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科十寶丹

傷科十寶丹

SHANG KE SHI BA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經驗各種秘方輯要》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2%
心經 26%
脾經 22%
腎經 6%
肺經 6%
胃經 5%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傷科十寶丹中加入冰片,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冰片性涼,味辛,入心、肺經,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並能透入肌膚,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冰片能有效消炎止痛,並能促進局部組織修復。同時,冰片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有效預防感染。因此,將冰片加入傷科十寶丹中,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達到治療效果。

傷科十寶丹中包含麝香,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方能於傷科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麝香性溫通開竅,能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並能快速消除組織充血腫脹,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開竅醒神,通經活絡:麝香性芳香走竄,能開竅醒神,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甦醒作用。此外,麝香還能通經活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傷口癒合,減少後遺症。

故而,傷科十寶丹中加入麝香,可謂藥到病除,發揮其獨特功效,使之成為治療傷科疾病的經典方劑。

傷科十寶丹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乳香氣味辛溫,入血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瘀滯,加速傷口癒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筋骨扭傷等,能起到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其二,乳香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乳香中的揮發油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活性,能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減少傷口感染的風險。

因此,乳香作為傷科十寶丹的組成成分,能有效促進傷口癒合,消腫止痛,預防感染,起到重要的輔助治療作用。

傷科十寶丹中包含沒藥,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活血化瘀: 沒藥性溫,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生肌止痛: 沒藥亦具生肌止痛的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對於骨折、挫傷等傷痛,可促進骨骼癒合,緩解疼痛,加快康復。

因此,傷科十寶丹中加入沒藥,正是利用其活血化瘀和生肌止痛的雙重功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傷科疾病的目的。

傷科十寶丹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筋骨疼痛等症狀,紅花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此外,紅花還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亦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紅花在傷科十寶丹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傷科十寶丹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其活性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生肌止血:血竭亦具備生肌止血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出血。對於外傷出血、潰瘍久不癒合等情況,血竭能有效加速傷口修復,促進組織再生。

因此,傷科十寶丹中加入血竭,可有效改善跌打損傷等外傷症狀,促進傷口癒合,提高療效。

傷科十寶丹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痛止血: 硃砂性寒,具有鎮靜安神、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 硃砂能活血化瘀,消除瘀血腫痛,有助於傷患恢復。

雖然硃砂具備一定療效,但其毒性不容忽視,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傷科十寶丹中包含雄黃,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解毒消腫: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生肌之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扭傷等引起的紅腫疼痛,雄黃能有效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二、 殺菌止癢:雄黃亦有殺菌止癢的功效,能抑制傷口感染,防止傷口化膿。在古代,雄黃被廣泛用於治療皮膚病、蟲蛇咬傷等,在傷科十寶丹中則有助於預防傷口感染,加速傷口癒合。

然而,雄黃有毒,使用時需嚴格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或外敷。

傷科十寶丹的組成中包含「孩兒茶」,這是一種傳統中藥,其加入的原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孩兒茶性溫,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在傷科治療中,外傷常會造成瘀血腫痛,孩兒茶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有助於傷口癒合。
  2. 止痛消腫:孩兒茶除了活血化瘀外,還有止痛消腫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等,孩兒茶能有效舒緩疼痛,消退腫脹,幫助傷患恢復。

總而言之,孩兒茶在傷科十寶丹中扮演著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角色,對於外傷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傷科十寶丹中加入當歸尾,乃因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之功效相符。

當歸尾性溫,味甘辛,入肝、心、脾經,其活血化瘀之效強於當歸身,故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所致的瘀血腫痛。此外,當歸尾還具有補血益氣之功效,有助於傷後體虛的恢復。

因此,將當歸尾加入傷科十寶丹中,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加速傷口癒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之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傷科十寶丹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主攻「金刀跌打損傷,木石折傷」,即外傷所致瘀血腫痛、筋骨損傷。古代醫家認為,此類外傷多伴氣滯血瘀、經絡阻塞,故以活血化瘀、消腫定痛為核心,兼顧止血生肌。方中重用歸尾、紅花等活血之品,搭配血竭、兒茶等收斂止血藥,體現「化瘀不傷新血,止血不留瘀滯」的配伍思維,適用於急性外傷初期瘀腫疼痛或開放性創傷。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活血化瘀主力

    • 歸尾、紅花:歸尾破血行瘀,專攻局部損傷;紅花活血通經,散結止痛,二者共為君藥,針對外傷瘀血根基。
    • 乳香、沒藥:聯用宣通經絡,散瘀止痛,尤其擅長緩解「痛不可近」的劇痛,輔助君藥增強行氣活血之效。
  2. 消腫定痛關鍵

    • 血竭、兒茶:血竭散瘀止血,生肌斂瘡;兒茶收濕止血,促進創口癒合,針對外傷出血或滲液。
    • 雄黃、辰砂:雄黃解毒燥濕,辰砂鎮靜安神,二者合用以防外邪入侵創口,並緩解疼痛驚悸。
  3. 芳香開竅引經

    • 麝香、梅片:麝香穿透力極強,通行十二經,開絡中瘀閉;梅片(冰片)清熱止痛,助藥力直達病所。此類藥雖量輕,但能「醒諸藥性」,提高整體方劑的速效性。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動靜結合」為特色:

  • 「動」在歸尾、紅花、麝香等辛散走竄之品,迅速化解瘀血;
  • 「靜」在血竭、兒茶等收斂固護,防止血瘀化熱或出血過多。
    佐以黃酒送服,借其溫通之性助藥力周行全身。全方旨在恢復氣血暢通,使「瘀去新生」,符合傷科「早期化瘀、中期和血、後期補益」的階段性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大梅片1錢2分,麝香1錢2分,乳香3錢(去油),沒藥3錢(去油),結子紅花5錢,血竭2錢5分,辰砂3錢,雄黃5錢,兒茶2錢5分,歸尾2兩。
上為細末,瓷瓶收藏,口用黃蠟封固,勿令泄氣,如泄氣則發霉無效。
每服5分,好黃酒隨量下,重者2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陰虛血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傷科十寶丹, 出處:《經驗各種秘方輯要》。 組成:大梅片1錢2分,麝香1錢2分,乳香3錢(去油),沒藥3錢(去油),結子紅花5錢,血竭2錢5分,辰砂3錢,雄黃5錢,兒茶2錢5分,歸尾2兩。 主治:一切金刀跌打損傷,木石折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