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德生膏

烏龍德生膏

WU LONG DE SHE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2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14%
脾經 14%
胃經 11%
心經 11%
腎經 7%
大腸經 6%
膽經 4%
膀胱經 3%
三焦經 3%
心包經 2%
小腸經 1%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烏龍德生膏方劑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烏龍德生膏多用於治療體虛氣弱、易感外邪的疾病,黃耆可補益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防止病邪入侵,達到固表止汗之效。
  2. 助藥力: 部分藥材性寒涼,或需配合黃耆的補氣作用,才能發揮最佳功效。黃耆可增強藥力,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肝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脇疼痛、脘腹脹滿等症狀。烏龍德生膏常用於治療肝胃不和、氣滯血瘀等症,木香的加入可助其更好地疏解肝氣,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健脾開胃,消食導滯: 木香亦具健脾開胃、消食導滯之效。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消等症,木香可助其健脾益胃,促進消化,改善食慾。烏龍德生膏亦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積不化等症,木香的加入可增強其健脾消食的效果,達到改善脾胃功能的目的。

烏龍德生膏方中使用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連翹味苦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烏龍德生膏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連翹可有效清除熱毒,促進傷口癒合,消散腫塊。
  2. 疏散風邪,兼治外感:連翹兼具疏散風邪之效,可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烏龍德生膏除了針對瘡瘍外,也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連翹可協同其他藥物,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

烏龍德生膏中包含玄參,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一、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玄參性寒,味苦甘,入肺、心、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能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二、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玄參還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效,可用於治療熱病傷津、口渴咽乾、便祕等症狀。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玄參,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滋陰潤燥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病症的效果。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木鱉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藥理作用:

  1. 活血化瘀: 木鱉子性溫,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對於因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清熱解毒: 木鱉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等病症。配合烏龍德生膏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可增強其清熱解毒功效,並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烏龍德生膏中加入木鱉子,旨在發揮其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血瘀、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功效。烏龍德生膏常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出血不止、口乾舌燥等症,生地黃的滋陰涼血功效可有效緩解血熱症狀,止血生津。
  2. 養血生津: 生地黃能滋養陰血,促進血液生成,並能清熱生津,緩解口渴、咽乾等症狀。烏龍德生膏常用於治療因陰虛火旺而引起的各種病症,生地黃的養血生津功效能有效改善陰虛症狀,促進機體恢復。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烏龍德生膏多用於治療血瘀引起的各種病症,而桃仁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狀況,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推動藥力: 桃仁的藥性偏於潤滑,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滲透到病竈部位,提高藥效。在烏龍德生膏中,桃仁起到輔助作用,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烏龍德生膏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溼邪引起的皮膚病,如溼疹、蕁麻疹等,防風可以有效驅散風寒,緩解皮膚的瘙癢、疼痛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防風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增強療效。例如,防風與白芷、荊芥等藥材搭配,可以更有效地疏散風寒,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促進病症的恢復。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烏龍德生膏主要針對瘀血阻滯、氣血不通導致的各種病症,川芎可幫助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達到止痛的效果。
  2. 疏通經絡: 川芎具有行氣活血、疏通經絡的作用,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減輕疼痛,促進組織修復。烏龍德生膏中加入川芎,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滲透到病竈部位,發揮其治療作用。

烏龍德生膏方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寒止痛:白芷性溫,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疼痛,特別是頭面部疼痛,與方劑中其他止痛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通鼻竅:白芷具有通鼻竅、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於鼻塞不通、流鼻涕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同時也能改善嗅覺,提升患者的舒適度。

因此,白芷在烏龍德生膏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有效止痛,還能通鼻竅,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藥方的整體療效。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效。烏龍德生膏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羌活可有效驅散寒邪,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烏龍德生膏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功效,而羌活則能協同這些藥物,共同發揮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作用,提高藥效。

烏龍德生膏中使用白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血生肌: 白芨性寒,味苦甘,入肺、胃經,具有止血生肌、消腫止痛的功效。烏龍德生膏主要針對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症狀,白芨可以有效止血,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清熱解毒: 白芨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消炎抗菌,避免傷口感染加重,促進傷口更快癒合。

總而言之,白芨在烏龍德生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止血生肌、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提高藥效。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白蘞,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溼健脾:白蘞味甘辛性平,入脾、胃經,具有燥溼健脾的功效。方中加入白蘞,可助於燥除脾胃溼邪,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提升脾胃吸收營養的能力。

2. 止瀉止痢:白蘞還具有止瀉止痢的功效。方中加入白蘞,可輔助治療脾虛泄瀉、溼熱痢疾等病症,緩解腹瀉症狀,改善腸道功能。

綜上,白蘞在烏龍德生膏中發揮了燥溼健脾、止瀉止痢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的功效,用以治療因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乾舌燥等症狀。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其所含的綠原酸、木犀草素等成分,能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並減輕炎症反應。因此,在烏龍德生膏中添加金銀花,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咽喉部的炎症,達到止痛、消腫、利咽的作用。

烏龍德生膏中包含蓖麻子,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1. 通便潤腸: 蓖麻子性寒,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之效。對於便祕、腸燥等症狀,可以有效緩解,促進腸道蠕動,排出宿便。
  2. 消腫止痛: 蓖麻子含有毒蛋白,具有抗炎消腫作用。對於外傷腫痛、跌打損傷等,可以起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蓖麻子,是為了充分利用其通便潤腸、消腫止痛的藥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血餘炭,主要有兩點原因:

  1. 止血生肌: 血餘炭是動物血經炭化處理後的產物,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烏龍德生膏多用於治療外傷出血、潰瘍久不癒合等症狀,血餘炭能有效控制出血,促進傷口癒合。
  2. 清熱解毒: 血餘炭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消炎止痛,對於外傷感染或其他炎症引起的疼痛也有緩解作用。烏龍德生膏中加入血餘炭,能有效控制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通經活絡:肉桂性熱,味辛甘,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對於因寒邪凝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助藥力,增效力:肉桂能促進其他藥物的藥力發揮,起到增效的作用。烏龍德生膏中包含多味藥材,肉桂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材更好地發揮其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烏龍德生膏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有二:

一、益氣扶正:人參為補氣藥之王,能大補元氣,益氣生津,扶正祛邪,對於久病體虛、氣血不足、元氣衰敗等症狀有明顯改善作用,能增強患者體質,促進疾病康復。

二、抗衰延年:人參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可改善免疫功能,延緩衰老,增強抵抗力,配合其他藥材,可更有效地延緩衰老,改善身體機能,提高生活品質。

烏龍德生膏中添加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毒性之功效。烏龍德生膏中可能含有較為辛辣或苦寒的藥材,甘草的加入可以緩解這些藥材的刺激性,使藥性更為平和,不易造成副作用。
  2. 增強藥效,補益脾胃: 甘草除了調和藥性外,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補益脾胃功效,有助於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烏龍德生膏可能含有健脾養胃的藥材,甘草的加入可以進一步增強其功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烏龍德生膏多用於治療寒邪客胃引起的嘔吐腹瀉,生薑能溫中散寒,解表止嘔,緩解脾胃寒氣,達到止瀉止嘔的效果。

2. 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 生薑具有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能增加藥物在體內的生物利用度,從而增強藥物的療效。烏龍德生膏中加入生薑,不僅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還能提高整體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止癢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炎症、瘡瘍腫痛等症狀。
  2. 涼血止癢:薄荷的揮發油成分,具有涼血止癢的功效,可以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在烏龍德生膏中,薄荷可以幫助消除皮膚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烏龍德生膏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胃止痛: 柴胡味苦性寒,具有疏肝解鬱、和胃止痛的功效。烏龍德生膏主要針對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各種症狀,如胸脇疼痛、胃脘脹痛、食慾不振等。柴胡能疏通肝氣,調和脾胃,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烏龍德生膏中其他藥物如香附、枳殼等,亦有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之效。柴胡與之搭配,能夠互相協同,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濕止痛:獨活性溫,味辛、苦,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烏龍德生膏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溼痹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獨活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功能。
  2. 活血化瘀:獨活還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腫止痛。對於風寒溼痹導致的瘀血阻滯,獨活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進一步改善病情。

因此,烏龍德生膏中加入獨活,可以有效發揮祛風濕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肺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方劑中加入茯苓,有助於利水滲濕,消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腹脹等症狀。同時,茯苓還能健脾寧心,調節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效。烏龍德生膏多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桔梗的加入可起到宣通肺氣,利咽排痰的作用,促進藥物直達病竈。
  2. 引藥上行: 桔梗具有向上引藥的作用,能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上焦,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烏龍德生膏中其他藥物如川貝母、麥冬等,需向上作用於肺部,桔梗的加入可以起到引導藥物上行的作用,增強藥效。

烏龍德生膏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 枳殼性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烏龍德生膏主治痰濕壅肺、咳嗽氣喘等症,枳殼可幫助理氣消積,化解痰濕,促進肺氣宣降,緩解咳嗽氣喘。
  2. 降逆止嘔: 枳殼亦有降逆止嘔的作用。烏龍德生膏中可能存在一些容易引起胃氣上逆的藥物,枳殼的降逆作用可以防止藥物刺激胃部,避免出現嘔吐等不良反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烏龍德生膏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攻「惡瘡腫毒」與「小兒脾癖堅硬」,屬外科癰疽瘡瘍及小兒疳積之範疇。其功效可歸納為:

  1. 解毒消腫:針對熱毒壅滯之瘡瘍,如金銀花、連翹、玄參等清熱解毒,抑制瘡面化膿。
  2. 活血化瘀:如桃仁、川芎、乳香、沒藥等,破除瘀血以消腫止痛,適用於瘡瘍硬結或跌打損傷。
  3. 生肌斂瘡:白及、白蘞、血竭等促進瘡口癒合,搭配陀僧、輕粉等收斂防腐。
  4. 祛風通絡:羌活、防風、白芷等疏風散邪,防止風邪夾毒內侵。
  5. 行氣托毒:黃耆、人參類藥物益氣托毒外出,促使膿瘡成熟排出。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可分為「基礎藥群」與「後下藥群」,配伍層次分明:

1. 基礎藥群(煎煮階段)

  • 清熱解毒:金銀花、連翹、玄參、生地黃,針對熱毒熾盛之本。
  • 活血散結:木鱉子、桃仁、蓖麻子、亂發灰,破血軟堅,尤擅消散腫塊(如小兒脾癖)。
  • 祛風透邪:防風、羌活、白芷,開腠理以防毒邪深竄。
  • 益氣扶正:黃耆、人參類(見於後加散劑),固護正氣以助祛邪。

2. 後下藥群(收膏階段)

  • 防腐生肌:雄黃、血竭、龍骨、楓香,直接抗菌並加速瘡面修復。
  • 香竄引經:麝香、蘇合油,穿透皮膚引藥直達病所。
  • 丹藥固形:黃丹為基質,兼具殺蟲斂瘡之效。

3. 治療原理

  • 外治透皮:以油膏劑型透過皮膚吸收,局部作用於瘡面或腫塊,避免口服傷胃。
  • 複方協同:清熱藥減輕炎症,活血藥改善局部循環,防腐藥控制感染,生肌藥促進修復,形成「解毒-消腫-生肌」鏈條。
  • 小兒應用:脾癖(疳積結塊)取活血軟堅之效,貼腹部助消化;咳嗽貼脊背,或與督脈刺激有關。

此方體現中醫外科「消、托、補」並用思想,尤其側重「消法」與「托法」,適合瘡瘍未潰或已潰而膿未盡者,亦活用於小兒疳積之實證。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兩,青木香1兩,連翹1兩,玄參1兩,木鱉子(去油殼)1兩,生地黃1兩,桃仁(去皮尖)1兩,防風1兩,川芎1兩,白芷1兩,羌活1兩,白及1兩,白蘞1兩,金銀花1兩,蓖麻子300枚(去殼),亂發1兩(燒灰),桂花頭5錢,五香連翹湯5錢,人參拔毒散5錢,復元通氣散5錢,十奇內補排膿散5錢(1貼)。
上將黃耆等十七味、五香連翹湯四藥(口父)咀,用小油3斤半,入鐵鍋內先浸五日,用慢火煎至藥味黃黑為度,以槐、柳條1握,不住手攪,再用重絹濾去滓,秤淨油3斤,先將黃丹1斤半炒黑色,下小油一處,於慢火同熬得所,滴入水中不散成珠;後下雄黃、血竭、乳香(另研)、沒藥、陀僧、輕粉、龍骨、楓香各5錢,麝香1錢(加蘇合油半兩火炒),研末,下前膏內化開,攪千餘遍和勻,又試水中得所,成膏藥可攤為度。如堅,少加小油;如軟,加些黃丹,須要攪勻成膏。
如小兒脾疳諸癖等證,量病堅硬大小,用紙或緋帛攤藥貼之,候藥力盡,自脫下再換;小兒疳瀉痢證,貼肚皮上;咳嗽,貼脊梁中心,其病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龍德生膏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其他不適。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烏龍德生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三。 組成:黃耆1兩,青木香1兩,連翹1兩,玄參1兩,木鱉子(去油殼)1兩,生地黃1兩,桃仁(去皮尖)1兩,防風1兩,川芎1兩,白芷1兩,羌活1兩,白及1兩,白蘞1兩,金銀花1兩,蓖麻子300枚(去殼),亂發1兩(燒灰),桂花頭5錢,五香連翹湯5錢,人參拔毒散5錢,復元通氣散5錢,十奇內補排膿散5錢(1貼)。 主治:一切惡瘡腫毒,及小兒腫毒、脾癖堅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