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中醫學》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中醫學是中醫理論和實踐的總稱,包括中醫基礎理論[1]、中醫臨床學、中醫診斷學[2]、中醫治療學、中醫預防保健學[3]等學科。中醫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中醫學的基本理論是陰陽五行學說。陰陽學說[4]認為,宇宙萬物都由陰陽兩種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力量構成。五行學說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礎,它們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

中醫學的診斷方法包括望、聞、問、切四診[5]望診是通過觀察患者的面色、舌苔[6]、眼睛等外部特徵來診斷疾病聞診是通過聽患者的聲音來診斷疾病;問診是通過詢問患者的病史、症狀等來診斷疾病;切診是通過按壓患者的脈象來診斷疾病。

中醫學的治療方法包括內服藥、外用藥、針灸推拿、拔罐、艾灸等。內服藥是將中藥製成湯劑丸劑散劑等,讓患者口服;外用藥是將中藥製成膏劑、油劑、散劑等,外敷於患者的皮膚;針灸是通過在患者的穴位上刺入金屬針來治療疾病;推拿是通過按摩患者的經絡、穴位來治療疾病;拔罐是通過在患者的皮膚上拔罐來治療疾病;艾灸是通過在患者的穴位上燃燒艾條來治療疾病。

中醫學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醫學,它在臨床上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對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中醫學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缺乏系統的理論體系,臨床療效不確定等。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中醫學也在不斷地完善和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醫學會為人類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以下是《中醫學》一書的內容:

《中醫學》是一部綜合性醫書,由江蘇新醫學院編著,分上、中、下篇。上篇為中醫基礎,分述陰陽、臟腑經絡、病因、診法、辨證、治法、藥物方劑;中篇為中醫臨床,介紹內科、兒科、婦科、外科傷科五官科等多種疾病;下篇針灸和新醫療法,包括經絡腧穴、刺灸、新醫療法、常見疾病治療、針刺麻醉等。末附藥物、方劑、中醫病名索引。全書臨床部分採用現代醫學病名結合中醫傳統理論和辨證論治,治法包括驗方、草藥,內容比較豐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來中西醫結合和祖國醫學遺產的發掘進展情況。

《中醫學》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學著作,對中醫學的學習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以下是《中醫學》中關於陰陽五行學說的內容:

陰陽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陰陽兩種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力量構成。陰代表著寒冷、黑暗、女性等,陽代表著溫暖、光明、男性等。陰陽兩者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陰陽平衡則萬物生長,陰陽失衡則疾病產生。

五行學說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礎,它們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是指一種物質可以促進另一種物質的生長;相剋是指一種物質可以抑制另一種物質的生長。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醫學的基本理論之一,它被廣泛應用於中醫學的診斷、治療和預防。

以下是《中醫學》中關於望診、聞診、問診、切診的內容:

參考資訊


  1. 《中醫基礎理論》完整版電子書 - A+醫學百科

  2. 中醫診斷學/中醫診斷學的原理及其原則 - A+醫學百科

  3. 幸福熟齡 - 名人私房學 - 樓中亮的中醫寶典

  4. 中醫基礎/陰陽學說 - A+醫學百科

  5. 中醫婦科/四診要點 - A+醫學百科

  6. 舌苔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