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字化毒丸

己字化毒丸

JI ZI HUA D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熱 (1.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胃經 15%
心經 14%
脾經 13%
肺經 8%
腎經 7%
大腸經 6%
三焦經 4%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膽經 2%
肝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己字化毒丸中包含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功效,能有效化解熱毒,尤其對於熱毒入心、神昏譫語等症,療效顯著。

2. 開竅醒神: 牛黃具有開竅醒神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對於因熱毒矇蔽心竅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牛黃在己字化毒丸中,可起到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治療熱毒攻心、神昏譫語等病症。

「己字化毒丸」中使用「豬牙皁」的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豬牙皁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它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對於熱毒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有顯著的療效。
  2. 化瘀散結:豬牙皁不僅清熱解毒,還具有化瘀散結的作用。它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因此,在「己字化毒丸」中加入「豬牙皁」,不僅能增強其清熱解毒功效,還能有效化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己字化毒丸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其善於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胸悶、脅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己字化毒丸主要用於治療溼熱蘊結,痰濁內阻,肝鬱脾虛,氣機不暢所致的諸症,木香能疏肝理氣,幫助氣機暢通,緩解疼痛。

2. 燥濕化痰: 木香亦具燥濕化痰之功效,能有效祛除體內濕氣和痰濁。己字化毒丸中包含大量燥濕化痰藥物,木香加入其中,能加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祛除濕熱,緩解病情。

己字化毒丸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苦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己字化毒丸主要用於治療各種毒瘡、腫毒,乳香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並緩解疼痛,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引藥入血,增強療效: 乳香氣味芳香,能夠引藥入血,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在己字化毒丸中,乳香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

己字化毒丸中包含沒藥,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1. 活血化瘀: 沒藥味苦辛,性溫,入心、肝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地改善瘀血阻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
  2. 解毒生肌: 沒藥亦有解毒生肌之效,對於外傷感染、潰瘍等症狀,可加速傷口癒合,促進組織再生,減輕毒素對機體的損害。

因此,己字化毒丸中加入沒藥,可有效地增強其化毒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因毒素入侵而導致的各種病症具有重要意義。

己字化毒丸中使用穿山甲,主要原因有二:

一、 解毒化瘀: 穿山甲性味辛、涼,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效。古籍記載其可「通經絡,散血瘀」,能有效化解毒素,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體內積聚的毒素,減輕毒性反應。

二、 驅蟲止癢: 穿山甲亦有驅除寄生蟲、止癢止痛的作用。此方劑中,若因毒素侵犯而導致皮膚瘙癢、蟲積等症狀,穿山甲可發揮其獨特的功效,緩解症狀,促進康復。

己字化毒丸中包含白癬皮,主要原因如下:

  1. 解毒消腫: 白癬皮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能有效化解毒素,消散腫脹,對於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2. 祛風止癢: 白癬皮亦能祛風止癢,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己字化毒丸中加入白癬皮,有助於緩解因毒素引起的皮膚瘙癢和炎症。

己字化毒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在於硃砂的藥用特性。硃砂,又稱為硃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硃砂被視為一種重鎮藥物,其性寒味甘,能夠有效消除熱毒,對於腫毒、癰瘍等病症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硃砂還具備鎮靜安神的作用,能夠輔助治療由於熱毒引起的失眠、焦慮等情況。在己字化毒丸的方劑中,硃砂的引入不僅能加強方劑的解毒功效,還能通過其安神作用,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總體而言,硃砂的功能在於提供多重療效,使己字化毒丸成為一個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療選擇。

己字化毒丸中含有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1. 解毒驅邪: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之效。古人認為雄黃能化解毒邪,驅除病氣,故將其列為己字化毒丸的藥物之一。
  2. 抗菌消炎:現代研究證實,雄黃含有硫化砷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減輕炎症反應。因此,在某些皮膚病或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雄黃也有一定功效。

己字化毒丸中包含月季花,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之效。月季花性涼,味甘,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在己字化毒丸中,月季花配合其他藥材,可緩解熱毒所致的各種症狀,例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皮膚紅腫等。此外,月季花亦能活血化瘀,有助於毒素的排出。

己字化毒丸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因為大黃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1. 瀉下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之效。其可促進腸蠕動,加速糞便排出,有助於清除體內積熱和毒素,達到化解毒素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大黃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治療熱毒壅滯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癰腫、疔瘡、丹毒等。

因此,己字化毒丸中加入大黃,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瀉下通便的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積熱和毒素,達到化解毒素的目的。

己字化毒丸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化痰: 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解毒消腫、化痰止咳之功效。方劑中加入白僵蠶,可針對毒邪所致之痰濁壅塞,起到化痰解毒的作用。
  2. 息風止痙: 白僵蠶具有息風止痙之功效,對於因毒邪侵襲所致的痙攣抽搐等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白僵蠶在己字化毒丸中發揮著解毒化痰、息風止痙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己字化毒丸」中加入「血竭」的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減輕疼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2. 解毒止血: 血竭還具有解毒止血的功效,能有效地清除體內毒素,並止血止痛,對於一些由毒素引起的疾病,如蛇傷、蟲傷等,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在「己字化毒丸」中加入「血竭」,可以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毒止血等功效,進一步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己字化毒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攻「毒結於脾胃二經」,強調毒素蘊積導致皮膚潰爛、癬瘡蔓延,或引發他經病變。具體症狀包括:

  1. 皮膚蛀爛:初期小塊肌肉腐蝕,後漸擴散,甚則大塊破潰(如「腿臁」即小腿潰瘍)。
  2. 頑癬濕瘡:如手足「鵝掌風癬」(類似現代手部角化性濕疹或真菌感染)。
  3. 毒傳他經:脾胃濕熱久鬱,可能侵襲肝膽、心肺,引發其他併發症。

此方主治以「化毒」為核心,兼顧「通絡散結、活血生肌」,適用於濕熱毒邪深伏、氣血瘀滯的慢性皮膚頑疾。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解毒攻毒

  • 牛黃、雄黃、朱砂:直清血分熱毒。牛黃涼血消癰;雄黃燥濕殺蟲,治癬瘡;朱砂鎮心解毒。
  • 生生乳(推測為「砒霜」類礦物藥):峻烈攻毒,破蝕腐肉(古代用於頑瘡梅毒,然毒性需謹慎)。
  • 熟大黃:瀉脾胃濕熱,導毒下行。

2. 活血通絡,祛瘀生新

  • 乳香、沒藥、血竭:活血止痛,促進潰瘍癒合。
  • 川山甲(穿山甲)、僵蠶:通經透絡,散結消腫。穿山甲尤擅穿透膿瘍,僵蠶化痰散風。

3. 祛風燥濕止癢

  • 白鮮皮:清熱燥濕,治皮膚瘙癢潰爛。
  • 牙皂:辛散走竄,滌痰通竅,助藥力透達。

4. 調氣固本

  • 木香:行脾胃滯氣,防諸藥寒涼傷胃。
  • 月月紅(月季花):活血調經,兼疏肝解鬱(防毒鬱化火犯肝)。
  • 人參湯送服:補氣扶正,拮抗攻伐藥之峻性。

5. 丸劑配伍特點

  • 神曲糊丸:助消化吸收,緩和藥性。
  • 朱砂為衣:增強鎮心安神、防腐解毒之效。

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解血毒」為主,結合「活血通絡、燥濕殺蟲」,針對脾胃濕熱瘀毒所致的頑固性皮膚病。通過:

  1. 直接攻毒(礦物藥+蟲類藥),瓦解深伏之邪。
  2. 改善局部氣血循環(活血藥),促進腐肉脫落、新肌再生。
  3. 標本兼顧:人參湯補正,防攻邪傷元氣,形成「邊攻邊補」策略。

適用邏輯:對於濕熱毒瘀互結、久治不癒的潰瘍或頑癬,此方透過多層次解毒通路,打破「毒-瘀-虛」惡性循環。

傳統服藥法


牛黃5分,牙皂5分,木香2錢,生生乳1錢,乳香1錢7分,沒藥1錢7分,川山甲1錢5分,白鮮皮1錢5分,朱砂1錢5分,雄黃1錢5分,月月紅1錢5分,熟大黃2錢,僵蠶2錢,血竭1錢7分。
上為末,用神曲末5錢打稠糊,入藥搗勻為丸,如梧桐子大,另研朱砂為衣。
每早空心服13丸,每晚空腹服9丸,人參湯送下;沙糖湯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 本方不宜與其他瀉下藥同時服用。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手)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己字化毒丸,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組成:牛黃5分,牙皂5分,木香2錢,生生乳1錢,乳香1錢7分,沒藥1錢7分,川山甲1錢5分,白鮮皮1錢5分,朱砂1錢5分,雄黃1錢5分,月月紅1錢5分,熟大黃2錢,僵蠶2錢,血竭1錢7分。 主治:毒結於脾胃二經,外爲小塊肌肉蛀爛蔓延,或發大塊破潰腿臁,或手足生鵝掌風癬,或傳他經,致生別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