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碧油膏中加入柳枝,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柳枝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絡、止痛消腫之效。其清熱解毒可消滅傷口感染,利濕通絡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止痛消腫則可緩解傷口疼痛,減輕炎症。因此,柳枝作為碧油膏的組成成分,有助於治療熱毒瘡瘍、濕熱瘡瘍、跌打損傷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減輕患者痛苦。
碧油膏中加入桑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風解表:桑枝性味苦寒,具有疏散風熱、宣肺止咳之功效。碧油膏常用於治療風寒溼邪引起的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等,桑枝可協同其他藥材,起到疏風解表,驅散外邪的作用,從而緩解皮膚病的症狀。
二、活血通絡:桑枝還有一定的活血通絡功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患處組織的營養供給,加速病變組織的修復。對於一些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皮膚病,桑枝的加入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碧油膏中加入槐枝,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槐枝性涼,味苦,入心、肝、大腸經。其清熱解毒之力,可有效消散熱毒,對於因熱毒蘊結而引起的皮膚紅腫、瘡瘍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槐枝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止血消腫,對於外傷出血、瘀血腫痛等症狀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因此,碧油膏中加入槐枝,可以有效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病症的目的。
碧油膏中加入乳香,主要源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一、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碧油膏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二、生肌止痛:乳香亦具生肌止痛之效,可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碧油膏中加入乳香,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使患處更快恢復健康。
碧油膏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生肌: 血竭性溫燥,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的功效。碧油膏作為外用藥,可藉由血竭的活血作用,促進傷口周圍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並減輕疼痛。
- 消腫止痛: 血竭亦有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外傷或炎症引起的腫痛,血竭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碧油膏中加入血竭,可有效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並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外傷、創傷、燒傷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劑[碧油膏]的組成中包含[鉛丹],因為鉛丹具有燥濕解毒的作用。鉛丹常用於治療由濕熱引起的皮膚病、消化不良等。它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毒素,改善由濕熱引起的症狀。在[碧油膏]中,鉛丹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解毒效果,對於由濕熱引起的病症具有顯著改善作用。
主治功效
碧油膏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碧油膏主要由以下藥材組成:
- 柳枝、桑枝、槐枝: 這三味藥材均為枝類藥,具有活絡筋骨、利水消脹、通經活絡、涼血解毒等功效。
- 乳香: 具有散瘀定痛、化痰止咳的功效。
- 血竭: 具有止血生肌、消炎殺菌的作用。
- 鉛丹(黃丹): 主要功能為收斂止瀦、防腐消毒。
- 麻油: 作為煎熬的基質。
古籍記載:
《外科精要》中明確指出「碧油膏,止痛排膿,灸後用此。」《景岳全書》和《赤水玄珠》也同樣記載碧油膏「止痛排膿,灸後宜用之」。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藥材的功效以及古籍的記載,可以推斷碧油膏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方中柳枝、桑枝、槐枝能活絡筋骨,通經活絡,促進局部氣血運行。乳香具有散瘀定痛之功,加強活血化瘀的效力,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 清熱解毒,消炎殺菌: 槐枝具有涼血解毒之效,而血竭則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兩者合用,能夠清除局部炎症,對瘡瘍腫痛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 收斂止瀦,促進瘡瘍癒合: 鉛丹(黃丹)具有收斂止瀦,防腐消毒的作用,能使瘡瘍周圍組織收斂,減少滲出,並能保護創面,促進傷口癒合。血竭也有止血生肌的功效,能加速傷口的新生。
- 排膿: 碧油膏能有效排膿,配合其他藥材的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能幫助瘡瘍盡快癒合。
綜合分析:
碧油膏配伍巧妙,各藥材協同作用,針對瘡瘍的病機,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收斂止瀦、排膿生肌等多重功效。因此,可以有效治療各種瘡瘍。從古籍記載來看,此方多用於灸法後,輔助止痛排膿,可見其主要應用在皮膚表面的瘡瘍問題。
傳統服藥法
桃枝5錢,柳枝5錢,桑枝5錢,槐枝5錢,乳香(另研)5錢,血竭(研)5錢,黃丹(淨)4兩。
止痛排膿。
用麻油十兩,煎焦去滓,入丹再煎成膏,入乳香血竭。
灸後用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碧油膏, 出處:《外科精要》卷下。 組成:桃枝5錢,柳枝5錢,桑枝5錢,槐枝5錢,乳香(另研)5錢,血竭(研)5錢,黃丹(淨)4兩。 主治:止痛排膿。主治:一切瘡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