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字化毒丸

丁字化毒丸

DING ZI HUA D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8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20%
胃經 11%
肺經 10%
脾經 9%
大腸經 5%
腎經 5%
小腸經 3%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1%
膀胱經 1%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丁字化毒丸中包含牛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牛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效。丁字化毒丸主治熱毒壅盛、神昏譫語、口渴煩躁等症,牛黃可清熱解毒,化解熱毒,並開竅醒神,使患者神志清醒。
  2. 化瘀散結,通絡止痛: 牛黃亦有化瘀散結、通絡止痛之功效。丁字化毒丸亦兼治瘀血阻絡、疼痛難忍等症,牛黃可化解瘀血,通利血脈,減輕疼痛。

丁字化毒丸中加入珍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辟邪: 中醫理論認為,珍珠具有清熱解毒、鎮心安神、解毒辟邪的功效。其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能有效化解毒素,尤其針對熱毒、火毒以及外邪入侵所致的疾病。

2. 鎮心安神: 珍珠亦能安神定志,緩解因毒素侵襲而引發的心悸、失眠、驚恐等症狀。其清涼的性質有助於平息躁動不安,使患者安神定志,配合其他藥物共同奏效。

因此,丁字化毒丸中加入珍珠,不僅能解毒辟邪,更能安神定志,提升整體療效。

丁字化毒丸方劑中包含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蜈蚣性寒,善走竄,能通經活絡,解毒散結。此藥性與方劑其他藥材如雄黃、硃砂等相配,可增強解毒功效,對於毒邪入侵、腫毒、疔瘡等病症具有良好療效。
  2. 蜈蚣有驅蟲止癢之效。蜈蚣可驅散寄生蟲,同時對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配合方劑其他藥材,可達到內外兼治的效果。

因此,蜈蚣在丁字化毒丸方劑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丁字化毒丸方劑中含有犀角,主要原因如下:

1. 犀角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古人認為犀角能化解熱毒,尤其對於熱毒熾盛、神昏譫語、發熱抽搐等症狀有較佳的療效,因此在丁字化毒丸中起到清熱解毒的主導作用。

2. 丁字化毒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神昏譫語,發熱抽搐等症狀,而犀角的藥性正好可以對應。犀角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抑制熱毒的蔓延,同時也能起到涼血止血的作用,緩解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從而達到化解毒素、恢復神志的效果。

丁字化毒丸中加入豬牙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毒消腫:豬牙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它能有效化解毒素,減輕腫脹,並促進傷口癒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解毒消腫、化瘀止痛的效果。

2. 促進藥物吸收:豬牙皁能夠潤滑腸道,促進藥物的吸收,提高藥效。同時,它還能與其他藥材相互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體而言,豬牙皁在丁字化毒丸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能解毒消腫,還能促進藥物吸收,為整體療效提供保障。

丁字化毒丸中加入月季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月季花性溫,味甘,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丁字化毒丸以解毒、消腫為主,而月季花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並減輕腫脹疼痛。
  2. 清熱解毒: 月季花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熱涼血,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有輔助治療作用。配合丁字化毒丸中的其他藥材,可加強清熱解毒功效,更有效地清除毒素。

丁字化毒丸方劑中含有白癬皮,主要源於其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的功效。白癬皮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性平味甘,能有效 清除體內濕熱毒邪,並 緩解皮膚瘙癢、紅腫 等症狀。因此,白癬皮在丁字化毒丸中扮演著 解毒消腫、止癢止痛 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濕熱毒邪引起的瘡瘍腫毒等疾病。

丁字化毒丸中包含硃砂,主要是利用其鎮心安神的功效。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作用。

在古代醫學中,硃砂常被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癲癇等症狀。丁字化毒丸中加入硃砂,主要目的是緩解因毒物侵襲而導致的精神症狀,如煩躁不安、神志不清等。

丁字化毒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為雄黃。雄黃,學名As2S2,是一種含有砷的礦物藥,歷史悠久,傳統上用於解毒、消腫及殺蟲。這種成分的選用,主要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和強效的解毒功能。

首先,雄黃具備良好的抗菌和抗病毒能力,能有效對抗多種病原微生物,這對於需要解毒或抵抗外邪的情況尤為重要。其次,雄黃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瀉火解毒”的功效,能幫助清除體內積聚的毒素,促進血液循環。最後,雄黃中的微量元素如砷在某些情況下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這也使其在某些病症的治療中具備一定的價值。

然而,由於雄黃含有砷,應謹慎使用,確保劑量得當,以避免砷中毒的風險。因此,在丁字化毒丸的使用上,必須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以達到最佳療效而不造成傷害。

丁字化毒丸中加入乳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苦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丁字化毒丸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2. 引藥入血,提高療效: 乳香氣味芳香,可引導藥力直達病所,提高藥物療效。丁字化毒丸中其他藥物如穿山甲、乳沒等,多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乳香的加入可使藥力更易於滲透到患處,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丁字化毒丸中包含穿山甲,主要是利用其 「通經活絡」「解毒消腫」 的功效。

穿山甲性味辛、涼,歸肝、胃經。其鱗片具有活血散結、通經下乳、消腫排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乳癰、瘰癧、瘡瘍、跌打損傷等症。

在丁字化毒丸中,穿山甲主要起到 疏通經絡、散結化瘀、排毒消腫 的作用,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達到治療目的。

丁字化毒丸中加入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化瘀解毒: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化瘀解毒、止痛定驚的功效。其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並能清除體內毒素,減輕毒素對機體的損害。
  2. 安神定驚:琥珀還具有安神定驚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驚悸失眠、心神不寧等症。對於一些毒素導致的神經系統損傷,琥珀能夠起到緩解和修復作用。

因此,丁字化毒丸中加入琥珀,不僅能起到化瘀解毒的作用,還能起到安神定驚的功效,從而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丁字化毒丸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效。丁字化毒丸以解毒為主,但毒素入肺,往往會造成痰熱壅肺,咳嗽氣喘等症狀。川貝母能清肺熱、化痰液,使毒素得以順利排出,緩解肺部不適。

二、潤肺護嗓: 川貝母具有潤肺生津之效,能保護聲帶,減輕毒素對聲帶的刺激。丁字化毒丸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川貝母的潤肺作用有助於恢復聲帶功能,緩解喉嚨不適。

丁字化毒丸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瘀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丁字化毒丸主要用於治療各種毒瘡,而毒瘡的形成往往伴隨局部瘀血腫痛,血竭的加入能夠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二、止血生肌,促進傷口癒合:血竭具有止血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丁字化毒丸用於治療毒瘡,而毒瘡往往伴隨破潰,血竭的加入可以有效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避免感染加重。

丁字化毒丸中加入鬱金,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鬱金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化解毒素,減少毒素對人體的傷害,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解毒效果。
  2. 活血化瘀: 鬱金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將毒素排出體外,減輕毒素造成的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鬱金在丁字化毒丸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解毒效果。

丁字化毒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瀉火: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通便的作用。丁字化毒丸主治熱毒蘊結,症狀多見發熱、口渴、便祕等,而大黃可清熱瀉火,通利大便,解除熱毒,改善症狀。

2. 推動藥力:大黃具有一定的通腑作用,可促進藥物向下運行,加速藥物吸收,提高藥效。丁字化毒丸中的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等,性寒涼,需藉助大黃的通腑作用,才能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丁字化毒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丁字化毒丸主要用於治療梅毒深陷、毒結臟腑經絡之重症,其適應症包括:

  1. 毒結心與小腸經:梅毒內陷,影響心臟功能與小腸經絡運行。
  2. 毒注瞳仁:梅毒上攻目睛,導致視力障礙(似內障)、視物時隱時現。
  3. 毒聚舌本:舌根腫脹,言語或吞嚥困難。
  4. 十指慘痛:梅毒侵襲筋骨關節,手指持續劇痛。
  5. 瘡生遍體:皮膚潰瘍難以結痂,長期腐爛不癒。
  6. 毒傳他經:梅毒擴散至其他經絡,引發複雜變證。

此方針對深層梅毒病邪,尤其擅長化解頑固熱毒、疏通經絡瘀滯,並兼顧扶正祛邪。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清熱解毒、活血散結、透邪通絡為主,配伍兼具化痰、鎮驚、生肌之功,可分為五大類:

1. 清熱解毒,直攻梅毒

  • 生生乳(含砒霜成分)、雄黃白鮮皮:峻烈解毒,專攻頑固梅毒。
  • 犀角(現多以水牛角代)、牛黃:涼血解毒,清心瀉火,防毒熱攻心。
  • 制大黃:瀉下瘀熱,導毒從二便出。

2. 活血散結,通絡止痛

  • 乳香血竭鬱金:活血化瘀,治關節疼痛與皮膚潰爛。
  • 川山甲(穿山甲)、蜈蚣:穿透力強,疏通經絡,化解深層結毒。
  • 月月紅(月季花):調暢氣血,助消腫散結。

3. 化痰散結,透毒外出

  • 牙皂貝母:化痰通竅,治舌腫、瘡瘍膿痰。
  • 珍珠琥珀:鎮驚化痰,助毒邪外透。

4. 鎮心安神,固護正氣

  • 朱砂珍珠:鎮心安神,防毒熱擾神。
  • 人參湯送服:補氣扶正,協調攻邪不傷正。

5. 外用生肌,促進癒合

  • 朱砂(外衣)、血竭:外用防腐生肌,促瘡口癒合。

三、配伍特點與治療思路

  1. 攻補兼施:以猛藥攻毒為主,輔以人參湯固本,防峻烈傷正。
  2. 多途徑排毒:從血分(犀角、牛黃)、痰濕(牙皂、貝母)、二便(大黃)分消毒邪。
  3. 重點通絡:穿山甲、蜈蚣等蟲藥深入經絡,解決梅毒深伏難除之弊。

此方體現中醫「以毒攻毒」思維,針對梅毒晚期複雜病機,全面清解、透邪、扶正,足見古代醫家對疑難惡疾的處理智慧。

傳統服藥法


牛黃4分,珍珠4分,蜈蚣(去頭足,炙燥),4分,犀角1錢,生生乳1錢,牙皂1錢,月月紅1錢7分,白鮮皮1錢7錢,朱砂1錢7分,雄黃1錢5分,乳香1錢5分,川山甲1錢5分,琥珀5分,貝母1錢,血竭1錢,鬱金1錢,制大黃2錢。
上為末,用神曲末5錢,打稠糊入藥,搗勻為丸,如梧桐子大,另研朱砂為衣。
每早空心服15丸,每晚空腹服10丸,人參湯送下;龍眼湯亦可,病去藥減。如余毒未盡,藥不可撤。
百日內勿使大勞大怒,順時調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丁字化毒丸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白內障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丁字化毒丸,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組成:牛黃4分,珍珠4分,蜈蚣(去頭足,炙燥),4分,犀角1錢,生生乳1錢,牙皂1錢,月月紅1錢7分,白鮮皮1錢7錢,朱砂1錢7分,雄黃1錢5分,乳香1錢5分,川山甲1錢5分,琥珀5分,貝母1錢,血竭1錢,鬱金1錢,制大黃2錢。 主治:梅毒,毒結於心,小腸經者;毒註瞳仁,似乎內障,或見或不見;或毒聚舌本作腫;或十指慘痛無時;或瘡生遍體,內有不易結痂,而腐爛不已者;或傳他經,致生別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