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吹鼻點頭散方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辛溫通竅: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通竅散寒之效。吹鼻點頭散多用於治療鼻塞不通、頭昏腦脹等症狀,細辛可溫散寒邪,暢通鼻竅,改善鼻塞症狀。
- 祛風止痛: 細辛亦可祛風止痛,對於因風寒引起的頭痛、鼻痛等症狀亦有較好療效。吹鼻點頭散常配合其他具有祛風止痛功效的藥物,共同發揮疏風解表、通竅止痛的效果。
吹鼻點頭散方中加入高良薑,是基於其辛溫燥濕、散寒止痛的藥性。高良薑能溫散寒邪,通利鼻竅,對於風寒犯肺、鼻塞不通、流清涕、頭昏腦脹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同時,高良薑還能燥濕止癢,對於因濕邪阻滯鼻竅引起的鼻癢、打噴嚏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因此,吹鼻點頭散中加入高良薑,可以起到溫散寒邪、通利鼻竅、燥濕止癢的功效,從而有效緩解鼻塞、流涕、頭昏腦脹等症狀。
吹鼻點頭散中加入瓜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通利鼻竅:瓜蒂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通利鼻竅的功效。吹鼻點頭散常用於治療鼻塞、鼻流涕、頭痛等症,而瓜蒂可以清熱解毒,消散鼻腔炎症,並有助於暢通鼻竅,改善鼻塞症狀。
二、疏風散寒,止咳化痰:瓜蒂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具有一定疏風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入侵導致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瓜蒂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吹鼻點頭散中加入瓜蒂,可以起到清熱解毒、通利鼻竅,以及疏風散寒、止咳化痰的多重功效,有助於治療鼻塞等病症。
吹鼻點頭散中添加芒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通竅散結:芒硝性寒,味鹹,入肝、胃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散結之功效。鼻竅不通,多因風邪寒邪阻滯,或痰濁壅塞所致,芒硝能清熱解毒,通利鼻竅,使阻塞之物得以排出,改善鼻塞症狀。
二、引藥入鼻:芒硝性滑,能引導藥物深入鼻腔,使其充分發揮藥效。吹鼻點頭散中其他藥材,如薄荷、辛夷等,皆具有疏風散寒、通鼻竅之效,芒硝能將這些藥效充分引導至鼻腔,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吹鼻點頭散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腦風頭痛」。「腦風」為中醫古籍中對頭痛的一種描述,多因風邪上侵巔頂,或寒凝經脈,導致頭部刺痛、暈眩、惡風寒等症狀。此方以「吹鼻」局部用藥,直接刺激鼻竅,通過鼻腔黏膜吸收藥力,上達頭面,開竅散邪,緩解疼痛。
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細辛(去苗葉)
- 性味辛溫,入肺、腎經,具祛風散寒、通竅止痛之效。
- 辛香走竄,能開泄腠理,驅散頭面風寒之邪,尤擅治療風寒頭痛。
高良薑
- 性味辛熱,歸脾、胃經,傳統用於溫中散寒,但其辛熱之性亦可助細辛外散風寒。
- 與細辛配伍,加強溫通之力,化解寒凝氣滯所致頭痛。
瓜蒂
- 苦寒有毒,為催吐要藥,但此方僅用少量,取其「湧泄」之性。
- 吹鼻使用時,能刺激鼻竅黏膜,引發嚏噴,藉此宣通鼻塞、發散鬱火,達到「開上竅以泄邪」的效果。
消石(硝石)
- 性味苦鹹而寒,能散結消腫、通利瀉熱。
- 在此方中可能用其清熱破結之性,協助瓜蒂宣泄頭面鬱熱,防止溫藥過燥。
組方邏輯與作用機理
此方以「辛溫開竅」為主,結合「寒熱並用」的配伍:
- 細辛+高良薑:辛溫合力,散頭面風寒,溫通經脈,針對「腦風」的寒邪病機。
- 瓜蒂+消石:寒涼宣泄,一者刺激鼻竅引嚏通絡,二者清解潛在鬱熱,制約溫藥之偏性。
全方通過鼻腔給藥,直接刺激頭部經絡(如足太陽膀胱經、督脈),利用藥物揮發辛散之氣,開竅醒神、散邪止痛,符合中醫「上病下取」、「外治透邪」的思路。
總結
吹鼻點頭散為外用急救方,針對風寒或寒熱夾雜的頭痛,以局部刺激與藥物吸收雙重作用,達到迅速通竅止痛的效果。其組方體現「溫散為主,佐以宣泄」的治法,適用於邪氣實而正氣未虛的急性頭痛證候。
傳統服藥法
細辛(去苗葉)1分,高良薑1分,瓜蒂1分,消石半兩。
上為細散。
每用新汲水滿含一口,搐藥半字入鼻中。良久即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適合風寒外襲、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陽。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吹鼻點頭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五。 組成:細辛(去苗葉)1分,高良薑1分,瓜蒂1分,消石半兩。 主治:腦風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