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拔毒生肌散中添加爐甘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收斂生肌: 爐甘石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功效。對於外傷感染、潰瘍糜爛等病症,爐甘石可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促進創口癒合。
- 抑菌消炎: 爐甘石中含氧化鋅,具有抑菌消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細菌感染,防止創口感染惡化,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拔毒生肌散中加入爐甘石,可以有效發揮清熱解毒、收斂生肌、抑菌消炎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拔毒生肌散中添加寒水石,主要是因為其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的功效。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在拔毒生肌散中,寒水石可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減輕傷口感染;生肌斂瘡則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擴散。
此外,寒水石還可以涼血止血,對於傷口出血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拔毒生肌散」方劑中使用硼砂,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消腫止痛: 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傷口感染,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二、 收斂生肌: 硼砂能促進傷口組織的收縮,加速表皮的再生,並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避免傷口二次感染,達到生肌的效果。
因此,硼砂在「拔毒生肌散」方劑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拔毒消腫、生肌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拔毒生肌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外敷於傷口,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並減輕疼痛。
2. 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乳香中的揮發油成分,能促進傷口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加速肉芽組織的生長,有助於傷口更快癒合。
因此,乳香在拔毒生肌散中起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肉芽組織生長的作用,有助於傷口快速癒合。
拔毒生肌散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 活血化瘀,消腫生肌:沒藥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其活血化瘀之功,有助於清除傷口周圍的瘀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同時,其消腫生肌之效,能幫助傷口組織再生,減少疤痕形成。
- 止痛止血,促進肉芽生長:沒藥具有止痛止血之效,能緩解傷口疼痛,並控制出血,為傷口癒合創造良好環境。此外,其促進肉芽生長之功,能加速傷口組織修復,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沒藥在拔毒生肌散中發揮活血化瘀、消腫生肌、止痛止血等多重功效,有助於傷口迅速癒合。
拔毒生肌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對於外傷感染引起的紅腫熱痛,以及毒素入侵造成的潰瘍、膿腫等,大黃能有效清熱解毒,抑制病菌滋生,加速創面癒合。
- 活血化瘀: 大黃亦具活血化瘀之功效。外傷後,局部瘀血阻滯,不利於創面癒合。大黃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創面組織修復,有效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大黃在拔毒生肌散中發揮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雙重作用,協同其他藥材,起到拔毒生肌、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拔毒生肌散中包含蓖麻子,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1. 毒性與功效並存: 蓖麻子本身具有毒性,但經過炮製後,毒性可減弱,並可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潰瘍、瘡瘍等病症的治療有幫助。
2. 拔毒生肌的關鍵: 拔毒生肌散主要作用在於拔除毒素,促進傷口癒合。蓖麻子入藥後,可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從而達到拔毒生肌的效果。
因此,拔毒生肌散中加入適量炮製後的蓖麻子,並非矛盾,而是利用其毒性與功效的雙重特性,達到治療目的。
拔毒生肌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麝香性溫通,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減輕腫痛,促進傷口癒合。
- 開竅透骨,拔毒生肌:麝香芳香走竄,能迅速穿透組織,深入病竈,驅散毒邪,促進傷口組織的再生,加速癒合。
因此,拔毒生肌散中加入麝香,能有效地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達到拔毒生肌的目的。
拔毒生肌散中添加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瘡瘍腫毒、外傷感染等引起的紅腫熱痛,冰片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二、涼血止血,生肌斂瘡:冰片性寒,能涼血止血,並促進創面收斂,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出血、潰瘍久不癒合等症狀,冰片能起到止血生肌的作用。
總而言之,拔毒生肌散中加入冰片,能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生肌斂瘡等功效,促進傷口癒合,加快病患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拔毒生肌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破傷不論新久」,即適用於各類外傷潰瘍,包括新傷化膿或久不收口之瘡瘍。其核心功效為「拔毒生肌」:
- 拔毒:清除瘡瘍膿腐、化解熱毒,防止邪毒內陷。
- 生肌:促進腐肉脫落、新肉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此類方劑多用於金刃傷、癰疽潰後、瘡面潰爛流膿等症,屬外科「祛腐生肌」之代表方。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分類與作用
拔毒祛腐:
- 紅升(升藥):主含氧化汞,具強力提膿拔毒、祛腐生新之效,為外科要藥。
- 輕粉(氯化亞汞):攻毒殺蟲、去腐斂瘡,助紅升清除頑固膿腐。
- 黃丹(鉛丹):解毒生肌,佐紅升增強拔毒之力。
生肌收斂:
- 煅龍骨:斂瘡固脫,吸附瘡面滲液。
- 制甘石(爐甘石):收濕生肌,保護瘡面。
- 煅石膏:清熱收濕,減少瘡口分泌。
- 白蠟末:潤澤護膜,防止生肌藥過於燥澀。
清熱止痛:
- 冰片:辛涼透散,清熱消腫止痛,兼引藥透達。
2. 組方邏輯
全方以「攻毒—生肌—收斂」為軸心:
- 攻邪為主:紅升、輕粉、黃丹峻猛拔毒,直攻瘡面腐穢,為「祛腐」關鍵。
- 扶正為輔:龍骨、甘石、石膏等收斂生肌,修復瘡面,與攻毒藥形成「先破後立」之序。
- 佐使調和:冰片宣散藥力,白蠟緩和峻藥之燥,使祛邪不傷正。
3. 治療原理
- 物理作用:輕粉、紅升等汞劑使瘡面蛋白變性,促使壞死組織脫落;石膏、甘石吸附滲液,保持瘡面乾燥。
- 藥理作用:汞、鉛類成分抑制細菌,減少感染;龍骨、白蠟形成保護層,利於肉芽生長。
- 中醫理論:以「毒去則肌生」為核心,通過外治「通調局部氣血」,改善瘡周瘀滯,促進癒合。
三、配伍特點
- 峻猛與平和並用:攻毒藥(紅升、輕粉)與生肌藥(甘石、龍骨)比例相當,祛腐不傷新生。
- 礦物藥為主:藉其燥濕、收斂之性,適應潰瘍多濕多膿之病理特點。
- 動靜結合:冰片之「走」與白蠟之「守」,調節藥性緩急。
此方體現中醫外科「腐去新生」之治療思想,適用於毒盛而正未大虛之瘡瘍,需精準控制用量以防過蝕。
傳統服藥法
冰片1兩,淨紅升2兩4錢,淨黃丹2兩4錢,淨輕粉2兩4錢,煅龍骨2兩4錢,制甘石2兩4錢,煅石膏2兩4錢,白蠟末5錢。
上藥混合碾細,成淨粉90~95%即得。洗淨患處,視患處大小,酌藥量薄撒貼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需慎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拔毒生肌散, 出處:《救傷秘旨》。 組成:制甘石1兩,寒水石3錢,月石3錢,乳香,沒藥(去油)1錢5分,大黃6錢,蓖麻子(去油)8錢,麝香2分,梅冰3分。 主治:拔毒生肌。主治:破傷不論新久。
拔毒生肌散,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武漢方)。 組成:冰片1兩,淨紅升2兩4錢,淨黃丹2兩4錢,淨輕粉2兩4錢,煅龍骨2兩4錢,制甘石2兩4錢,煅石膏2兩4錢,白蠟末5錢。 主治:痛疽巳潰,久不生肌,瘡口下陷,常流敗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