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聖一醉膏
ZHI SHENG YI ZU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九十三引《博濟》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4.8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至聖一醉膏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熄風,止痙安神: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安神之效。其可有效緩解因肝風內動引起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鎮靜安神、緩解醉酒不適的效果。
-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天麻能通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因酒精刺激導致的血管擴張、頭痛、頭暈等症狀。同時,天麻也有一定的化瘀作用,能幫助清除體內因酒精代謝產生的毒素,減輕醉酒後身體的不適感。
「至聖一醉膏」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 沒藥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方中加入沒藥,可針對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補益肝腎: 沒藥性溫,入肝、腎經,亦具補益肝腎之功。方中加入沒藥,可輔助補益肝腎,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傷口癒合及康復。
綜上所述,沒藥在「至聖一醉膏」方劑中,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補益肝腎,可有效治療跌打損傷等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至聖一醉膏」方劑中含有乳香,主要原因在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行氣、消腫止痛、生肌止血的作用。
此方中,乳香可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其治療功效,例如與沒藥搭配,則可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的加入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至聖一醉膏」中包含附子,乃因其具有回陽救逆之功效。附子為烏頭類藥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其能溫陽補火,回陽救逆,散寒止痛。方中使用附子,旨在溫補陽氣,驅散寒邪,治療因陽氣虛衰、寒邪入侵而導致的諸症,如陽虛水腫、脾腎陽虛、心陽不振等。
附子之性猛烈,需慎用。方中多配合其他藥物,以調和其性,使其發揮溫陽救逆之效,而避免其毒副作用。
「至聖一醉膏」方劑中使用安息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一、止痛消腫:安息香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止痛消腫、解毒生肌的功效。此方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等症,安息香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二、溫經散寒:安息香亦能溫經散寒,對於寒邪凝滯所致的疼痛,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也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此方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安息香可以溫經散寒,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總之,安息香在「至聖一醉膏」方劑中發揮著止痛消腫、溫經散寒的重要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至聖一醉膏方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在於麻黃具備以下特性:
-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之功,可有效驅散風寒,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
- 宣肺平喘: 麻黃具有宣肺平喘之效,可促進氣機宣降,緩解肺氣閉塞,對於風寒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麻黃在至聖一醉膏中與其他藥材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解表散寒、宣肺平喘的效果。但麻黃性溫燥,使用時需謹慎,應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進行適當調整,避免過度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至聖一醉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癱瘓風」,即中風後所致之肢體癱瘓、行動不利,或風邪深入經絡引起的局部麻痹、不遂。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症多因風寒痰瘀阻滯經脈,氣血不通所致,故以祛風散寒、活血通絡為治療核心。
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天麻(1分)
- 傳統功效:息風止痙、通絡止痛。
- 方中作用:針對「風」邪內動,平肝息風,緩解肢體痙攣或麻木。
沒藥、黃明滴乳香(各半兩)
- 傳統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方中作用:疏通經絡瘀滯,改善氣血運行,助恢復肢體功能。
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 傳統功效:回陽救逆、散寒除濕。
- 方中作用:溫陽驅寒,提振經絡氣血,針對寒凝痺阻之癱瘓。
安息香(1分)
- 傳統功效:開竅醒神、行氣活血。
- 方中作用:助藥力通透,兼引諸藥入經,尤適用於神昏或氣滯重症。
麻黃(去根節,4兩)
- 傳統功效:發汗解表、宣通經絡。
- 方中作用:開腠理、逐風寒,促使藥效從表透發,誘導「汗出」或「蟲行感」,為風邪外透之徵兆。
生腦子(少許,即冰片)
- 傳統功效:開竅散鬱、清熱止痛。
- 方中作用:助藥力迅速滲透,兼緩解疼痛。
組方邏輯與治療機轉
此方以「溫通透散」為核心,結合以下作用:
- 祛風散寒:麻黃、附子驅除經絡寒濕,天麻平息內風。
- 活血通絡:乳香、沒藥破除瘀血,安息香助氣血運行。
- 外透內行:麻黃發汗開表,使邪從汗解;冰片引藥直達病所。
- 酒行藥勢:以酒熬膏並送服,酒性辛熱助藥力發散,加速氣血循環,促使患者「汗出」或覺「蟲行」,象徵經絡氣血開始流通。
整體目標:通過溫陽、活血、透表三法並用,破除經脈閉阻,恢復肢體功能。古人認為「癱瘓風」屬沉痾,需峻藥猛力,故方中麻黃、附子劑量較重,務求速效。
傳統服藥法
天麻1分,沒藥半兩,黃明滴乳香半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安息香1分,麻黃(去根節)4兩,生腦子少許。
上為細末。
每服4大錢,用法酒1升,於銀石器內熬成膏子後,卻出分在4盞內。別用法酒,看患人吃酒多少,漸調膏子服盡為度。令枕病處臥,以衣被蓋,或汗出,或似蟲行,即效。次日再吃1服,手足必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至聖一醉膏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至聖一醉膏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至聖一醉膏,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三引《博濟》。 組成:天麻1分,沒藥半兩,黃明滴乳香半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安息香1分,麻黃(去根節)4兩,生腦子少許。 主治:癱瘓風。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