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麝香天麻丸中添加浮萍,看似奇特,實則有其道理。浮萍性寒,味淡,入心、肺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止痛的功效。
其一,浮萍能清熱解毒,配合麝香、天麻等藥物,可有效緩解因熱毒、風邪入侵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其二,浮萍利水滲濕,可促進體內濕氣排出,有助於緩解因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提升藥效。
麝香天麻丸中加入麻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通竅散寒: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通竅散寒之功效。對於因風寒阻滯經絡,導致頭風頭痛、肢體麻木、言語不清等症狀,麻黃能起到疏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配合天麻、麝香等藥物,可增強整體療效。
- 引藥上行:麻黃輕揚升散,能將其他藥物引導至頭部,以治療頭風頭痛、眩暈等症狀。麝香天麻丸中,天麻具有平肝潛陽、止痙定眩之功效,而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功效,麻黃的引導作用能使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其療效。
麝香天麻丸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入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功效。與方中天麻、川芎等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改善因風寒外襲導致的腦部疼痛。
- 祛風止痙: 方中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之效,而天麻則擅長平肝熄風,二者合用可治療風痰阻絡所致的痙攣抽搐。加入防風,可進一步疏散風邪,使藥效更為顯著,達到祛風止痙的效果。
麝香天麻丸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天麻的鎮靜止痙功效: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驚的功效。對於因肝風內動引起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等症狀,天麻能有效緩解。
- 天麻與麝香的協同作用: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作用。與天麻搭配,可增強其鎮靜止痙功效,同時還能起到開竅醒神、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治療因風寒溼邪侵襲所致的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麝香天麻丸方劑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天麻擅長止痙,而沒藥則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二者合用,可更有效地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達到治療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的效果。
- 輔助麝香,增強功效: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而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輔助麝香更有效地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進一步增強其開竅醒神、止痛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麝香天麻丸方劑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驚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肝風內動、心火亢盛而導致的驚癇、癲狂、失眠等症狀,硃砂可以起到鎮定安神、平息肝風的作用,與方中麝香、天麻等藥物相輔相成,增強鎮驚安神之效。
- 活血化瘀: 硃砂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而導致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硃砂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經絡的作用,配合天麻、川芎等藥物,加強活血化瘀的療效。
「麝香天麻丸」方劑中加入「安息香」,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溫通經絡,活血化瘀:安息香性溫,具有溫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頭風、眩暈等症狀,配合天麻、麝香等藥物,能更有效地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
- 輔助止痛,增強療效:安息香亦具有一定的止痛功效,與麝香、天麻等藥物合用,可增強止痛效果,緩解因腦部氣血循環不暢引發的頭痛、頭脹等症狀,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麝香天麻丸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與天麻、麝香等藥物協同作用,改善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局部瘀血腫痛,達到治療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的目的。
- 配合麝香,增強通絡效果: 乳香與麝香同為芳香開竅藥,皆能通經絡,開閉塞。二者合用,可增強通絡效果,促進藥效的發揮,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疾病。
麝香天麻丸中添加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經活絡,止痛開竅: 麝香性溫,味辛,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通經散結之效。能有效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與天麻共用,可增強其止痛、舒筋活絡的作用。
-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麝香作為「開竅藥」,能促進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提高藥效。在麝香天麻丸中,它能促進天麻的藥力深入經絡,並起到協同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
麝香天麻丸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而麝香天麻丸主治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多因氣血瘀阻、經絡不通所致,血竭的加入有助於改善瘀血,緩解症狀。
二、補益氣血,增強藥效:血竭味甘、性溫,能補益氣血,提高藥物療效。麝香天麻丸以麝香、天麻等名貴藥材為主,血竭的加入可增強藥物的整體補益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麝香天麻丸主治功效分析
麝香天麻丸,根據多部醫籍記載,其主治功效主要圍繞祛風止痛、活血通絡、鎮靜安神等方面展開。不同醫籍對其組成略有差異,但核心藥物均包含麝香、天麻,並佐以其他具有祛風、活血、鎮靜作用的藥物。
一、治療原理分析:
麝香天麻丸的治療原理,是基於對病症病機的綜合考量。古籍記載其主治「風痹」、「風痰氣厥」、「頭痛目眩」、「四肢倦怠」、「精神不爽」、「睡臥不寧」等症狀,這些症狀多與風、痰、瘀、虛等病理因素相關。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方中麻黃、防風具有發汗解表、散風解表之功,能疏通經絡,解除風寒痹阻所致的疼痛、麻木、肢體拘攣等症狀。天麻平肝熄風,能鎮靜安神,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乳香、血竭、麝香均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血脈凝澀,緩解肌肉頑痹、遍身疼痛等症狀。尤其麝香,其開竅醒腦的特性,更能加強通絡止痛的效果。
鎮靜安神,寧心定志: 硃砂、安息香具有清心鎮靜、安神定志的功效,能緩解因風痰、氣血阻滯所致的精神不爽、失眠多夢等症狀。
綜合而言,麝香天麻丸通過祛風散寒、活血化瘀、鎮靜安神的協同作用,達到治療風痹、頭痛眩暈、四肢麻木、精神不爽等症狀的目的。其藥物配伍精妙,標本兼治,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治療思路。
二、不同版本方劑的比較與分析:
不同醫籍記載的麝香天麻丸方劑組成略有差異,例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版本加入了紫背浮萍、槐膠等藥物,擴展了其利水消腫、活血止血的功效,更適用於瘀血阻滯較為嚴重的患者。《本草簡要方》、《奇效良方》、《証治準繩‧類方》等版本則相對簡化,更強調祛風通絡、鎮靜安神的作用。這些差異反映了不同醫家對疾病理解和治療方法的側重,也體現了中醫方劑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三、總結:
麝香天麻丸作為一個治療風痹、頭痛眩暈等症的經典方劑,其治療原理是通過多種藥物協同作用,祛風止痛、活血通絡、鎮靜安神,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不同醫籍記載的方劑組成略有差異,但其核心藥物和治療機理基本一致。 方劑的組成和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也反映了中醫藥在治療此類疾病方面的豐富經驗。
傳統服藥法
麝香(研)1錢半,天麻半兩,天南星(炮)半兩,白附子(炮)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乾蠍(去土,炒)半兩,丹砂(研)半兩,防風(去叉)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蟬蛻(洗、炒)半兩,烏蛇(酒浸,去皮骨、炙)2兩,鉛霜(研)1分。
上藥除研者外,搗羅為末。再同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溫酒送下,荊芥湯亦得,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麝香天麻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四。 組成:天麻(酒浸1宿,焙乾)1兩,川芎1兩,防風(去叉)1兩,甘菊花3分,麝香2錢(研),天南星1個(及1兩者,先用白礬湯洗7遍,然後水煮軟,切作片,焙乾)。 主治:風痰氣厥,頭痛目眩,旋暈欲倒,四肢倦怠,精神不爽,多饒伸欠,眠睡不寧。
麝香天麻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七。 組成:麝香(研)1錢半,天麻半兩,天南星(炮)半兩,白附子(炮)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乾蠍(去土,炒)半兩,丹砂(研)半兩,防風(去叉)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蟬蛻(洗、炒)半兩,烏蛇(酒浸,去皮骨、炙)2兩,鉛霜(研)1分。 主治:風頭眩目黑,肩背拘急,恍惚忪悸,肢節疼痛。
麝香天麻丸, 出處:《局方》卷一。 組成:紫背乾浮萍草(去土)4兩,麻黃(去根節)2兩,防風(去蘆叉)1兩,天麻(去蘆,郓州者佳)1兩(上爲細末),沒藥(别研極細)2兩,朱砂(研飛)2兩,安息香(别研細)1兩,乳香(研)1兩,麝香(研)1兩,血竭(别研極細)3兩,槐膠(别研細)1兩半。 主治:風痹。手足不隨,或少力顫掉,血脈凝澀,肌肉頑痹,遍身疼痛,轉側不利,筋脈拘攣,不得屈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