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不換膏

JIN BU HUA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3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腎經 12%
肺經 12%
脾經 12%
心經 12%
胃經 8%
膀胱經 5%
膽經 3%
小腸經 2%
大腸經 2%
三焦經 1%
心包經 1%
肝經
腎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不換膏中加入川芎,是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1. 活血化瘀: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對於金不換膏所治療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行氣止痛:川芎亦具行氣止痛之效,可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傷口癒合,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川芎在金不換膏中起到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是重要的組成藥材。

金不換膏中加入川牛膝,主要考量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膏方所針對的筋骨疼痛、風寒濕痺等病症,川牛膝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減輕疼痛。
  2. 引藥下行,祛風除濕: 川牛膝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能將藥力引導至下焦,有效治療腰膝痠痛、腿腳麻木等病症。同時,其祛風除濕的特性,也能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金不換膏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止痛消腫的功效。金不換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香附可幫助行氣活血,消散瘀滯,緩解疼痛。
  2. 調理脾胃: 香附還具有一定的健脾和胃作用,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有利於傷患的恢復。

金不換膏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經閉痛經等症狀均有療效。

金不換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紅花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並能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消腫止痛、促進癒合的作用。

金不換膏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橘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解鬱、燥濕化痰、止痛的功能。金不換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橘皮可通過理氣止痛,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傷口癒合。
  2. 行氣化痰:橘皮能行氣化痰,有助於消除瘀血、腫脹,促進傷口癒合。對於跌打損傷引發的瘀血腫痛,橘皮可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金不換膏中包含續斷,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腎強筋,活血止痛:續斷性味甘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止痛之效。金不換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續斷的藥性正好可以針對這些病症,起到補益肝腎、強健筋骨、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2. 配伍相宜:金不換膏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也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續斷與這些藥材相配伍,可以增強藥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金不換膏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其發汗解表之效,以達通鼻竅、止流涕之目的。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發汗散寒之功效。對於因風寒入侵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疼等症,麻黃能有效地驅散寒邪,疏通鼻竅,緩解鼻塞和流涕的症狀。

此外,麻黃還可配合其他藥材,如荊芥、防風等,共同發揮解表散寒的功效,更能增強金不換膏的療效。

金不換膏中加入桑枝,主要基於其疏風通絡、清熱解毒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桑枝性味苦寒,入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通利關節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此外,桑枝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等病症。

金不換膏以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為主,桑枝的加入,一方面可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另一方面可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進一步提升方劑療效。

金不換膏中加入細辛,主要考量其兩大功效:

  1. 溫經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鼻竅的功效。金不換膏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寒凝經絡、肢體麻木等症,而細辛的溫經散寒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通鼻竅: 細辛善於通利鼻竅,對於鼻塞不通、嗅覺失靈等症有較好的療效。金不換膏也常用於治療鼻炎、鼻竇炎等疾病,細辛的通鼻竅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金不換膏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散寒,止痛止癢: 防風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金不換膏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麻木、皮膚瘙癢等症狀,而防風可以有效地驅散寒邪,緩解疼痛和瘙癢,提高療效。
  2. 引藥入經,助藥力達病所: 防風藥性輕揚,善於走表,能引導藥物直達表層組織,與金不換膏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好地發揮疏風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金不換膏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祛風濕止痛: 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金不換膏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病症,而羌活的藥性正好能起到疏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
  2. 通絡止痺: 羌活能通絡止痺,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金不換膏中加入羌活,可以增強其通絡止痺的效果,使藥效更顯著。

金不換膏中包含五加皮,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五加皮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可補益肝腎之精氣,對於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金不換膏主要針對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病症,而五加皮的補益功效可以增強藥效,加速康復。
  2.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五加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金不換膏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五加皮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更有效地緩解疼痛症狀。

金不換膏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健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三經,具有滋陰補腎、健脾益氣的功效,可改善因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乏力等症狀,同時也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金不換膏方中常含有一些較為燥烈的藥物,山藥的滋陰潤燥之性可緩解藥物的燥性,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並發揮更好的療效。同時,山藥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起到協同作用。

金不換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通鼻竅: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入侵導致的鼻塞、流涕、頭昏腦脹等症狀,白芷能起到較好的改善作用。
  2. 消腫止痛、生肌斂瘡: 白芷亦具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外傷、皮膚病等,與金不換膏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增強其療效。

總之,白芷在金不換膏中發揮着疏風散寒、通鼻竅、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等多重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金不換膏中包含清風藤,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舒筋活絡,祛風止痛: 清風藤性溫,味苦辛,具有舒筋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金不換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腰腿疼痛等病症,清風藤的加入可加強其舒筋活絡、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清風藤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淤血的吸收,減輕局部腫脹疼痛。金不換膏中常配伍活血化瘀藥物,清風藤的加入可以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金不換膏中包含遠志,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肝解鬱,安神定志: 遠志性味甘、辛、溫,入心、肝經,具有疏肝解鬱、安神定志之效。金不換膏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胸悶氣短等症狀,而遠志的安神定志功效,可以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改善睡眠質量,達到治療目的。

二、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遠志亦具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作用。金不換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病症,而遠志的活血通絡功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金不換膏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金不換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桃仁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2. 行氣止痛: 桃仁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疼痛,配合其他藥物,可更有效地治療各種疼痛症狀。

因此,金不換膏中加入桃仁,可起到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金不換膏方中加入白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止咳化痰: 白蘞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風解表、止咳化痰之效。金不換膏多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等症,白蘞可助其散寒解表,宣肺止咳,化解痰濁,達到治療目的。
  2. 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白蘞亦具活血化瘀,消腫生肌之功效。金不換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外傷疼痛等症,白蘞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總之,白蘞在金不換膏中發揮著疏風解表、止咳化痰,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是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金不換膏中包含何首烏,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腎益精:何首烏性味甘苦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精血、烏髮黑髮、滋陰補腎的功效。金不換膏多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頭髮早白、耳鳴等症狀,而何首烏的補腎益精作用正好可以改善這些症狀。
  2. 活血化瘀:何首烏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金不換膏中也常加入其他活血化瘀的中藥材,例如當歸、川芎等,與何首烏共同發揮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傷口癒合。

金不換膏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止痛,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疏風止痛,平肝熄風的功效。金不換膏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天麻的加入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頭暈等症狀。
  2. 增強鎮痛效果: 天麻中的天麻素等成分具有顯著的鎮痛作用,與金不換膏中其他藥材的鎮痛作用相輔相成,可以增強整體的鎮痛效果,使療效更佳。

金不換膏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金不換膏多用於治療腎虛、血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熟地黃的滋陰補血作用,可有效改善這些症狀,提升療效。
  2. 配伍相宜: 金不換膏的組成多為補腎壯陽藥材,如鹿茸、巴戟天等,容易燥熱。而熟地黃具有滋陰降火之效,可以中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效更平和,更利於患者服用。

金不換膏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金不換膏多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並補充血氣,有助於傷口癒合。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金不換膏中常配伍多味藥材,而當歸性溫和,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調和藥性,使其藥力相得益彰,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金不換膏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其補腎壯腰、強筋健骨的功效。杜仲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其富含杜仲膠、黃酮類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可改善腰膝酸軟、肢體乏力、腎虛腰痛等症狀。

金不換膏常用於治療腰膝痠軟、筋骨疼痛、腎虛腰痛等病症,而杜仲的功效與之相符,因此加入其中,以增強其補腎壯腰、強筋健骨之效,達到治療目的。

金不換膏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濕止痛: 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腰腿痠痛等症狀,威靈仙能有效緩解。
  2. 活血化瘀: 威靈仙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金不換膏中加入威靈仙,可有效發揮其祛風濕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病症。

金不換膏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清熱解毒: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金不換膏常用於治療癰腫、疔瘡、癤腫等外感熱毒所致的疾病,而連翹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腫痛,配合其他藥材,增強整體療效。

2. 抗菌消炎: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連翹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有助於清除感染源,促進傷口癒合。金不換膏中加入連翹,可增強其抗感染能力,提高治療效果。

金不換膏中加入穿山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穿山甲性味辛、微寒,入肝、胃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散結的功效,可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腫瘤等病症,與金不換膏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相輔相成。

2. 祛風除濕,止癢消瘡:穿山甲亦有祛風除濕、止癢消瘡的作用,可治療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金不換膏常用於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皮膚病等,穿山甲的加入可增強其療效。

金不換膏中包含烏藥,主要原因有二:

  1. 溫腎散寒,止痛消腫: 烏藥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散寒、止痛消腫之效。金不換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而烏藥的溫腎散寒功效,可有效緩解寒邪凝滯所致的疼痛,同時也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
  2. 活血化瘀,舒筋活絡: 烏藥亦具活血化瘀、舒筋活絡之效。金不換膏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川芎、紅花等,烏藥的加入可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瘀血消散,使筋骨得到舒展,進而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

金不換膏方中包含蒼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溼健脾: 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溼健脾、祛風散寒之功效。金不換膏多用於治療風寒溼痹、關節疼痛、筋骨酸楚等症,而蒼朮能夠去除脾胃溼氣,使脾胃健運,從而增強機體抵抗力,緩解疼痛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 蒼朮與金不換膏方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配合,可增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例如,蒼朮與當歸配合,可增強活血化瘀,緩解疼痛的作用;與川芎配合,可增強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

金不換膏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赤芍味苦、酸,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金不換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等病症,赤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清熱解毒: 赤芍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跌打損傷引起的局部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赤芍在金不換膏中發揮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的功效。

金不換膏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獨活味辛、苦,性溫,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金不換膏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關節腫痛等症狀,獨活的祛風濕止痛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功能。
  2. 活血化瘀:獨活除了祛風濕外,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金不換膏中往往會配合其他活血化瘀的藥材,例如當歸、川芎等,與獨活共同發揮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疼痛消退。

總而言之,獨活在金不換膏中起到祛風濕止痛、活血化瘀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金不換膏中包含槐枝,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槐枝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金不換膏多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槐枝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並能涼血止血,促進傷口癒合。
  2. 收斂生肌:槐枝亦有收斂生肌之效,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金不換膏中的其他藥材如金銀花、蒲公英等,也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槐枝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金不換膏中加入荊芥,是基於其辛溫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

荊芥性溫,味辛,歸肺、肝經。其善於疏散風邪,宣通鼻竅,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狀,具有明顯療效。

金不換膏通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風熱、暑濕等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發熱等症狀。荊芥的加入,有助於驅散風邪,清熱解表,促進機體恢復。

金不換膏中加入蜈蚣,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絡止痛: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其可疏通經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症狀。

2. 治療頑固性皮膚病:蜈蚣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頑固性皮膚病,如溼疹、牛皮癬等。其毒性可抑制病原菌生長,同時促進皮膚再生,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金不換膏中加入蜈蚣,旨在發揮其通絡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治療相關疾病。

金不換膏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疏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金不換膏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癲癇等症,白僵蠶可有效緩解痙攣症狀,起到平息風邪、止痙的作用。
  2. 解毒散結: 白僵蠶還有解毒散結之效,可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等病症。金不換膏中加入白僵蠶,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金不換膏中包含苦參,主要源於其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的功效。苦參性寒,味苦,入肺、脾、大腸經,能有效抑制皮膚真菌感染,並消除濕熱引起的瘙癢症狀。

金不換膏多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癬症等皮膚病,苦參在此起到 抗炎止癢、殺菌消腫 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治癒皮膚病的目的。

金不換膏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金銀花味甘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外感風熱、癰腫疔瘡等症有顯著療效。

金不換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而金銀花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有助於消腫散瘀,促進傷口癒合,緩解疼痛。因此,金銀花作為金不換膏的組成部分,可有效提升其治療效果。

金不換膏中加入柳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柳枝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金不換膏多用於治療熱毒瘡瘍、濕疹、皮膚瘙癢等症,柳枝的清熱解毒之性,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2. 疏散風熱: 柳枝還具有疏散風熱的功效。金不換膏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柳枝的加入可以幫助藥力更好地疏散體內風熱,加強整體療效。

金不換膏中加入大風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風止癢: 大風子性溫,味苦,具有解毒消腫、驅風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大風子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緩解瘙癢感。

2. 殺菌止痛: 大風子含有多種生物鹼,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皮膚表面的細菌感染,並減輕局部疼痛感。

因此,金不換膏中加入大風子,能夠有效改善皮膚病症狀,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效果。

金不換膏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火通便的功效。金不換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這些病症往往伴隨熱毒、瘀血阻滯,大黃的瀉火通便作用可以清熱解毒,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
  2. 活血化瘀:大黃除了瀉火通便之外,還具備活血化瘀的功效。金不換膏中加入大黃,可以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金不換膏中含有烏頭,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烏頭性熱,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之效,可有效治療寒性疼痛,如風寒濕痺、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金不換膏以溫經止痛為主,烏頭的加入可增強其溫散寒邪、止痛消腫的效果。

二、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烏頭亦有活血化瘀之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進而達到止痛消腫之效。金不換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烏頭的加入可加強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金不換膏主治功效分析

金不換膏的組成包含七十七味中藥,並以芝麻油炮炸,再加入黃丹及其他細藥製成膏藥。其古代功效主治為手足麻木,腰腿疼痛,跌打損傷,閃腰岔氣,並進一步描述為肩臂腰胯腿膝麻木不仁,筋脈拘攣,手足不遂,或受風濕,血脈不舒,或中寒邪,筋骨疼痛,左癱右瘓,步履艱難

金不換膏的治療原理可從其組成中藥的功效來分析:

1.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古文內容未直接列出完整藥方,但提供的藥物中川芎紅花均為活血化瘀的要藥,能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 香附理氣,氣行則血行,有助於活血化瘀。
  • 橘皮行氣化痰,有助於氣血流通。
  • 川牛膝續斷雖以補益為主,但也有活血通絡的作用。

2. 祛風散寒,除濕止痛:

  • 麻黃發汗散寒,可驅除體表風寒之邪。
  • 桑枝防風祛風除濕,有助於緩解風濕痹痛。
  • 細辛溫經散寒,止痛力強。
  • 古文提及的白芷、蒼朮、羌活、獨活、威靈仙、青風藤、防風、蒼耳頭等皆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受風濕或寒邪導致的筋骨疼痛。

3. 舒筋活絡,緩解麻木:

  • 川牛膝續斷桑枝均有強筋骨的作用,可改善筋脈拘攣,步履艱難。
  • 古文提及的天麻、白蒺藜有平肝息風的功效,可緩解風邪導致的手足麻木。

4. 補益肝腎,強壯筋骨:

  • 川牛膝續斷均能補肝腎、強筋骨,對於因肝腎不足導致的腰腿疼痛、筋骨無力有益。
  • 古文提及的生地、熟地、當歸、白朮、杜仲、山藥、首烏等皆有補益之功,能滋養肝腎、強健筋骨。

5. 其他藥物協同作用:

  • 古文提及的其他大量藥物如大黃、柴胡、黃連、黃芩等清熱解毒藥,梔子、黃柏等清熱燥濕藥,半夏、陳皮等化痰藥,枳殼、烏藥、青皮等理氣藥,知母、薄荷、杏仁、桑皮等清肺藥,豬苓、木通、澤瀉等利水藥,桃仁、黑參、前胡等活血化痰藥,升麻等升陽藥,遠志等安神藥,高良薑、甘草、連翹、藁本、茵陳、荊芥、金銀花、地榆、苦參、殭蠶、南星、草烏、芫花、穿山甲、川烏、蜈蚣、白蘚皮、五加皮、巴豆、五倍子、大風子、益母草、柳枝、榆枝、槐枝、桃枝等藥,則通過多種途徑,協同發揮作用,清解鬱熱、消炎止痛、化痰散結、理氣活血、通絡止痛等,增強整體療效。

綜合以上分析,金不換膏通過活血化瘀、祛風散寒、舒筋活絡、補益肝腎等多重作用,達到治療手足麻木、腰腿疼痛、跌打損傷、閃腰岔氣等病症的目的。其組成複雜,藥效廣泛,覆蓋了風、寒、濕、瘀、虛等多種病機,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散風,活血、止痛。
上藥酌予碎斷,用香油240兩炸枯,過濾去滓,煉至滴水成珠。入黃丹100兩攪勻成膏,取出浸入水中去火毒後加熱熔化。另兌血竭6錢,乳香6錢,沒藥6錢,樟腦6錢,輕粉6錢,五味共為細粉。每240兩膏油兌以上細粉攪勻攤貼。大張油重6錢,中張油重4錢5分,布光。
微火化開貼患處。

相關疾病


陰道炎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腳氣病瘧疾麻痺腹股溝疝氣白帶子宮崩漏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衰竭痲風 [漢生氏病]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

相同名稱方劑


金不換膏, 出處:《中醫傷科學講義》。 組成:川烏6錢,草烏6錢,苦參5錢,皂角5錢,大黃1錢,當歸8錢,白芷8錢,赤芍8錢,連翹8錢,白及8錢,白蘞8錢,木鱉子8錢,烏藥8錢,肉桂8錢,五靈脂8錢,穿山甲8錢,兩頭尖8錢,羌活8錢,透骨草8錢,槐枝4寸,桑枝4寸,桃枝4寸,柳枝4寸,香油2斤8兩,炒黃丹1斤4兩,乳香1兩,沒藥1兩,麝香2分,蘇合香油2錢。 主治:跌打損傷,氣血凝滯,筋骨酸痛。

金不換膏,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組成:當歸1兩5錢,獨活1兩5錢,秦艽1兩5錢,蒼朮1兩5錢,白芷1兩5錢,生杜仲1兩5錢,羌活1兩5錢,生川烏1兩5錢,乾薑1兩5錢,良薑1兩5錢,荊芥1兩5錢,防風1兩5錢,生草烏1兩5錢,川芎1兩5錢,玄參1兩5錢,生地1兩5錢,甘草7錢,麻黃6錢,生山甲7錢。 主治:散風活血,強筋壯骨。主治:受風受寒,四肢麻木,腰腿酸痛,跌打損傷,傷筋傷骨,筋骨疼痛。

金不換膏,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川芎5錢,牛膝5錢,生草烏5錢,香附5錢,紅花5錢,橘皮5錢,續斷5錢,麻黃5錢,桑枝5錢,細辛5錢,防風5錢,羌活5錢,五加皮5錢,山藥5錢,白芷5錢,清風藤5錢,遠志5錢,桃仁5錢,白蘞5錢,何首烏(生)5錢,天麻5錢,熟地5錢,當歸5錢,生杜仲5錢,桃枝5錢,威靈仙5錢,連翹5錢,穿山甲(生)5錢,烏藥5錢,蒼朮5錢,赤芍5錢,獨活5錢,槐枝5錢,荊芥穗5錢,蜈蚣5分,榆枝5錢,僵蠶5錢,苦參5錢,金銀花5錢,柳枝5錢,大風子5錢,大黃5錢,生川烏5錢。 主治:散風,活血、止痛。主治:手足麻木,腰腿疼痛,跌打損傷,閃腰岔氣。

金不換膏,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梔子1兩,防風1兩,良薑1兩,海風藤1兩,靈仙1兩,牛膝1兩,熟地1兩,桃仁1兩,柴胡1兩,白鮮皮1兩,全蟲1兩,枳殼1兩,白芷1兩,甘草1兩,黃連1兩,細辛1兩,白芍1兩,玄參1兩,豬苓1兩,前胡1兩,麻黃1兩,桔梗1兩,僵蠶1兩,升麻1兩,地丁1兩,大黃1兩,木通1兩,橘皮1兩,川烏1兩,生地1兩,香附1兩,雙花1兩,知母1兩,薄荷1兩,當歸1兩,杜仲1兩,白朮1兩,澤瀉1兩,青皮1兩,黃柏1兩,杏仁1兩,黃芩1兩,穿山甲1兩,蒺藜1兩,天麻1兩,苦參1兩,烏藥1兩,羌活1兩,半夏1兩,茵陳1兩,浙貝1兩,加皮1兩,續斷1兩,山藥1兩,桑皮1兩,白及1兩,蒼朮1兩,獨活1兩,荊芥1兩,芫花1兩,藁本1兩,連翹1兩,遠志1兩,草烏1兩,坤草1兩,五倍子1兩,天南星1兩,何首烏1兩,大風子1兩。 主治:舒筋通絡,驅風散寒,調經止痛。主治:腰痛癱痿,關節疼痛,麻痹不仁,心腹諸痛,男子遺精,女子帶下,虛冷泄瀉,月經崩漏,瘧疾,疝氣,偏正頭痛,寒濕腳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