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膏

桑枝膏

SANG ZH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活人方》卷六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極寒 (0.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00%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桑枝膏方劑中包含桑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濕止痛: 桑枝性味苦寒,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等症狀,桑枝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活動功能。
  2. 清熱解毒: 桑枝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在桑枝膏中,其清熱解毒功效可輔助其他藥材,協同治療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桑枝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桑枝膏主要用於治療以下證候:

  • 痛風:尤其適合風熱型痛風,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 肝虛血少:具有滋腎益陰功效,適合肝腎陰虛體質
  • 風熱風盛者:針對風熱偏盛的肢節疼痛
  • 肢節痠痛:尤其適用於四肢關節的酸痛不適

古代應用特點:

  • 強調選用「朝東者」桑枝,遵循中藥採集傳統理論
  • 配伍史國公酒增強祛風通絡效果
  • 適用於慢性關節疾病的長期調理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分析

單味藥分析

青桑枝

  • 味苦平,歸肝經
  • 主要功效為祛風濕、利關節、行水氣
  • 特別擅長治療上肢風濕痹痛
  • 具有清熱而不傷陰的特性

組方邏輯

  1. 藥材處理特點

    • 採用朝東生長的桑枝,中醫理論認為朝陽之枝得生氣最盛
    • 銼碎曬一周的處理確保藥性穩定
    • 水煎過程中強調使用河水與井水各半,體現古代製藥的五行平衡思想
  2. 炮製工藝

    • 熬膏至「滴水成珠」確保有效成分高度濃縮
    • 加白蜜收膏既能潤燥,又可引藥歸經
    • 現代製法改用白砂糖,保持滋潤但減輕藥性
  3. 服用方法設計

    • 空心服用促進吸收
    • 古代用酒調服增強通絡效果
    • 現代開水沖服適合大眾接受度

治療機轉推論

  1. 祛風通絡

    • 桑枝善走四肢,尤其對上肢痹痛效果顯著
    • 膏劑形態利於慢性病症的持續給藥
  2. 滋陰潤燥

    • 桑枝本身具有養津液作用
    • 配合蜂蜜滋潤,適合肝虛血少體質
  3. 清熱利濕

    • 桑枝有輕微清熱功效
    • 適用於風熱夾濕型的關節疼痛
  4. 標本兼治

    • 直接緩解肢節酸痛症狀(治標)
    • 調理肝腎陰虛體質(治本)

此方體現了中醫「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思路,通過滋養肝腎、通行經絡來達到祛風止痛的效果,尤其適合慢性、虛性夾雜風熱的關節病症。

傳統服藥法


青桑枝(取朝東者;銼碎,曬一周)不拘多少。
滋腎益陰,法風潤燥。祛風宣絡。
上用河水、井水各半,熬膏至滴水成珠不散,略用熟白蜜收貯。
早、晚空心用史國公酒調服。
《中藥成方配本》本方用法:鮮桑枝用水煎這,去滓濾清收汁,加白砂糖收膏。每服五錢,一日二次,開水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痛風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桑枝膏, 出處:《活人方》卷六。 組成:青桑枝(取朝東者;銼碎,曬1周)不拘多少。 主治:滋腎益陰,祛風潤燥。祛風宣絡。主治:痛風,肝虛血少;風熱風盛者。肢節痠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