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疽照火方

背疽照火方

BEI JU ZHAO HUO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7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1%
肝經 24%
脾經 18%
腎經 13%
肺經 6%
胃經 6%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背疽照火方中包含麝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竅散瘀:麝香性溫通開竅,能迅速穿透血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背疽多爲熱毒蘊結,氣血瘀滯所致,麝香可通經絡,散瘀血,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引藥入深:麝香氣味芳香,能引藥直達病竈,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背疽常位於深部組織,麝香能引藥深入病所,發揮更好的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麝香在背疽照火方中發揮着通竅散瘀、引藥入深的作用,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背疽照火方」中加入雄黃,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項重要功效:

  1. 解毒消腫: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背疽所引起的紅腫熱痛,雄黃可有效地消解毒素,減輕炎症反應。
  2. 殺蟲止癢:雄黃亦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可抑制背疽感染部位的細菌滋生,防止感染蔓延,同時減輕患處的瘙癢症狀。

因此,雄黃在「背疽照火方」中發揮着重要的解毒消腫、殺蟲止癢的功效,促進背疽的消退。

「背疽照火方」中加入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硃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可針對背疽的熱毒、腫脹進行治療。
  2. 活血止痛,散瘀消結:硃砂亦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背疽處的瘀血和腫塊,緩解疼痛。

總而言之,硃砂在「背疽照火方」中扮演著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背疽的炎症和疼痛。

背疽照火方中加入血竭,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加速炎症消退,緩解背疽帶來的疼痛和腫脹。
  2. 生肌斂瘡,促進癒合: 血竭還具有生肌斂瘡的功效,能促進創面癒合,加速背疽潰爛後的傷口修復,防止感染,提高治癒率。

背疽照火方中使用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背疽這種深部膿腫,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消散腫脹,減輕疼痛。
  2. 引導膿液外排: 沒藥的辛溫之性,能使局部組織充血,促進炎症反應,使膿液更容易排出。同時,其生肌斂瘡的功效也能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名為「背疽照火方」,主治「背疽陰症」。古代中醫認為,背疽屬癰疽之一,多因氣血虧虛、寒濕凝滯或毒邪內陷所致,尤其「陰症」特指瘡形平塌、色暗不紅、疼痛隱隱、難潰難斂之證,多伴隨陽氣不足。此方以「照火」為法,通過藥煙熏灼,旨在溫通散寒、解毒化瘀,使瘡毒外透,防其內攻臟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分析

    • 麝香(2分):性辛溫,善透竅通絡、活血散結,能深入病所引藥透達,破除陰疽之瘀滯。
    • 雄黃(1錢):性辛溫有毒,具殺蟲解毒、燥濕祛痰之功,針對瘡毒壅滯與濕邪。
    • 朱砂(1錢):性微寒,雖能鎮心安神,但此處取其解毒防腐之效,輔助雄黃清熱毒。
    • 血竭(1錢):性甘鹹平,專入血分,能散瘀定痛、生肌斂瘡,促進瘡口修復。
    • 沒藥(1錢):性苦平,與血竭協同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增強化瘀通滯之力。
  2. 配伍邏輯

    • 溫通為主,佐以解毒:麝香、雄黃辛溫走竄,主攻寒凝毒聚;朱砂制約雄黃之燥烈,兼清餘熱;血竭、沒藥側重血分瘀阻,改善局部氣血滯澀。
    • 「照火」外治法:將藥末捲入棉紙捻,麻油潤燃後熏灼患處,利用熱力與藥氣雙重作用。一則「火氣」可溫陽散寒,提振陰疽之陽氣;二則藥煙直透瘡內,解毒化瘀,形成「外托」之勢,防止毒邪內陷。
  3. 治療原理

    • 氣血並治:透過活血(血竭、沒藥)、行氣(麝香)藥物,改善瘡周氣血循環,促使毒邪外發。
    • 毒瘀並消:雄黃、朱砂解毒,血竭、沒藥消瘀,標本兼顧,化解陰疽毒瘀互結之態。
    • 外治引導:借火熱之性「開泄腠理」,模擬灸法溫通效果,彌補內服藥力不及之處,尤適陰症之頑固難消者。

總結
此方以溫通透達為核心,結合外治熏灼之法,針對背疽陰症「寒、瘀、毒」的病機特性,通過藥氣與熱力協同,達到解散毒瘡、防止內陷之效。其用藥體現「攻邪不傷正」思路,以動態調整熏條數量(漸加漸減),順應瘡勢消長,顯示古代外科用藥的精細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麝香2分,雄黃1錢,朱砂1錢,血竭1錢,沒藥1錢。
上為細末,棉紙拈長尺許。
每用藥3分,真麻油潤灼,離瘡半寸許,自外而內周圍徐徐照之。火頭上出,藥氣熏入,毒瘡隨氣解散,自不內侵臟腑。初用3條,漸加至5-7條,瘡勢漸消,又漸減之,熏罷,隨用敷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孕婦慎用。
  •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背疽照火方,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 組成:麝香2分,雄黃1錢,朱砂1錢,血竭1錢,沒藥1錢。 主治:背疽陰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