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黃解積丸

雄黃解積丸

XIONG HUANG JIE J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心經 23%
脾經 13%
肺經 11%
腎經 10%
胃經 9%
大腸經 4%
膽經 4%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雄黃解積丸是中醫方劑中的一個重要組合,其中雄黃的使用具有多重意義。雄黃,主要成分為三硫化二砷,傳統上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燥濕化痰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人體的疾病往往與內部的濕氣、熱邪有密切關聯,這使得雄黃成為對抗這些病理因素的重要藥材之一。

在雄黃解積丸中,雄黃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消除體內的濕熱積滯,還能促進氣血的流通,從而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此外,雄黃的解毒特性使其在治療熱毒所引起的各種症狀時顯得尤為有效,如口腔潰瘍、皮膚瘙癢等。雖然雄黃的使用需謹慎,因其含有一定毒性,但在合適的劑量範圍內,能夠發揮出良好的療效。因此,雄黃在這一方劑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用藥的辯證施治原則。

雄黃解積丸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鬱金性苦寒,歸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雄黃性溫燥,擅長解毒殺蟲,但容易傷陰耗氣。鬱金的清熱解毒之性可緩解雄黃的燥熱之弊,並協同其解毒消腫的作用,使藥力更平和,副作用更小。

二、促進藥物吸收: 鬱金可促進藥物的吸收,提高藥效。雄黃解積丸中包含雄黃等難溶性藥物,鬱金可助其溶解,使其更容易被機體吸收,發揮藥效。

雄黃解積丸中添加乳香,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輔助雄黃解毒散結。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在雄黃解積丸中,乳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雄黃藥力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加速毒素排出。同時,乳香也能緩解因積聚所致的疼痛和腫脹,增強整體療效。

因此,乳香的加入不僅能提高雄黃解積丸的藥效,還能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疾病的康復。

雄黃解積丸中加入沒藥,是為了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雄黃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但其毒性較強。沒藥能與雄黃相配,一方面緩解雄黃的毒性,另一方面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利於藥物吸收和消散積聚的病邪。

此外,沒藥還有消腫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因病邪積聚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因此,沒藥的加入,不僅能增強雄黃解積丸的療效,還能保障藥物的安全性。

雄黃解積丸方中含有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解毒鎮驚: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方中雄黃善解毒,但毒性較烈,需用硃砂來緩解其毒性,並發揮鎮靜安神作用,以達到治療積滯、驚癇、癲狂等症的目的。

二、配伍增效: 雄黃解毒,硃砂鎮驚,二者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治療積滯所致的症狀。同時,硃砂能抑制雄黃的毒性,提高其安全性,使療效更顯著。

雄黃解積丸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淤積,對於積聚於體內的痰濁瘀血具有較好的化解作用。
  2. 止痛: 血竭具有較強的止痛功效,可減輕因積聚於體內之痰濁瘀血所造成的疼痛。

因此,雄黃解積丸中加入血竭,可有效促進積聚之痰濁瘀血的化解,並減輕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雄黃解積丸中加入巴豆,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破積消癥: 巴豆性峻,善於破積消癥,能有效清除積聚在腸胃中的宿食和痰濁,幫助通便排毒。與雄黃等藥材搭配,可加強其消積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積滯腹痛、食積不化等病症。
  2. 引藥入裏: 巴豆具有引藥入裏的作用,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達到更好的療效。在雄黃解積丸中,巴豆可以引導雄黃等藥材深入腸胃,更有效地治療積滯、蟲積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雄黃解積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傷食酒積、肚腹膨脹、水瀉食積、遍身浮腫」,其病機核心在於 「積滯內停,氣血壅塞」

  1. 傷食酒積:因飲食過度或飲酒無節,導致食物停滯中焦,化生濕熱,鬱結成積。
  2. 肚腹膨脹:積滯阻滯氣機,脾胃升降失常,氣滯則脹。
  3. 水瀉食積:濕熱積滯下迫大腸,或脾失健運,水穀不分而泄瀉。
  4. 遍身浮腫:濕濁內停,三焦水道不利,水濕泛溢肌膚。

綜觀之,此證屬 「實积」,兼夾氣滯、濕熱、血瘀,故需以 攻積破滯為主,佐以行氣活血、利濕消腫。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雄黃

  • 辛溫有毒,入肝、胃經,功能 殺蟲、燥濕、辟穢,古代用於破積攻毒。
  • 此處取其 「破結滯」 之力,直攻腸胃積滯,尤善化消酒食之毒。

2. 臣藥:巴豆

  • 辛熱大毒,具 峻下冷積、逐水消腫 之效,為攻積要藥。
  • 與雄黃協同,能 「通瀉有形之積」,針對腹脹、水瀉、浮腫等實邪壅盛之證。

3. 佐藥:鬱金、乳香、沒藥、血竭

  • 鬱金(辛涼):疏肝解鬱,行氣活血,助雄黃、巴豆 「開鬱散結」,防止氣滯加重積滯。
  • 乳香、沒藥(辛温苦平):活血止痛,化滯消腫,針對積滯日久 「氣滯血瘀」 之腹痛脹滿。
  • 血竭(甘鹹平):散瘀定痛,兼能 「斂瘡生肌」,緩和巴豆峻瀉對腸道的損傷。

4. 使藥:朱砂

  • 甘微寒,鎮心安神,並能 「解毒防腐」,緩解雄黃、巴豆毒性對心神的擾動。

5. 賦形劑:麵糊為丸

  • 緩和藥性,降低巴豆等峻藥對胃腸的直接刺激,使攻積之力 「緩而持久」

全方核心治療原理

  1. 「攻積為主」:雄黃、巴豆峻逐積滯,通瀉水濕,針對宿食、酒毒、水飲等實邪。
  2. 「行氣活血」:鬱金、乳沒、血竭調暢氣血,防止積滯導致氣血瘀阻。
  3. 「攻邪不傷正」:朱砂護心,麵糊丸緩劑型,使瀉下之力可控。

此方設計體現「急則治標」思路,適用於 實證積滯,通過峻藥緩攻,使積滯去而氣血調,症狀自解。

傳統服藥法


雄黃3錢,鬱金1錢半,乳香5分,沒藥5分,朱砂5分,血竭2錢,巴豆1錢半。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米大。
每服5-7丸,清晨好酒送下;不用酒者,清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雄黃解積丸有毒,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雄黃解積丸,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六。 組成:雄黃3錢,鬱金1錢半,乳香5分,沒藥5分,朱砂5分,血竭2錢,巴豆1錢半。 主治:一切傷食酒積,肚腹膨脹,水瀉食積,遍身浮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