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煎防風丸

柳枝煎防風丸

LIU ZHI JIAN FANG FE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7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7%
胃經 14%
腎經 14%
心經 14%
肝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柳枝煎防風丸中加入柳枝,主要基於其 清熱解毒祛風止痛 的功效。

柳枝性寒,味苦,歸肝、脾經。其 清熱解毒 的作用,可針對風熱感冒、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同時,柳枝還具有 祛風止痛 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腰腿痠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柳枝煎防風丸中加入柳枝,不僅能加強清熱解毒的作用,同時也能起到祛風止痛的效果,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疾病。

柳枝煎防風丸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成分多樣,其中包含了桑枝這一藥材。桑枝性微寒,味苦、甘,歸肝經,具有袪風除濕、通絡止痛之功效。在柳枝煎防風丸中加入桑枝,主要是利用其良好的袪風濕作用,用於治療因風濕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此外,桑枝還能活血化瘀,增強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因血瘀所導致的局部腫痛。本方中其他藥材如柳枝與防風亦有袪風濕之效,與桑枝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協同作用,增強了整體療效。因此,桑枝作為該方劑的重要成分之一,對於提升方劑治療風濕性疾病的綜合效果起到了關鍵作用。

柳枝煎防風丸中加入槐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涼血:槐枝性涼,具有清熱涼血之效,可與柳枝、防風等藥材共同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合用於治療風熱上攻、血熱妄行所致的頭風、頭痛、鼻衄等症。
  2. 疏風止癢:槐枝具有疏風止癢之效,能與防風、柳枝等藥材協同作用,疏散風熱,止癢止痛,對於風熱所致的皮膚瘙癢、風疹等症有較好的療效。

槐枝的加入,使得柳枝煎防風丸的功效更加全面,更能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柳枝煎防風丸中加入淫羊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陽氣,祛除風寒濕邪: 淫羊藿性溫,具有溫腎壯陽、祛風除濕的功效,可與柳枝、防風等藥材協同作用,溫補陽氣,驅散寒濕,對於風寒濕痹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2.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淫羊藿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促進組織修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柳枝煎防風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大風疾」,即古代所指嚴重風邪侵襲所致頑固皮膚病症,症狀包括:

  • 體生瘡腫:風毒鬱於肌膚,化熱生瘡膿腫。
  • 瘙癢出膿:風濕熱毒交蒸,腐敗血肉而潰膿。
  • 風毒極甚者:強調病情深重,可能涉及癘風(如麻風類疾患)或廣泛性濕疹、頑癬等。

此方層次分明,先以「柳枝煎」外清風毒、內通血絡,再以「防風丸」強化祛風透邪、扶正解毒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柳枝煎(基礎煎劑)

組成

  • 倒垂柳枝、桑枝、槐枝、天寥木枝:四種枝類藥材,皆具 通絡透邪、清熱祛風 之性。
    • 柳枝(楊柳科):苦寒,善祛風濕、利水消腫,《綱目》載其「治風濕痺痛」。
    • 桑枝:平肝祛風,通利關節,尤長於走四肢。
    • 槐枝:苦寒清熱,涼血解毒,針對熱毒瘡瘍。
    • 天寥木枝(疑為「天蓼木」或「寥刁竹」):古方多用其祛風除濕、活血消腫。
  • 仙靈脾(淫羊藿)葉:補腎陽、強筋骨,在此方中或為 助正托毒,防風藥過於克伐。
  • 晚蠶沙:化濕和胃、活血通絡,炒香增強溫散之力,助藥汁滲透瘀毒。

煎法
濃煎取汁,意在萃取枝類藥通行之力,配合蠶沙末調和稠膏,使藥性黏滯緩釋, 先開腠理、通血脈,為後續丸藥鋪路。

(2)防風丸(核心方藥)

組成與配伍思路

  • 祛風透表
    • 防風、羌活:辛溫解表,驅逐肌表風濕。
    • 白鮮皮、甘菊花:清熱解毒,專治皮膚瘙癢瘡瘍。
  • 活血通絡
    • 烏蛇(酒浸):搜風通絡,善治頑癬風癩。
    • 露蜂房:攻毒拔膿,散結止癢,針對瘡腫膿瘍。
  • 扶正固本
    • 人參、五味子:益氣生津,防風藥耗氣傷陰。
    • 五加皮、松子:補肝腎、潤肌膚,標本兼顧。
  • 利濕排毒
    • 赤茯苓:滲濕健脾,導邪下行。
    • 白蒺藜:疏肝祛風,兼能止癢。

整體機理

  1. 柳枝煎先行:以枝類藥「橫走四肢肌表」,配合蠶沙活血, 打開風毒鬱閉
  2. 防風丸後攻:借酒調服,助藥力上行外達, 祛風解毒為主,補益為輔,針對「風毒極甚」之深層病邪。

三、推論可能的治療原理

此方可能作用於:

  1. 抗炎殺菌:柳枝、槐枝含皂苷、黃酮類,現代研究證實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2. 改善微循環:枝類藥與蠶沙協同,促進皮膚血循,加速代謝廢物排出。
  3. 調節免疫:烏蛇、蜂房等動物藥含活性蛋白,或能調節異常免疫反應(如過敏性皮炎)。

全方體現「 通絡—攻毒—扶正 」三步策略,契合中醫「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旨,適用於風毒壅滯、正虛邪戀之頑固皮膚病。

傳統服藥法


倒垂柳枝2斤, 桑枝2斤, 槐技2斤, 天寥木枝2斤, 仙靈脾葉2斤。
"上銼,以水七斗,於太銀鍋中,煎取一斗,盡濾去滓;用晚蠶沙1升,炒令香,搗羅為末,入藥汁中相和,再煎稀稠得所,取出,用甕合盛,每用酒調下後丸藥:防風一兩(去蘆頭),羌活一兩,五味子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五加皮一兩,白蒺藜一兩(微炒,去刺),赤茯苓一兩,白鮮皮一兩,甘菊花一兩,松子一兩(去殼),烏蛇三兩(酒浸,去皮骨,炒令黃),露蜂房一兩(微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