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虎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虎骨,中藥名。爲貓科動物虎的骨骼。主產於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多在冬季捕捉,剝取骨骼,除去肌肉、筋膜,曬乾。功能祛風寒,健筋骨,鎮驚。用於風寒溼痹,腰膝痠痛,四肢麻木,驚風[1]抽搐。
虎骨味辛、性溫,歸肝、腎經。具有祛風寒、健筋骨、鎮驚的功效。用於風寒溼痹,腰膝痠痛,四肢麻木,驚風抽搐。現代研究表明,虎骨有鎮靜、催眠、抗驚厥、抗炎、抗菌、抗腫瘤等作用。
虎骨的臨牀應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 用於風寒溼痹,腰膝痠痛,四肢麻木,可與威靈仙[2]、獨活、桑枝[3]等配伍使用。
- 用於驚風抽搐,可與羚羊角、鉤藤、天麻[4]等配伍使用。
- 用於抗炎、抗菌,可與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等配伍使用。
- 用於抗腫瘤,可與紫杉醇、順鉑等化療藥物[5]配伍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虎骨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虎骨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虎骨的古籍記載
- 《本草綱目》:虎骨,味辛,性溫,有大毒。入肝、腎二經。主治風寒溼痹,腰膝痠痛,四肢麻木,驚風抽搐。
- 《醫林纂要》:虎骨,能祛風寒,健筋骨,鎮驚。治風寒溼痹,腰膝痠痛,四肢麻木,驚風抽搐。
- 《本草新編》:虎骨,味辛,性溫,有大毒。入肝、腎二經。主治風寒溼痹,腰膝痠痛,四肢麻木,驚風抽搐。
虎骨的現代研究
- 虎骨具有鎮靜、催眠、抗驚厥、抗炎、抗菌、抗腫瘤等作用。
- 虎骨中的有效成分包括虎骨鹼、虎骨多糖、虎骨皁苷等。
- 虎骨的臨牀應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 用於風寒溼痹,腰膝痠痛,四肢麻木,可與威靈仙、獨活、桑枝等配伍使用。
- 用於驚風抽搐,可與羚羊角、鉤藤、天麻等配伍使用。
- 用於抗炎、抗菌,可與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等配伍使用。
- 用於抗腫瘤,可與紫杉醇、順鉑等化療藥物配伍使用。
虎骨的使用注意事項
- 虎骨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虎骨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服用虎骨後,如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參考資訊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