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耳杏仁膏

塞耳杏仁膏

SAI ER XING RE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2.1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肺經 15%
心經 15%
肝經 15%
大腸經 12%
腎經 10%
胃經 9%
小腸經 3%
膀胱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塞耳杏仁膏中含有杏仁,主要原因有二:

一、潤燥止癢: 杏仁性味甘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滑腸通便的功效。對於因燥熱引起的耳鳴、耳癢、耳痛等症狀,杏仁能潤燥清熱,舒緩不適。

二、消腫止痛: 杏仁還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因外傷或炎症引起的耳部腫痛,杏仁能減輕疼痛,促進消腫。

因此,塞耳杏仁膏中加入杏仁,可起到潤燥止癢、消腫止痛的作用,有效改善耳部不適。

塞耳杏仁膏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耳部疾病的輔助治療。其成分中包含蓖麻子,這是因為蓖麻子具有潤滑、通腸的特性,能有效促進耳道的排毒以及減輕炎症。蓖麻子的主要成分為蓖麻醇,這種物質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止痛效果,能幫助緩解耳部的不適感。此外,蓖麻子還可用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新陳代謝,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蓖麻子被視為一種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藥材,對於耳鳴、耳聾等症狀有一定的輔助療效。總的來說,蓖麻子在塞耳杏仁膏中的使用不僅提升了藥方的療效,也體現了中醫講究的辨證施治思想,強調針對病因進行綜合調理,達到更好的療效。

塞耳杏仁膏中加入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效: 鹽性味鹹,入腎經,具有消腫止痛之效,可輔助杏仁等藥材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更有效地治療耳部疾病。

2. 防腐保鮮: 鹽具有抑菌作用,可延長藥膏的保存時間,避免藥材腐敗變質,維持藥效穩定。

塞耳杏仁膏方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耳部疾病常伴隨疼痛腫脹,乳香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促進耳部組織修復。
  2. 通竅止癢: 乳香具有通竅作用,可疏通耳道,改善耳鳴、耳聾等症狀。同時,其抗菌消炎特性可有效抑制耳部細菌感染,減輕瘙癢。

總之,乳香在塞耳杏仁膏方中發揮著消腫止痛、通竅止癢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耳部疾病。

塞耳杏仁膏方劑中包含巴豆,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拔毒消腫: 巴豆性味辛溫,具有拔毒消腫的功效。對於因外傷或感染引起的耳部腫痛、膿腫等症狀,巴豆可起到消炎止痛、引流排膿的作用。
  2. 開竅通耳: 巴豆能促進血液循環,通經活絡,對於因寒邪阻滯或氣血瘀滯引起的耳鳴、耳聾等症狀,巴豆可起到開竅通耳、改善聽力的作用。

然而,巴豆性烈,容易刺激耳道黏膜,因此使用時需謹慎,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塞耳杏仁膏中加入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散寒:附子性溫熱,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之效。對於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耳聾、耳鳴等症狀,附子能溫暖耳竅,驅散寒氣,起到改善聽力、止痛的效果。
  2. 助藥力:杏仁性涼,擅長清熱潤燥,但對於寒邪引起的耳病,單用杏仁效果有限。附子性溫熱,可以溫通藥性,促進杏仁等藥材發揮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塞耳杏仁膏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功效。塞耳杏仁膏常用於治療耳鳴、耳聾等症,而血瘀阻滯經絡常為其病因之一,因此加入桃仁可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通耳止痛之效。

二、潤燥滑腸: 桃仁亦可潤腸通便,對於因燥熱引起的耳鳴耳聾,也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塞耳杏仁膏」方劑中添加磁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靜安神:磁石性寒,入肝經,具有鎮靜安神之效。對於因肝火上炎、心神不寧導致的耳鳴、耳聾等症狀,磁石可以起到清熱降火、安神定志的作用,改善耳部不適。
  2. 平肝熄風:磁石具有平肝熄風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肝風內動引起的耳鳴、耳聾等病症。其寒性可以抑制肝陽上亢,平息肝風,從而緩解耳部症狀。

總而言之,磁石在「塞耳杏仁膏」方劑中起到鎮靜安神、平肝熄風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耳鳴、耳聾等耳部疾病。

塞耳杏仁膏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竅利水:木通性寒,味苦,入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消腫止痛的作用。塞耳杏仁膏多用於治療耳鳴、耳聾等症狀,而木通可促進耳部水液代謝,解除耳內積水,達到通竅利耳的效果。
  2. 清熱解毒:木通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耳鳴、耳聾等病症可能因熱毒上攻、阻滯耳竅而起,木通可清熱解毒,消散耳部炎症,輔助改善病症。

「塞耳杏仁膏」方劑中加入蜂蠟,主要有以下兩項原因:

  1. 黏合作用: 蜂蠟具有較佳的黏性,可將其他藥材緊密結合,形成膏狀,方便塞入耳道,並在耳道內停留,持續發揮藥效。
  2. 保護作用: 蜂蠟具有較好的防水性,可隔絕外界水份及灰塵,避免藥物受潮或污染,同時也能保護耳道免受刺激。此外,蜂蠟具有潤滑作用,可減少塞耳時對耳道的摩擦,提升使用舒適度。

塞耳杏仁膏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通竅止痛:水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祛風止痛之效。對於耳鳴、耳聾、耳痛等症狀,水菖蒲能通達耳竅,改善聽力,減輕疼痛。
  2. 消腫止癢:水菖蒲還具有消腫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耳道炎症引起的耳癢、耳腫等症狀。

綜上所述,水菖蒲在塞耳杏仁膏中能有效改善耳部疾病,起到通竅止痛、消腫止癢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塞耳杏仁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塞耳杏仁膏主要用於治療「風聾久不癒者」,即因風邪侵襲導致耳聾且長期未癒之症。古人認為風邪入絡,阻滯耳竅,日久氣血運行不暢,可致耳聾耳鳴。此方透過塞耳外治法,直接作用於耳竅,以祛風通竅、活血化瘀、溫陽開閉。

組成藥物分析及治療原理

君藥(主導藥物)

  • 杏仁:味苦性溫,能宣肺開竅、潤燥通絡,配合其他藥物增強通竅作用。
  • 桃仁:活血化瘀,與杏仁同用有協同作用,促進耳部氣血流通。

臣藥(輔助君藥)

  • 蓖麻子:具強烈刺激性,能引藥上行、開竅通絡,古方常用於外治通竅。
  • 巴豆:辛熱有毒,具強烈的溫通作用,可破積通閉。
  • 附子:溫陽散寒,助陽氣上升以開耳竅閉塞。

佐藥(輔助治療兼症)

  • 磁石:重鎮安神、聰耳明目,古代常用於耳疾治療。
  • 菖蒲:芳香開竅、化濕通絡,為治耳聾要藥。
  • 乳香:活血止痛,助氣血運行以通耳竅。

使藥(調和引經)

  • 木通:清熱利濕、通竅下行,引熱邪外出。
  • 食鹽:味咸入腎,腎開竅於耳,能引藥入經。
  • :為賦形劑,便於製丸塞耳,同時緩釋藥效。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開竅通絡為主,配合溫陽活血為輔的治療思路。其中:

  1. 多重開竅藥物(杏仁、桃仁、蓖麻子、巴豆、菖蒲)共同作用,破除耳竅閉塞。
  2. 溫熱藥物(附子、巴豆)溫暖耳竅,助陽氣上升,適合風寒久稽之證。
  3. 活血藥物(桃仁、乳香)改善耳部微循環,解除長期氣血瘀滯。
  4. 以磁石、木通調和上下,既引藥上行,又平衡陰陽。
  5. 外用法直接作用病灶,避開脾胃代謝,增強局部療效。

此方體現了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治療原則,將內服藥物轉化為外用,針對耳聾的複雜病理機制,多靶點聯合治療。

預期作用機制

  1. 直接刺激耳道局部,改善微循環
  2. 芳香開竅成分透過耳道黏膜吸收
  3. 溫熱效應促進局部氣血流通
  4. 活血化瘀改善耳竅組織狀態
  5. 整體調節耳部經絡氣血運行

傳統服藥法


杏仁(去皮尖雙仁,別研)、蓖麻子(去皮,別研)1兩,食鹽(別研)2分,乳香(別研)1分,巴豆(去皮心,別研)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桃仁(去皮尖雙仁,別研)1兩,磁石(火燒醋淬1-7遍)1兩,木通(銼)半兩,蠟2兩,菖蒲1兩。上除別研外,搗羅為末,後入別研者相和,搗丸,捻如棗核大。
綿裹塞耳中,日4-5次。
(《普濟方》卷五十三)。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杏仁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耳聾中耳炎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塞耳杏仁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四。 組成:杏仁(去皮尖雙仁,别研)1兩,蓖麻子(去皮,别研)1兩,食鹽(别研)2分,乳香(别研)1分,巴豆(去皮心,别研)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桃仁(去皮尖雙仁,别研)1兩,磁石(火燒醋淬1-7遍)1兩,木通(銼)半兩,蠟2兩,菖蒲1兩。 主治:風聾久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