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喘芎蘇散
DING CHUAN XIONG S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熱 (3.40)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肺經 17%
脾經 17%
心經 12%
大腸經 11%
胃經 6%
膽經 6%
心包經 6%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定喘芎蘇散中加入蓖麻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瀉肺平喘:蓖麻子味辛、性溫,具有瀉肺降氣、止咳平喘之功效,可有效緩解因肺氣上逆引起的喘咳、氣促等症狀。
二、消痰散結:蓖麻子亦有消痰散結之效,能將積聚於肺部的痰液排出,有利於恢復呼吸道通暢,改善喘息狀況。
因此,定喘芎蘇散中加入蓖麻子,可起到瀉肺平喘、消痰散結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定喘芎蘇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咳:川芎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襲肺、痰濁壅盛導致的咳嗽喘息,川芎能疏風解表,散寒止痛,緩解咳喘症狀。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川芎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氣血瘀滯導致的胸悶氣短、呼吸不暢,川芎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胸痛,從而改善喘息症狀。
定喘芎蘇散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宣肺止咳:紫蘇葉性辛溫,入肺經,具有宣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風寒犯肺、咳嗽氣喘、痰多粘稠等症狀,紫蘇葉能起到疏通肺氣、化解痰飲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呼吸道症狀。
- 解表散寒:紫蘇葉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同時,紫蘇葉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再次感染。
定喘芎蘇散中加入粟糠,主要有兩個原因:
- 吸附作用:粟糠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體內過多的濕熱之氣,減少其對肺部的刺激,緩解咳嗽、哮喘等症狀。
- 潤肺作用:粟糠性味甘平,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對於燥熱引起的咳嗽、哮喘,粟糠可以滋潤肺部,降低燥熱,緩解咳嗽症狀。
總之,定喘芎蘇散中加入粟糠,可以通過吸附濕熱和潤肺止咳等作用,達到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定喘芎蘇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定喘芎蘇散專治小兒咳嗽氣喘,針對小兒肺氣不宣、氣逆作喘之證而設。此方主要適用於外感風寒或痰氣壅肺引起的咳嗽喘促,尤其適合小兒體質嬌嫩、肺臟脆弱的特點。
組成藥物分析
蓖麻子(去殼膜)1錢
- 主入肺經和大腸經,具有開通竅道、祛痰通絡之效
- 配合其他藥物可發揮宣肺平喘作用
- 小兒用藥雖需謹慎,但此方用量適中(1錢為主藥)
川芎1分半
- 芳香走竄,活血行氣
- 能通肺絡之瘀滯,助肺氣宣降
- 與紫蘇協同增強解表散邪效果
紫蘇1分半
- 辛溫解表,宣肺止咳
- 能散風寒、開宣肺氣
- 為治療外感咳喘之要藥
粟殼(蜜炙)5分
- 蜜炙後減其收澀之性,增潤肺之功
- 適度收斂肺氣以防宣散太過
- 既制約蓖麻子之辛散,又防川芎、紫蘇之過發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組合體現了宣散與收斂並用的配伍智慧:
宣散機制:
- 蓖麻子開肺竅、祛痰涎,為攻邪之主藥
- 川芎與紫蘇協同宣通肺氣,解除氣道痙攣
- 生薑為引助藥力外達
收斂機制:
- 蜜炙粟殼適度固護肺氣,防止宣散傷正
- 與宣散藥物形成"散中有收"的平衡
協同效應:
- 蓖麻子之通利與粟殼之收斂相反相成
- 川芎活血助紫蘇解表,共同疏暢氣機
- 全方共奏宣肺降氣、化痰定喘之效
可能的治療原理推測
從中醫理論推斷,此方可能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 解除支氣管痙攣(蓖麻子、紫蘇)
- 改善肺循環(川芎活血)
- 調節呼吸道分泌(粟殼蜜炙潤燥)
- 整體調節肺氣宣降功能
尤適合小兒外感後痰氣交阻所致咳喘,既祛外邪又調肺氣,標本兼顧而藥性平和,充分體現古代兒科用藥"攻邪不傷正"的特點。
傳統服藥法
蓖麻子(去殼膜)1錢,川芎1分半,紫蘇1分半,粟殼(蜜炙)5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鐘,加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定喘芎蘇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組成:蓖麻子(去殼膜)1錢,川芎1分半,紫蘇1分半,粟殼(蜜炙)5分。 主治:小兒咳嗽氣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