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散

桑枝散

SANG ZH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極寒 (0.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00%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桑枝散方劑中包含桑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桑枝性味苦寒,具有疏散風寒、清熱解表之效。對於風寒感冒、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桑枝能有效驅散外邪,緩解不適。
  2. 通絡止痛:桑枝亦具通經活絡、舒筋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炎症。

桑枝散中以桑枝為君藥,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發揮更大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桑枝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可分三類:

  1. 癰疽瘡瘍:桑枝性平微涼,能祛風濕、通經絡,古時認為其可解血分鬱熱,故用於癰疽初起屬熱證者。
  2. 腎水枯竭,心火炎上:症見舌燥厚硬如雞內金,此非單純陰虛口渴,乃心腎不交、虛火上炎之重症。桑枝雖非滋陰之品,但其性輕揚,能通絡引火下行,間接緩解上焦燥熱。
  3. 諸風臂痛:桑枝擅治風濕痹痛,尤以肩臂上肢疼痛為佳,取其祛風濕、利關節之效。

組成與治療原理

  1. 桑枝單味為君

    • 桑枝味苦性平,歸肝經,古謂「嫩枝氣味俱薄,輕清上達」,能走肢臂、通血脈。
    • 炒香後增強溫通之力,既可祛風除濕,又能行氣活血,適用於痹證及經絡壅滯之痛。
    • 煎湯獨用,取其藥專力宏,集中作用於上肢及體表。
  2. 煎服法之用意

    • 以水三升煎取二升,一日服盡,使藥力持續,針對急性風濕痛或熱毒初起。
    • 對於虛火上炎之證,可能藉通絡之性,導熱外透,輔以他藥更佳。

邏輯推衍
桑枝散雖簡,然其主治廣泛,核心在於「通」字——

  • 通經絡則臂痛除,
  • 通血脈則癰疽散,
  • 通氣機則浮火降。
    後世增補其用於風濕熱痹,亦基於此理。惟單味藥力有限,臨證多配伍他藥以增效。

傳統服藥法


桑枝(嫩者)1升。上切碎,炒香。
以水3升,煎取2升,1日服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手臂痛

相同名稱方劑


桑枝散,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九。 組成:桑枝(嫩者)1升。 主治:癰疽。腎水枯竭,心火炎上,舌上焦硬,甚堅大燥,厚如雞內金狀,非渴症。諸風臂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