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膏

TAI J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同夀錄》卷尾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5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9%
肝經 26%
肺經 18%
大腸經 10%
脾經 7%
心經 7%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太極膏中加入柳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柳枝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太極膏中,柳枝可以幫助清熱解毒,消散局部炎症,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 柳枝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炎症消退,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柳枝在太極膏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太極膏中加入桑枝,主要基於其疏風通絡的功效。桑枝性味苦寒,入肝經,具有散風寒、通經絡的作用。

方劑中若出現風寒阻滯經絡,導致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桑枝則可發揮其疏散風寒、通利經絡之效,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此外,桑枝亦可清熱解毒,對於風熱所致的發熱、咽喉腫痛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太極膏中加入槐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槐枝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太極膏常用於治療皮膚瘡瘍、濕疹等症,槐枝可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2. 收斂止癢: 槐枝具有收斂止癢的作用,可有效緩解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同時,槐枝還能促進創面癒合,防止感染。

槐枝的加入,使太極膏的清熱解毒、收斂止癢功效更加突出,更能有效治療皮膚病。

太極膏中添加雞蛋,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燥: 雞蛋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滋陰潤燥、養血安神之效。太極膏常用於治療皮膚乾燥、瘙癢、脫屑等症,雞蛋的滋陰潤燥作用,能有效改善皮膚乾燥,並輔助藥物滲透吸收。
  2. 固澀止癢: 雞蛋中富含蛋白質,能起到收斂固澀的作用。太極膏中加入雞蛋,能有效抑制皮膚瘙癢,減少抓撓。

此外,雞蛋的易於吸收、營養豐富等特性,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增強藥效。

太極膏方劑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宣肺通鼻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蔥白能起到溫散寒邪、通利鼻竅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加強療效。
  2. 解毒消腫: 蔥白也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外感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蔥白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太極膏方劑中加入蔥白,不僅可以增強解表散寒的效果,還能輔助解毒消腫,提高藥效。

太極膏中加入麻油,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藥效: 麻油具備活血化瘀、溫經通絡的功效,可促進藥物滲透皮膚,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麻油還有潤燥止癢的作用,可以緩解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
  2. 輔助製膏: 麻油作為膏劑的基底,能使藥物更好地融合,製成質地細膩、易於塗抹的膏劑,方便使用。同時,麻油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可以延長膏劑的保質期。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太極膏」主治功效分析

可以分析出「太極膏」的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如下:

主治功效分析

  • 《本草綱目拾遺》 記載,太極膏(烟油)「味辛微毒」,並引述陳貢士毅齋的說法,認為其具有「五行之氣相合而生」的特性。文中提到其可「入藥」,並指出以「舊竹杆劈取者良」,暗示竹製煙管中的煙油品質較佳。此外,文中還提到象牙杆中的烟油可「殺蠱毒」,顯示其具有解毒的功效。
  • 《毓麟驗方》 中,太極膏被用於「調湯送下」,與鹿角膠、藥膠、蜜等一同製成藥丸,用於「補先天之不足」,並配合資生丸以「健脾消導」。這表明太極膏在此方劑中主要起到輔助和協調的作用,以增強藥效。
  • 《理瀹駢文》 則將太極膏(舊名)稱為「補膏」,並指出其能「調和五臟,配合陰陽」,適用於「氣血兩衰」的各種病痛,並可加入桂、麝以增強藥效。文中還舉例說明其對於咳喘、腰疼等症狀的療效。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三段古文內容,可以推測「太極膏」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五行調和: 《本草綱目拾遺》中提到太極膏是「五行之氣相合而生」,暗示其具有平衡五行、調和氣血的作用。
  2. 溫補扶正: 《毓麟驗方》中太極膏用於「補先天之不足」,《理瀹駢文》中則明確指出其能「調和五臟,配合陰陽」,適用於「氣血兩衰」,都說明太極膏具有溫補扶正、增強機體抵抗力的功效。
  3. 辛散行氣: 《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太極膏「味辛微毒」,「辛」味藥物通常具有發散、行氣、活血的作用,這可能也是太極膏能夠治療咳喘、腰疼等症狀的機制之一。
  4. 解毒祛邪: 《本草綱目拾遺》中提到象牙杆中的烟油可「殺蠱毒」,暗示太極膏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的邪氣。

總結:

太極膏作為一種外用藥物,其主治功效主要是通過調和五臟,配合陰陽,溫補氣血,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可用於治療氣血兩虛的各種病痛,例如咳喘,腰疼等。其在藥方中,多與其他補益藥物配合使用,以增強藥效。

傳統服藥法


柳枝10兩,桑枝、槐枝、桃枝、李枝、梅枝、杏枝各等分,約共2斤,雞蛋40枚(黃白調勻),蔥3斤(切2-3寸長,蔥頭同根杵扁),真好鉛粉120兩(研極細,用絹羅篩),真麻油10斤。提膿拔毒,斂瘡收功。
各樣枝條,須擇新壯有力者,另選粗柳枝一二條調油,各枝俱切斷,先將麻油入鍋熬滾,後將各枝緩緩放入熬透,再將蔥、蛋逐漸放下,用柳枝順調,候蔥、蛋熬至黑色,用麻布絞油去滓,再入鍋熬至滴水成珠,然後將鉛粉6斤放下,不住手調成膏,瓷瓶收貯聽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雞眼及胼胝

相同名稱方劑


太極膏, 出處:《同夀錄》卷尾。 組成:柳枝10兩,桑枝、槐枝、桃枝、李枝、梅枝、杏枝各等分,約共2斤,雞蛋40枚(黃白調勻),蔥3斤(切2-3寸長,蔥頭同根杵扁),真好鉛粉120兩(研極細,用絹羅篩),真麻油10斤。 主治:提膿拔毒,斂瘡收功。主治:大小腫毒、瘡癤初起,熱癤、雞眼更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