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字化毒丸

甲字化毒丸

JIA ZI HUA D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6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胃經 14%
脾經 14%
肺經 12%
心經 11%
大腸經 8%
腎經 6%
三焦經 4%
膽經 2%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膀胱經 1%
肝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甲字化毒丸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解毒透邪: 升麻性味辛涼,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透邪外出之效。其能疏散外邪,將體內毒素、熱邪等病邪引導至體表排出,有助於化解毒素,減輕病情。

二、升陽舉陷: 升麻能升陽氣,扶正固本,有助於提升機體抵抗力,對抗毒邪的侵襲。對於因中毒引起的氣虛、陽虛、肌膚陷下等症狀,升麻可起到升陽舉陷、扶正祛邪的作用。

總之,甲字化毒丸中加入升麻,能有效發揮其解毒透邪、升陽舉陷的功效,助力整體方劑達到化解毒素、扶正祛邪的療效。

甲字化毒丸中加入牛黃,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項重要功效:

一、 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效。可有效化解藥物毒性,並清熱解毒,防止藥物副作用。

二、 化痰開竅: 牛黃能通利血脈,化痰開竅,可有效改善藥物積滯於體內的情況,並幫助藥力更有效地發揮作用,減輕藥物對人體的負擔。

因此,甲字化毒丸中加入牛黃,不僅能化解藥物毒性,還能促進藥力吸收,提升療效,保障患者安全。

甲字化毒丸中加入白礬,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瀉、燥濕解毒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胃經。其收斂作用可固澀腸道,止瀉止痢;燥濕作用可乾燥濕邪,解毒消腫。在甲字化毒丸中,白礬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其化解毒素、止瀉止痢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甲字化毒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其中包含的雄黃,作為其重要成分之一,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雄黃,化學成分主要為二硫化物,可以有效抑制病菌和病毒,對於一些感染性疾病有良好的療效。其具備的解毒功能,使其在搭配其他藥材時,能夠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尤其是在解毒和消炎方面。

此外,雄黃的使用也基於其古老的中醫理論,認為雄黃能夠重振人體的正氣,抵抗外邪入侵。由於甲字化毒丸主要針對的是體內的熱毒積聚情況,雄黃的熱性質可幫助身體調節內部環境,達到方劑的目的。因此,在方劑中加入雄黃,有助於提升其療效,適應更多病症需求。儘管雄黃有其潛在的毒性,合理用量和搭配仍能發揮其藥用價值。

「甲字化毒丸」中使用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古人認為,心主神明,心神不安則百病叢生,故使用硃砂來安定心神,減輕躁動、失眠等症狀。
  2. 化解毒素: 硃砂具有化解毒素的作用,可用於治療一些由毒物引起的心神不寧、神志不清等病症。但硃砂本身具有毒性,使用需謹慎,需由專業醫師處方。

甲字化毒丸中包含乳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毒邪入侵而引起的腫痛、瘀血等症狀,乳香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引導藥力,直達病所: 乳香氣味芳香,能引導藥力直達病所,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在甲字化毒丸中,乳香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甲字化毒丸中加入月季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月季花性溫,味甘,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此方中加入月季花,可以幫助活血化瘀,促進毒素排出,減輕毒素對人體的傷害。
  2. 清熱解毒: 月季花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毒素引起的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月季花在甲字化毒丸中起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提升藥效,促進患者康復。

「甲字化毒丸」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解毒化瘀: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止痛之功效。對於外感熱毒、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狀,白僵蠶能有效化解毒素,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二、息風止痙:白僵蠶亦具有一定的鎮靜安神作用,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對於因熱毒上擾、肝風內動引起的痙攣抽搐、驚癇等症狀,白僵蠶能起到息風止痙的作用。

因此,白僵蠶在「甲字化毒丸」中,發揮解毒化瘀、息風止痙的功效,對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瘀氣滯所致的各種疾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甲字化毒丸」中包含穿山甲,主要源於古人對穿山甲藥性的理解。穿山甲鱗片,性味辛、鹹,歸肝、胃經,具通經活絡、消腫排膿之效。古人認為其能「通經絡、透邪氣」,可有效化解毒素,故將其納入方劑中,用以治療毒邪壅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疾病,例如癰疽、瘡瘍、腫毒等。然而,現代研究表明穿山甲的藥效並不確切,其鱗片主要成分為角蛋白,與人類指甲成分相近,其藥效可能被誇大了。

「甲字化毒丸」方劑中包含「白癬皮」,其原因主要在於白癬皮具有以下功效:

  1. 解毒消腫: 白癬皮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皮膚病等。
  2. 驅蟲殺蟲: 白癬皮對寄生蟲有較好的殺滅作用,可用於治療皮膚癬症、疥瘡等。

因此,在「甲字化毒丸」方劑中加入白癬皮,可以發揮其解毒消腫、驅蟲殺蟲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甲字化毒丸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是針對其「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功效。

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疏肝理氣、健脾燥濕、止痛止瀉的作用。在甲字化毒丸中,木香主要用於緩解因毒素積聚所致的脾胃氣滯,促進消化吸收,減少腹痛、腹脹等不適。同時,木香的燥濕作用,也能幫助去除體內濕邪,進一步促進毒素排出,達到化解毒性的目的。

甲字化毒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通便的功效。其能清泄腸胃積熱,並促進毒素排出,對於因熱毒壅滯所致的各種疾病,如腸胃炎、痢疾、瘡瘍腫毒等,皆有較好的療效。
  2. 引藥下行: 甲字化毒丸中往往含有其他藥物,大黃可起到引藥下行的作用,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加強其治療效果。同時,大黃的通便作用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甲字化毒丸中使用牡丹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熱毒證,如癰疽疔瘡、丹毒、熱毒瀉痢等,均有較好療效。
  2. 解毒消腫: 牡丹皮能夠解多種毒,包括熱毒、血毒、藥毒等。對於一些毒性較強的藥物或食物中毒,亦可起到解毒消腫的作用。

因此,甲字化毒丸中加入牡丹皮,可以起到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作用,有效治療熱毒所致的各種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甲字化毒丸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傳統主治「瘡瘍、肝經內外形症及梅毒」,乃針對熱毒蘊結、血瘀絡阻之證。古代梅毒稱「楊梅瘡」,多因穢毒侵淫肝經,鬱而化火,腐血敗肉成瘡;而「肝經形症」涵蓋肝經循行部位(如脇肋、下陰、咽喉)之腫痛潰爛。本方以解毒為核心,兼顧活血、透邪、健脾,屬攻邪為主之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

    • 牛黃:清心肝熱毒,化痰開竅,為解穢毒要藥。
    • 生生乳(礬石煉製):性烈,可燥濕殺蟲,專攻梅毒深伏之腐穢。
    • 雄黃朱砂:解毒殺蟲,直剝瘡毒,但需防其燥烈傷正。
    • 白鮮皮:清濕熱,治皮膚瘡瘍,尤擅梅瘡瘙癢。
  2. 活血通絡,透毒外達

    • 穿山甲(川山甲)、乳香:破血消癰,通經活絡,促使毒邪從深層外透。
    • 牡丹皮熟大黃:涼血散瘀,瀉熱下行,導毒從二便出。
    • 月月紅(月季花):活血調經,兼散肝經鬱火。
  3. 疏風透邪,調氣機

    • 白僵蠶:祛風化痰,散結止痛,緩解毒邪凝滯之腫硬。
    • 升麻:升散透疹,引藥上行,兼解瘡毒。
    • 廣木香:行氣止痛,防血藥壅滯,助脾胃運化藥力。
  4. 健脾護胃,緩藥峻烈

    • 神曲糊為丸:顧護脾胃,防金石藥傷胃。
    • 人參湯送服:補元氣,扶正托毒,防攻伐過度。

方劑特點

  • 攻補兼施:雖重用解毒攻邪之品,但以人參湯佐之,避免耗氣。
  • 多途徑排毒:結合透表(升麻)、通絡(穿山甲)、瀉下(大黃)、殺蟲(雄黃)等法,全方位瓦解毒邪。
  • 針對肝經:梅毒易襲肝絡,方中牡丹皮、月月紅、白鮮皮均入肝經,集中藥力。

臨床思維推演
此方適用於熱毒熾盛、正氣未竭之實證。若見瘡瘍紅腫焮痛、或梅毒潰爛腐臭、舌紅絳苔黃膩,可投此丸。然「生生乳」等劇毒藥需嚴格製備,配伍神曲、人參以減毒性,體現「峻藥緩攻」之智。服法依晝夜氣機升降調整劑量,契合中醫時間醫學觀念。

傳統服藥法


升麻2錢,牛黃4分,生生乳1錢(配礬石,用佐藥煉百日而成),雄黃1錢(須擇舊坑所產透明不臭者),朱砂1錢7分,乳香1錢7分,月月紅1錢5分,白僵蠶1錢5分,川山甲1錢5分,白鮮皮(各取頭末)1錢5分,廣木香2錢5分,熟大黃2錢5分,牡丹皮2錢5分。
上為末,用神曲末5錢打稠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另研朱砂為衣。
每早空心服13丸,每晚空腹服9丸,人參湯送下;炒米湯亦可。病重者逢3、6、9日加服3丸,元弱者不必加,病去藥減,如余邪未盡,藥不可撤。
忌惱怒焦躁、茶、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甲字化毒丸,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組成:升麻2錢,牛黃4分,生生乳1錢(配礬石,用佐藥煉百日而成),雄黃1錢(須擇舊坑所産透明不臭者),朱砂1錢7分,乳香1錢7分,月月紅1錢5分,白僵蠶1錢5分,川山甲1錢5分,白鮮皮(各取頭末)1錢5分,廣木香2錢5分,熟大黃2錢5分,牡丹皮2錢5分。 主治:瘡瘍,肝經內外前後形症;梅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