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不換撾痞膏

QIAN JIN BU HUAN WO P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8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5%
胃經 15%
心經 10%
肺經 10%
腎經 9%
大腸經 8%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心包經 1%
肝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千金不換撾痞膏中加入血竭,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血竭性味苦、甘、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等症狀,血竭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2. 生肌止血,促進癒合: 血竭還具有生肌止血的作用。其成分中的鞣質能收斂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在治療撾痞時,血竭能有效止血,並促進傷口組織的修復,加速癒合。

「千金不換撾痞膏」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因瘀血阻滯所致的撾痞,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通絡止痛:乳香還能通經絡、止疼痛。撾痞常伴隨疼痛,乳香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減輕疼痛症狀。

綜上,乳香在「千金不換撾痞膏」中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通絡止痛的作用,對於治療撾痞具有重要的臨牀意義。

「千金不換撾痞膏」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 沒藥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瘀血阻滯引起的腫痛、疼痛等症狀,對於因外傷或其他原因導致的撾痞,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生肌收口: 沒藥還有生肌收口的作用,能加速創口癒合,防止感染,對於撾痞傷口或潰瘍,能促進組織再生,修復受損組織,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在「千金不換撾痞膏」中加入沒藥,可以有效改善撾痞的各種症狀,促進傷口癒合,起到治療作用。

千金不換撾痞膏中添加阿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阿魏性溫,味辛,具有散結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腫脹消散。
  2. 活血化瘀:阿魏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對於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因此,阿魏在千金不換撾痞膏中,起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的目的。

千金不換撾痞膏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撾痞膏多用於治療因濕熱阻滯腸道引起的腹痛、便祕等症狀,而大黃能清熱瀉火,通利大便,有助於消除濕熱,緩解便祕,達到通便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 大黃兼具活血化瘀之效。撾痞膏中常加入活血化瘀藥物,而大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有助於消腫止痛,加速病竈的恢復。

因此,大黃在千金不換撾痞膏中起到清熱瀉火、通利大便、活血化瘀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千金不換撾痞膏是一種古老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雄黃,主要是因為雄黃具有出色的藥理特性,尤其是在解毒和消腫方面。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砷化物,這使其在傳統中醫中被視為具有殺蟲、消腫及解毒的功效。對於各類因濕熱引起的浮腫及皮膚病,雄黃能夠有效減輕症狀。此外,雄黃的抗菌特性可以防止某些細菌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然而,需注意的是,雄黃的使用需謹慎,因其含有毒性成分,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引起中毒。因此,在使用千金不換撾痞膏時,應依賴專業中醫師的指導,確保安全和有效性。綜上所述,雄黃在千金不換撾痞膏中的作用主要集中於解毒、消腫、抗菌等方面,這使其成為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千金不換撾痞膏中加入米麥麨,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 米麥麨富含澱粉、蛋白質等營養成分,能為脾胃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助於健脾益氣,促進消化吸收。
  2. 和胃止嘔: 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嘔吐,米麥麨能起到和胃止嘔的作用,緩解不適。

米麥麨在千金不換撾痞膏中起到輔助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有效改善脾胃功能,提升藥效。

千金不換撾痞膏中加入巴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攻堅逐瘀,消腫止痛: 巴豆性峻猛,味辛、苦,具有瀉下攻積、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頑固的撾痞,巴豆能起到強力攻破積滯,消散瘀血的作用,從而緩解腫痛。
  2. 引藥入絡,透達病竈: 巴豆性走竄,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並促進藥效發揮。在千金不換撾痞膏中,巴豆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到組織深處,有效改善組織循環,消炎止痛,達到治療效果。

然而,巴豆藥性強,使用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千金不換撾痞膏是一種傳統中藥外用膏劑,主要用於治療各類皮膚問題,如濕疹、瘡癤等。其組成中的硃砂,主要含有硫化汞,古代中醫認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硃砂在中藥中的應用歷史悠久,因其特有的藥效,被廣泛用於多種方劑中。其成分中的汞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皮膚的不適感。此外,硃砂的顏色鮮明,還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能改善膚色,增強皮膚的光澤。

然而,應用硃砂時需注意劑量和使用方式,因為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副作用。因此,在中藥方劑的設計中,千金不換撾痞膏精確控制了硃砂的用量,充分發揮其療效,並確保安全使用。

千金不換撾痞膏中含有穿山甲,其主要原因在於穿山甲的藥性具有通經活絡、散結消腫之功效。

穿山甲善於走竄經絡,能疏通氣血,並具消炎止痛作用,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因此,在千金不換撾痞膏中加入穿山甲,有助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提升藥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狀的效果。

「千金不換撾痞膏」中加入芥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經散寒、消腫止痛: 芥子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溫經散寒、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痞塊,芥子可以溫通經絡,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二、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芥子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能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有助於消除痞塊。

總而言之,芥子在「千金不換撾痞膏」中發揮溫經散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寒凝血瘀引起的痞塊。

千金不換撾痞膏中包含芒硝,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特性:

  1. 消腫散結: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撾痞這種以腫痛、結塊為主要症狀的疾病,芒硝可以有效消散積聚的瘀血和腫塊,緩解疼痛。
  2. 引藥入深: 芒硝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可以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發揮更有效的治療作用。在千金不換撾痞膏中,芒硝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消腫止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千金不換撾痞膏」方劑中包含「蓖麻子」,乃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1. 消腫散結:蓖麻子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消腫散結、拔毒生肌之效。對於由外傷或感染引起的腫痛、膿腫等病症,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2. 活血止痛:蓖麻子可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在「千金不換撾痞膏」中加入「蓖麻子」,可發揮其消腫散結、活血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外傷、感染引起的腫痛、膿腫等病症。

主治功效


千金不換撾痞膏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各藥功效

千金不換撾痞膏 由以下中藥組成:

  • 血竭(一錢半):活血散瘀,定痛,止血生肌。
  • 乳香(二錢,另研):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
  • 沒藥(二錢,另研):散瘀止痛,消腫生肌。
  • 阿魏(二錢):消積,殺蟲,散痞除癥。
  • 大黃(三錢):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 雄黃(三錢):解毒殺蟲,燥濕祛痰,截瘧。
  • 米殼(三錢):即稻穀之殼,此處應指米麩或麥麩,推測功效為潤腸通便、滋養脾胃,但古籍中對米殼記載較少,需進一步考證。
  • 巴豆(三錢,去油):峻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蝕瘡。
  • 人言(三錢):即人中白,功效為清熱解毒,化腐生肌,化瘀止血。
  • 穿山甲(三片,炙):活血散結,通經下乳,消癰潰堅。
  • 芥子(五錢,另研):溫肺祛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
  • 𪃾糞(醋烹):即矽砂,應為壁虎糞便,功效為祛風止痙,散結解毒。
  • 皮硝(五錢):即芒硝,軟堅瀉下,清熱消腫。
  • 野葡萄(根皮,炒乾)(五錢):祛風除濕,利尿消腫,清熱解毒。
  • 鳳仙草(五錢):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解毒殺蟲。
  • 蓖麻子(五錢,炒黃):消腫拔毒,瀉下通滯。

古代功效主治

根據記載,千金不換撾痞膏主治**「小兒癖疾,并男婦一切積塊。」**

治療原理分析

從古文描述的製備方法及藥物組成來看,千金不換撾痞膏是以外用為主。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1. **攻積破癥:**方中大黃、巴豆、芒硝皆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可攻積導滯;穿山甲、乳香、沒藥、阿魏等能活血散結、消痞除癥,直達病所。這些藥物合用,能強力破除體內的積塊、痞塊。

  2. **活血化瘀:**血竭、乳香、沒藥、穿山甲等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積塊的消散。

  3. **清熱解毒:**方中雄黃、大黃、人言、野葡萄根皮、鳳仙草等皆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消除積塊部位的炎症反應。

  4. **祛風散寒:**芥子、𪃾糞、野葡萄根皮、鳳仙草等藥材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可能有助於緩解因積塊引起的疼痛等不適症狀。

  5. **外用透皮吸收:**古文記載「攤布上,貼患處」,說明本方通過外敷的方式,使藥物成分通過皮膚吸收,直接作用於病灶,增強療效。且「頻頻潤之」可能指保持患處濕潤,利於藥物滲透。

總結

千金不換撾痞膏組方中,集攻積、活血、清熱、祛風等多種功效於一體,通過外用的方式,使藥物直達病灶。綜合其組成和用法,推測其主要通過強力的攻下、活血化瘀作用來消除體內的積塊、痞塊,特別是針對小兒癖疾以及男女各種積塊病症。然而,由於方中巴豆等藥具有較強的毒性,且缺乏現代醫學的臨床研究驗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進一步評估。

傳統服藥法


血竭1錢半,乳香(另研)2錢,沒藥2錢(另研),阿魏2錢,大黃3錢,雄黃3錢,米殼3錢,巴豆(去油)3錢,人言3錢,川山甲3斤(炙),芥子5錢(另研),鴿糞(醋烹)5錢,皮消5錢,野葡萄(根皮,炒乾)5錢,鳳仙草5錢,蓖麻子5錢(炒黃)。
上為末,用小黃米做成粉子,炒糊4兩研細,用陳醋和成膏。
貼患處,每貼加麝香5分,獨蒜1頭(搗10下),紅絹1方,將藥攤上,如乾用醋潤之,3炷香盡去藥,3日1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功效,但孕婦慎用。
  • 本方中含有大黃、巴豆、芒硝等有毒中藥,使用時應注意用量,避免過量服用。
  •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千金不換撾痞膏, 出處:《魯府禁方》卷三。 組成:血竭1錢半,乳香(另研)2錢,沒藥2錢(另研),阿魏2錢,大黃3錢,雄黃3錢,米殼3錢,巴豆(去油)3錢,人言3錢,川山甲3斤(炙),芥子5錢(另研),鴿糞(醋烹)5錢,皮消5錢,野葡萄(根皮,炒乾)5錢,鳳仙草5錢,蓖麻子5錢(炒黃)。 主治:小兒癖疾,並男婦一切積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