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授東華益算膏」中加入乳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益算膏中加入乳香,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助於減輕疼痛,消除瘀血。
- 消腫止痛: 乳香對於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益算膏常被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乳香的消腫止痛作用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神授東華益算膏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活血止痛:沒藥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益算膏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生肌斂瘡:沒藥亦有收斂生肌之效。對於傷口潰瘍、久治不愈等症,沒藥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配合膏方其他藥物,增強其療效。
神授東華益算膏中加入輕粉,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 瀉熱解毒:輕粉性寒,具有瀉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清熱瀉火,並消除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咽痛、口舌生瘡等。此膏方可能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內熱熾盛的疾病。
- 活血化瘀:輕粉亦具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瘀血,促進傷口癒合。此膏方可能同時兼顧清熱解毒和活血化瘀的功效,用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炎症或外傷。
然而,輕粉具有較大的毒副作用,使用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配藥。
「神授東華益算膏」方劑中使用蜂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固形劑:蜂蠟具備良好的塑形性及黏性,能將藥材有效地包覆成膏狀,方便服用及儲存,避免藥材揮發或變質。
- 封閉性:蜂蠟的疏水性,能封閉膏體,防止藥材成分與外界接觸,減少水分流失和氧化,延長藥效。
蜂蠟的存在,能有效地保護藥效,並方便患者使用,提升藥物的療效和使用體驗。
神授東華益算膏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止痛生肌: 血竭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血竭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並有助於傷口癒合。
- 補益氣血,延年益壽: 血竭亦有補益氣血、延年益壽的功效。膏方多用於體虛之人,血竭的加入,可增強其補益效果,提升身體機能,進一步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
「神授東華益算膏」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對於經絡阻滯、氣血瘀阻所致的疼痛,麝香能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緩解疼痛。
- 溫陽散寒,祛除寒邪: 麝香性溫,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治療寒邪入侵導致的疼痛。對於寒邪客於經脈、氣血凝滯所致的疼痛,麝香能起到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驅除寒邪,緩解疼痛。
因此,「神授東華益算膏」中加入麝香,可有效改善因氣血瘀滯、寒邪入侵等因素導致的疼痛,起到活血化瘀、溫陽散寒、通經止痛的功效。
「神授東華益算膏」方劑中加入安息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安息香性溫,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寒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麻木、僵硬等症狀,尤其對風寒濕痺、腰膝冷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消腫止痛,生肌斂瘡:安息香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生肌斂瘡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並減輕炎症反應。因此,在治療跌打損傷、外傷感染、潰瘍瘡瘍等疾病時,常配合其他藥物使用,以增強療效。
神授東華益算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身體和促進健康。在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這使得該方劑引起了一定的關注。鉛丹,主要成分為紅鉛,早期被廣泛應用於中醫藥中。其特點是具有解毒、平肝怒、安神的功效,能夠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然而,鉛丹的使用也伴隨著風險,因為鉛是一種重金屬,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會對人體產生毒性影響,導致鉛中毒,引發多種健康問題。因此,對於含有鉛丹的中藥方劑,必須謹慎使用,遵循專業醫療建議,以確保其安全性與有效性。傳統中醫強調辨證施治,對於個體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這樣才能在發揮藥效的同時,減少潛在的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神授東華益算膏》主要用於治療「無名惡瘡」及「諸藥不效者」,尤其適用於頑固性皮膚潰瘍、腦疽、發背等嚴重癰疽瘡瘍,其特點在於:
- 瘡瘍潰爛難癒:如腦疽、發背等深部膿瘍,瘡面腐壞流水,久不癒合。
- 藥石難效:針對其他方藥治療無效的頑固性皮膚疾病,推測此膏具強效拔毒生肌之能。
- 外用拔毒生肌:透過攤貼瘡面,直接作用於患處,達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斂瘡收口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製劑與賦形基礎
- 五枝膏(桃、柳、槐、榆、桑枝+枸杞皮):
- 以多種樹枝煎煮濃縮,傳統認為枝條具「通利關節、透達腠理」之性,配合枸杞皮清熱涼血,共奏疏通血脈、透邪外達之效,奠定膏體基礎。
- 瀝青、黃蠟、黃香:
- 三者為傳統膏藥基質,賦予黏稠特性,兼具防腐、成膜作用,利於貼敷患處形成保護層。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乳香、沒藥、血竭:
- 三者為「傷科聖藥」,善活血散瘀、消腫定痛,針對瘡瘍局部氣血壅滯,改善疼痛與腫脹。
- 川芎、白芷(煎油階段):
- 川芎行氣活血,白芷散風除濕,共助藥力透入瘡瘍深部,促進氣血運行。
3. 拔毒斂瘡、清熱防腐
- 輕粉(氯化亞汞)、瓜綠(銅綠):
- 輕粉攻毒殺蟲,瓜綠解毒斂瘡,二者性猛,針對熱毒壅盛之惡瘡,快速腐蝕壞死組織。
- 安息香、麝香:
- 芳香透竅,既能散結消腫,又可引藥透達深部,麝香更助活血通絡,加速瘡毒外排。
4. 成膜固護、促進癒合
- 黃丹(鉛丹):
- 傳統用於收濕斂瘡,與油脂結合後形成密閉層,保護創面並抑制滲液。
治療原理總結
此膏以「通利血脈、拔毒外出」為主軸:
- 先以五枝膏疏通經絡,助藥力滲透;
- 再以活血化瘀藥(乳香、沒藥)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 配伍猛藥(輕粉、瓜綠)直接腐蝕壞死組織,清除腐肉;
- 最終以收斂藥(黃丹)及芳香藥(麝香)促進創面修復。
三、方劑特色
- 複方協同:結合「通、消、蝕、斂」四法,層次分明。
- 外用直達:避開脾胃吸收,直接作用瘡面,適用於重症潰爛。
- 動靜結合:活血藥(動)與收斂藥(靜)並用,兼顧祛邪與生肌。
此方體現古代外科「祛腐生新」核心思想,以峻藥攻邪為主,佐以養護,適用於毒盛正未虛之實證瘡瘍。
傳統服藥法
五枝膏2兩,淨瀝青1斤,淨黃香半斤,乳香末1兩,沒藥1兩,輕粉2錢,黃蠟1兩,血竭末2錢,麝香末1錢,安息香末1兩,黃丹1兩,瓜綠末2兩(極細)。
先熬五枚膏(以桃枝、柳枝、槐枝、榆枝、桑技、枸杞皮各5升,銼碎,用長流水一擔,同熬至5分,去滓,加當歸末4兩,慢火熬成膏,滴水中不散為度),將川芎、白芷入油同煎(春夏用油4兩,秋冬用油6兩),油熟去藥,下瀝青、黃香、黃蠟溶開,次下五枝膏,用槐枝攪二百餘次,下乳香、沒藥、血竭、輕粉、安息香、黃丹,再攪二百餘次,下麝香、瓜綠,再攪三百遍,滴水盆內浮者為度,將藥傾於水盆內,浮者似青荷葉為度,沈香色者再熬,拔扯二百餘遍,掿成雞子大塊,水盆內浸一宿,撈出控乾,用紙托盤內放之,冬溫處、夏涼處。
用時以緋紅綿帛可瘡大小津唾攤貼,勿留口,不見火;如貼腦疽、發背潰爛之處,先用槐枝、蔥白煎湯洗淨患處,而後攤貼,3-5日1換。
煎熬此藥,勿犯鐵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外用,不可內服。
相同名稱方劑
神授東華益算膏, 出處:《(月翟)仙活人方》。 組成:五枝膏2兩,淨瀝青1斤,淨黃香半斤,乳香末1兩,沒藥1兩,輕粉2錢,黃蠟1兩,血竭末2錢,麝香末1錢,安息香末1兩,黃丹1兩,瓜綠末2兩(極細)。 主治:一切無名惡瘡,諸藥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