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枝湯

五枝湯

WU Z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60%
胃經 20%
心經 20%
肝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枝湯中加入桑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桑枝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咳平喘之效。對於風熱上擾、頭昏腦脹、目赤腫痛等症狀,桑枝可有效清熱解表,使頭目清涼舒適。
  2. 活血通絡,舒筋活絡:桑枝還具有活血通絡、舒筋活絡的功效。對於風寒濕痺、四肢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桑枝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改善肢體功能。

因此,五枝湯中加入桑枝,可有效發揮其清熱解表、活血通絡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五枝湯中包含槐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消腫:槐枝性涼,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效。對於因熱毒血瘀引起的出血、腫痛等症狀,槐枝能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炎症反應。
  2. 疏風散熱,止癢消疹:槐枝亦能疏散風熱,止癢消疹。在一些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等,因風熱邪毒侵犯肌膚導致的瘙癢、紅腫等症狀,槐枝可起到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作用,從而緩解病症。

槐枝在五枝湯中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發揮其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疏風散熱、止癢消疹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五枝湯中加入柳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風解表:柳枝性味苦寒,具有疏風清熱、解表止痛之效。其藥性偏於清泄風熱,可有效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
  2. 清熱解毒:柳枝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病症。其藥性偏於清熱解毒,可有效消散熱毒,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五枝湯中加入柳枝,不僅可以疏風解表,還可清熱解毒,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枝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原載於《幼幼集成》,主治「時疫用表藥太多,肺金枯燥,腠理致密,不能得汗而熱不解」。其機理在於:

  1. 時疫表證過汗傷陰:過用辛溫升散之表藥(如麻黃、桂枝),導致肺津耗傷(肺屬金,主皮毛),腠理失潤,毛孔閉塞,邪熱鬱閉不得外透。
  2. 枝類藥物特殊取象:五枝皆為植物向上生發之末端,中醫取類比象,認為其具「疏通腠理、引氣外達」之性,能輕靈透邪,兼潤燥開鬱。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五枝協同作用

    • 桃枝(苦平):活血行氣,《本草綱目》載其「解疰氣、辟瘟疫」,善通脈絡。
    • 槐枝(苦寒):清熱涼血,《得配本草》稱其「洗瘡除疥」,能泄疫毒之熱。
    • 桑枝(苦平):祛風濕、利關節,《本草備要》謂其「利水氣、行津液」,疏通兼潤燥。
    • 梅枝(酸澀平):生津斂肺,防枝類過散,調節開闔。
    • 柳枝(苦寒):祛風利尿,《滇南本草》言其「治疥癩膿瘡」,輕揚透表。
    • 豬膽汁(苦寒):清熱潤燥,《傷寒論》用於津傷便秘,此處增益潤澤之效。
  2. 治則關鍵

    • 透邪不傷正:五枝質輕味薄,避免辛溫重劑再度耗陰,以「輕可去實」之理,疏泄鬱熱。
    • 潤燥開腠理:肺津虧虛致腠理閉塞,枝類行氣兼少量津液(如桑枝、梅枝),膽汁苦寒潤降,共奏「滋潤透表」之效。

外治延伸:新生兒浴方原理
以水煎湯浴兒,取五枝:

  • 解毒避穢:柳枝、槐枝傳統用於祛風毒,桃枝辟惡氣,符合「去污穢」之效。
  • 滋養肌表:桑枝、梅枝調和營衛,豬膽汁潤膚,預防「胎瘡」(嬰兒濕疹類疾患)。
  • 斷臍後外用:臍為胎毒外泄通道,浴之助殘毒清除,同時溫和刺激皮毛,促進適應外境。

總結
五枝湯內服外治兩用,核心在於「疏通」與「潤養」並行,針對熱鬱津傷之證,體現中醫「以枝達肢」「以輕治蔽」的取象思維。

傳統服藥法


桃枝、槐枝、桑枝、梅枝、柳枝。
去污穢,滋潤肌膚,令兒胎瘡不生。
以水煎湯,再加豬膽汁,新生兒斷臍後3日浴之。臨浴時,須擇無風密處,適可而止。不可久在水中,冬月恐其受寒,夏月恐其傷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枝湯有發汗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建議去醫院就診。

相關疾病


疥癬腳氣病痲風 [漢生氏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枝湯, 出處:《育嬰秘訣》卷一。 組成: 五枝湯(《育嬰秘訣》卷一。)出處:《育嬰秘訣》卷一。組成:桃、柳、棘、梅、槐各取嫩枝。主治:預防瘡疥。 。 主治:預防瘡疥。

五枝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一。 組成:桑枝49條,槐枝49條,榆枝49條,桃枝49條,柳枝49條。 主治:時疫用表藥太多,而肺金枯燥,以致腠理緻密,不能得汗,而熱不解。

五枝湯, 出處:《腳氣治法總要》卷下。 組成:桑枝1升,槐枝1升,楮枝1升,柳枝1升,桃枝1升。 主治:消腫,住痛。主治:腳氣,麻風。風濕腳氣,一切筋骨疼痛。癧風。大風年深不癒,面毛脫,鼻梁崩損不癒。

五枝湯, 出處:《金鑑》卷五十。 組成: 五枝湯(《金鑑》卷五十。)出處:《金鑑》卷五十。組成:桃枝、槐枝、桑枝、梅枝、柳枝。主治:去污穢,滋潤肌膚,令兒胎瘡不生。 。 主治:去污穢,滋潤肌膚,令兒胎瘡不生。

五枝湯, 出處:《遵生八箋》卷四。 組成: 五枝湯(《遵生八箋》卷四。)出處:《遵生八箋》卷四。組成:桑枝1握,槐枝1握,桃枝1握,柳枝1握,麻葉半斤。主治:驅瘴毒,疏風氣,滋血脈,免汗濕陰處,使皮膚燥癢。 。 主治:驅瘴毒,疏風氣,滋血脈,免汗濕陰處,使皮膚燥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