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便條

通便條

TONG BIAN TI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傷科學》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8.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大腸經 16%
腎經 11%
心經 11%
肝經 11%
膽經 11%
脾經 11%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便條方劑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散寒邪,通利腸道: 細辛性溫,味辛,具有溫散寒邪、通經活絡的功效。便祕常因寒邪阻滯腸道,導致氣機不暢、排便困難。細辛溫散寒邪,可促進腸道蠕動,通利大便。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通便條方劑通常會搭配其他具有潤腸通便、行氣活血功效的藥物,例如大黃、枳實、厚朴等。細辛與這些藥物共同作用,能更有效地溫散寒邪,疏通氣血,促進排便,達到治療便祕的效果。

通便條中包含皁莢,主要因其具以下兩大功效:

  1. 潤腸通便: 皁莢性寒,味苦,入脾、胃經,能瀉熱通便,潤腸滑腸。其皁苷成分可刺激腸道蠕動,加速糞便排出,對於熱結便祕、腸燥便祕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消積化滯: 皁莢亦有消積化滯之功效,能促進消化吸收,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也有幫助。

因此,皁莢在通便條中,有助於潤腸通便,緩解便祕,並促進消化,改善腸胃功能。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名為「通便條」,主治「老人糞便性腸梗阻及蛔蟲性腸梗阻」。古代醫家認為,老年人氣虛腸燥,或蟲积阻塞腸道,導致糞便或蛔蟲壅滯不通,屬「關格」「腸結」範疇。其作用機製為「行氣通便」,通過局部栓劑刺激腸道,促進蠕動,排出阻塞物。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細辛

    • 性味辛溫,入肺、腎經,傳統用於散寒開竅、祛風止痛。
    • 其辛烈走竄之性,能刺激腸黏膜,反射性增強腸蠕動,尤其適合寒凝氣滯型梗阻(如老人虛寒便秘)。
  2. 皂角

    • 性味辛鹼溫,入肺、大腸經,具強烈刺激性,傳統用於通關開竅、祛痰通便。
    • 所含皁苷成分能直接刺激腸壁,引起強烈蠕動,並溶解黏液軟化糞便,對機械性梗阻(如糞塊、蟲體)有直接推動作用。
  3. 蜂蜜

    • 作為賦形劑,煮至「滴水成珠」時黏稠度極高,能包裹藥末成型,延緩釋放;同時其潤滑作用輔助減輕腸道摩擦。

配伍邏輯與作用機製

  • 協同增效:細辛與皂角均為辛烈之品,一偏溫散開鬱(細辛),一偏攻逐通滯(皂角),合用可強化行氣通腑之力,針對腸道氣機壅塞。
  • 局部刺激:栓劑直達直腸,通過黏膜吸收與物理刺激,引發腸道反射性收縮,既促進糞便排出,亦可能驅動蛔蟲(皂角有殺蟲作用記載)。
  • 適應症侷限性:此方適用於「實閉」而非虛性便秘,尤其適合寒凝、蟲积等有形之結,體現「峻藥緩攻」思路(栓劑局部用藥減緩全身副作用)。

總結
此方以辛溫刺激為核心,結合古代栓劑技術,針對腸道阻塞急症。其設計符合「六腑以通為用」原則,通過藥性與劑型雙重作用,達到行氣通便、開結除梗阻之效。

傳統服藥法


細辛、皂角各等分。
行氣通便。
上為細末,煮蜂蜜至滴水成珠時和藥末(30%),做成小指大藥條,作栓藥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蛔蟲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便條, 出處:《外傷科學》。 組成:細辛、皂角各等分。 主治:行氣通便。主治:老人糞便性腸梗阻及蛔蟲性腸梗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