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本證胸隔為痰實之邪所阻,《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則使用吐法之義明矣。方中瓜蒂極苦,入陽明胃經,為催吐之主藥
吳儀洛(本草從新〉謂:「能吐風熱袚涎,滕上宿食。」赤小豆甘酸平為臣藥,二者合用,有酸苦湧泄之功
香鼓輕清宣泄為使,助其湧吐胸中實邪。共為湧吐之峻劑,適千胸隔痰實阻遏之實證。
本方湧吐之力峻猛,用之得當,則行速效捷,邪祛正安,若用之太過,或不當,最易損傷胃氣,故須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先煮香鼓為稀粥狀,去滓合散,溫而頓服。
其二,本方峻猛,用之宜慎,適於確有痰涎、宿食阻滯胸桶,形體壯實者,若氣血虧虛之人,則不可服,以免釀成不良後果。
其三,服後得快吐即止,切莫過劑。若藥後不吐者,可少少增其樁,以知為度。
瓜蒂散為湧吐峻劑,現代臨床主要用於胸隔痰涎、宿食阻滯,證見胸院滿悶,噁心欲吐,復不能吐,氣上衝咽喉,呼吸迫促,或有四肢不溫,發熱惡風汗出,苔白滑,寸脈微浮者。
此外,還用於因痰引發的各種病證,如痰涎壅滯於滕上的哮喘;痰蒙清竅之癲狂病、癲病病;痰厥不語;痰氣凝結之乳房腫塊,早期乳癌。
60-70 年代亦有報道用本方泡服或擂鼻,治急性黃疽型傳染性肝炎、重症肝炎,有退黃及促進肝功能恢復之較好療效。 近十年來,對瓜蒂散治療肝炎及其催吐功效用於服毒的救治方面,有了進一步研究。
傳統服藥法
陳年老南瓜蒂。
燒成灰。
酒沖服,再用麻油調灰敷之,立愈。如治乳岩,每服瓜蒂灰1個,重者4-5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瓜蒂散, 出處:《內外科百病驗方大全》第十九章。 組成:陳年老南瓜蒂。 主治:毒疽及一切無名惡症,並治乳岩。
瓜蒂散, 出處:《保命歌括》卷四。 組成:瓜蒂(君)、豬牙角、細辛各減半。 主治:頭中霧露寒濕之氣,頭痛鼻塞,無表裏證。
瓜蒂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引《經驗良方》。 組成:甜瓜蒂、輕粉。 主治:風涎暴作,氣塞倒卧,或有涎,用諸藥化不下者。
瓜蒂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五四。 組成:麝香1分,皂莢(去皮子)1分,雄黃(細研)1分,藜蘆(去蘆頭)1分,瓜蒂1分。 主治:鬼排、鬼刺下血。
瓜蒂散,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瓜蒂(搗爛)1枚半,生甘草5分,當歸3錢,乳香(燈心炒)5分,金銀花3錢,青皮5分,白芷1錢,沒藥(燈芯炒)5分。 主治:一切乳症。
瓜蒂散, 出處:《辨證錄》卷十。 組成:瓜蒂7枚,白茅根1兩,蘆根1兩。 主治:人有愛食河魨,以致血毒中人,舌麻心悶,重者腹脹而氣難舒,口開而聲不出,若久不治,亦能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