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蘞薄貼

BAI LIAN BAO TIE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心經 19%
脾經 19%
心包經 9%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4%
肺經 4%
大腸經 4%
胃經 4%
肝經
心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白蘞薄貼」方劑中使用「白蘞」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疏風散寒: 白蘞味辛性溫,具有疏風散寒、止痛的功效,能有效驅散風寒邪氣,緩解因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二、利水消腫: 白蘞還具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減少水腫積聚,對於風寒引起的肢體浮腫、腰腿痠痛等症狀亦有輔助作用。

因此,白蘞在「白蘞薄貼」方劑中,起著疏風散寒、利水消腫的雙重作用,有助於緩解風寒濕邪所引起的諸多症狀。

白蘞薄貼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補益氣血: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白蘞薄貼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當歸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瘀血消散,並補充氣血,促進傷口癒合。
  2. 潤燥生津,養血潤膚:當歸還具有潤燥生津、養血潤膚的功效,可改善因外傷導致的局部乾燥、粗糙等症狀,使藥效更為全面,療效更佳。

白芍是白蘞薄貼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主要原因如下:

  1. 緩解疼痛,調和氣血:白芍具有鎮痛、解痙作用,能緩解疼痛,並能養血柔肝,調和氣血,使藥性更趨和緩,減少副作用。
  2. 滋陰養血,潤燥止渴:白芍性寒,能滋陰養血,潤燥止渴,與白蘞等藥材搭配,能更好地滋陰清熱,緩解燥熱症狀。

白蘞薄貼方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基於其瀉下通便的功效。白蘞薄貼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滯,腸胃積熱所致的便祕、腹脹、口苦、口臭等症狀。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其苦寒之性可瀉熱解毒,通利腸道,驅除腸胃積熱,改善便祕。同時,大黃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配合白蘞、薄荷等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通便止痛的功效。

白蘞薄貼為一種外用中藥方劑,常用於治療皮膚病變,如濕疹、瘡癬等。其組成中含有的莽草,是一種具有特殊藥性的植物。莽草性溫味辛,歸肺、胃經,能散風寒、殺蟲止癢。在白蘞薄貼中加入莽草,主要目的在於利用其強烈的殺蟲與止癢效果,針對皮膚表面的微生物感染,如真菌、細菌等,起到良好的抑制與清除作用。此外,莽草還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病灶部位的新陳代謝,有助於傷口愈合與皮膚修復。因此,在白蘞薄貼中使用莽草,是為了增強其治療皮膚病變的綜合療效。

白蘞薄貼方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白蘞薄貼主要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減輕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2. 疏通經絡,解除痺痛: 川芎還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白蘞薄貼中加入川芎,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解除痺痛,促進傷口恢復。

主治功效


白蘞薄貼

中藥方劑「 白蘞薄貼 」主要成分是:白蘞,當歸,白芍,大黃,莽草,川芎。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白蘞具有清熱解毒、解毒、清熱瀉火、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等藥效。

莽草具有活血行氣、養血和平肝、化瘀止痛、止血固本等功效。

白蘞薄貼具有清熱解毒、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等藥效。主治功效是:惡瘡。

莽草具有活血行氣、養血和平肝、化瘀止痛、止血固本等功效。

白蘞薄貼主要治療惡瘡。惡瘡是指表淺的局部皮膚的急性化膿性感染,中醫又稱之為熱毒瘡瘍,多由熱毒侵犯肌膚,鬱結聚積而生。症狀通常是皮膚紅腫、疼痛、膿液,嚴重時可能發燒或淋巴腫大。白蘞薄貼主要成分中的白蘞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斂瘡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的作用;白芍具有平肝息風、益氣斂瘡、清熱解毒;大黃具有瀉下腹中的熱毒,清解熱毒,促進瘡潰面的癒合;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的功效;莽草具有活血行氣、養血和平肝、化瘀止痛、止血固本等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白蘞薄貼, 出處:《外台》卷二十四引《删繁方》。 組成:白蘞、當歸、芍藥、大黃、莽草、芎藭各等分。 主治:癰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