  2. 清熱解毒: 木鱉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防止傷口感染,促進組織修復。中黃膏本身具有消炎止痛功效,加入木鱉子則更能增強其消炎作用,提高療效。

總而言之,木鱉子在中黃膏方劑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等多重作用,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的治療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中黃膏方劑中加入蓖麻子,主要基於其溫經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

蓖麻子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通絡散結之效,可溫暖經絡,驅散寒邪,對於寒濕凝滯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蓖麻子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活血化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炎症,減輕疼痛。

因此,在中黃膏方劑中加入蓖麻子,可起到溫經散寒,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寒濕凝滯所致的相關症狀。

中黃膏方劑中加入皁莢,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消腫止痛: 皁莢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以及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糜爛等症狀,皁莢能有效緩解。
  2. 活血化瘀: 皁莢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的消散。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皁莢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中黃膏方劑中加入皁莢,可以有效地發揮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治療外傷、皮膚病等症狀有一定的臨牀療效。

中黃膏中加入桐油,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消炎止痛:桐油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同時具有止痛功效,有助於緩解皮膚炎症和疼痛。
  2. 促進癒合:桐油能促進創面的癒合,並能防止感染,避免傷口化膿。桐油中的油酸等成分,具有滋潤和修復皮膚組織的作用,有助於恢復皮膚的正常功能。

因此,在中黃膏中加入桐油,能夠更好地發揮其消炎止痛、促進癒合的功效,進一步提升藥效。

中黃膏方劑中包含松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止痛: 松香具有收斂止痛的功效,能使傷口快速癒合,減輕疼痛。中黃膏主要用於治療外傷、潰瘍等疾病,松香能幫助傷口癒合,緩解疼痛,促進組織再生。
  2. 黏合作用: 松香具有黏合作用,可以將藥物粘合在一起,形成膏狀,方便塗抹在患處。同時,松香也能幫助藥物更好地滲透到皮膚,發揮藥效。

因此,松香在中黃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改善傷口癒合情況,並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黃膏」:治風寒濕痹、筋骨痠痛、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

「中黃膏」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烏頭、防風、藁本、大黃、白芷、當歸、苦參、生地黃、玄參、乳香、沒藥、木鱉子、蓖麻子、皁莢、桐油、松香等。該方劑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生肌排膿等功效,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痠痛、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疾病。

1. 白芷: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

2. 大黃: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

3. 苦參: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腹痛、腹瀉、便祕、貧血等疾病,以及熱毒血瘀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

4. 當歸: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血虛、氣虛、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跌打損傷等。

5. 防風: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

6. 藁本: 藁本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其中發散風寒主要針對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巔頂疼痛等症狀。

7. 沒藥: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外科癰疽腫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滯心腹諸痛。

8. 乳香: 乳香,一味傳統中藥材,功效廣泛,包括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等。可用於治療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等。

9. 生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以及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10. 玄參: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可用於治療熱、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以及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11. 皁莢: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可用於治療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

12. 烏頭: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

13. 木鱉子: 木鱉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解毒、利水滲濕、化腐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熱症、痢疾、痔漏、瘡瘍、腫毒等。

14. 松香: 松香性微溫,味苦,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化腐生肌、強筋骨、燥濕、生津止渴、排膿、外用消腫、拔膿、生肌之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痠痛、跌打損傷、瘡瘍腫毒、蟲蛇咬傷、腰膝酸軟疼痛、風濕痺痛,以及外用消腫、拔膿、生肌。

總結: 「中黃膏」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生肌排膿等功效,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痠痛、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疾病。在使用「中黃膏」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傳統服藥法


草烏半兩,防風半兩,藁本半兩,大黃半兩,白芷半兩,當歸半兩,苦參半兩,生地黃半兩,玄參半兩,乳香半兩,沒藥半兩,木鱉子仁25枚,蓖麻子200枚(去殼),豬牙皂莢10斤,桐油4兩,松香春用12兩、夏用18兩,秋11兩、冬10兩。
上藥依法制。男子婦人風濕腳氣疼痛,貼患處;受風寒咳嗽,貼背心;風寒腰痛,貼腰上;眼腫,貼太陽;心氣疼痛,貼魚尾;諸氣疼痛,打撲傷閃胸疼、瘡癤腫毒、杖臀瘡,並貼患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黃膏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腰骶痛前列腺炎腳氣病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麻疹腎絲球腎炎咳嗽前胸上部位疼痛胸骨疼痛胸悶胸痛肋間神經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中黃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五。 組成:草烏半兩,防風半兩,藁本半兩,大黃半兩,白芷半兩,當歸半兩,苦參半兩,生地黃半兩,玄參半兩,乳香半兩,沒藥半兩,木鱉子仁25枚,蓖麻子200枚(去殼),豬牙皂莢10斤,桐油4兩,松香春用12兩、夏用18兩,秋11兩、冬10兩。 主治:男子婦人風濕腳氣疼痛,風寒咳嗽,風寒腰痛,眼腫,心氣疼痛,打撲傷閃胸痛,瘡癤腫毒,杖臀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