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半桂苓枳薑湯

JU BAN GUI LING ZHI JI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8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20%
心經 14%
胃經 14%
肝經 10%
腎經 8%
膀胱經 5%
大腸經 5%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橘半桂苓枳薑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和胃降逆: 半夏性味辛溫,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方中橘皮、枳實、生薑等皆具理氣行氣之功,而半夏則可助其降逆止嘔,消除胃氣上逆之症狀。
  2. 調和藥性: 方中桂枝性溫,苓桂味甘,半夏性溫,三者合用,可調和藥性,避免燥烈傷陰,使藥效更協調和緩,達到最佳療效。

橘半桂苓枳薑湯中包含枳實,主要原因如下:

  1. 理氣消積: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具有破氣消積、行氣止痛之效。方中因寒邪阻滯胃腸,導致氣機阻滯,食積不化,故以枳實理氣消積,通暢氣機,改善消化不良。
  2. 降逆止嘔:枳實能降逆氣,止嘔吐。方中若因寒邪阻滯胃氣上逆,則出現嘔吐,此時以枳實降逆止嘔,使胃氣下降,緩解嘔吐症狀。

「橘半桂苓枳薑湯」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解鬱:橘皮味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理氣解鬱、化痰止咳的功效。方中加入橘皮,有助於疏肝理氣,解除胸悶氣滯,緩解患者因氣鬱而導致的胸脘痞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2. 行氣化痰:橘皮能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消化吸收,同時亦可化痰止咳,改善因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此方中,橘皮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增強化痰止咳的效果,並促進氣機運行,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橘半桂苓枳薑湯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通絡止痛:桂枝性溫,味辛甘,具有溫陽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凝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脘腹冷痛、四肢厥冷、脈沉遲等症狀,桂枝可起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材,協調作用:橘半桂苓枳薑湯中,半夏、茯苓、枳實等藥材具有理氣健脾、消食化痰的功效,與桂枝溫陽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

橘半桂苓枳薑湯方中加入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方中橘皮、半夏、桂枝等燥濕化痰,但易傷脾胃,茯苓可補脾胃之氣,防止燥邪傷脾,並利水滲濕,使藥效更趨平和。
  2. 調和藥性:方中桂枝溫陽,枳實行氣,生薑散寒,茯苓性平和,能調和藥性,使藥力協調,避免溫燥傷津。

綜上,茯苓在橘半桂苓枳薑湯中發揮着健脾利濕、調和藥性的作用,使方劑整體功效更趨完整和諧。

橘半桂苓枳薑湯方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和胃降逆:生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止嘔,和胃降逆的作用。方中橘皮、半夏、茯苓等藥性偏寒,易於寒性嘔逆,而生薑可溫中和寒,防止藥性過寒而傷胃。
  2. 助藥力:生薑具有發散、解表之效,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橘皮、桂枝、枳實等藥物均具有一定的發散作用,生薑可與之協同,提升整體效果。

主治功效


橘半桂苓枳薑湯主治功效分析

《谷蓀醫話》引述吳鞠通先生以「橘半桂苓枳薑湯」治療「飲家陰吹,脈弦而遲者」,並與《金匱要略》中「胃氣下泄,陰吹而正喧」的論述相互參照,引發對於古方應用與現代疾病診斷的思考。本文將從方劑組成及古代文獻記載,分析其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及功效:

橘半桂苓枳薑湯由半夏、枳實、橘皮、桂枝、茯苓、生薑組成,各藥材功效如下:

  • 半夏: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其燥濕作用能化解體內過多的濕邪,而降逆止嘔則能平復胃氣逆亂。
  • 枳實: 破氣消積,化痰除痞。能疏通氣機,消散體內積滯,並輔助化痰止咳。
  • 橘皮: 理氣和胃,化痰寬胸。其理氣作用能調和脾胃,而化痰寬胸則能舒緩胸悶不適。
  • 桂枝: 發散風寒,溫通經脈。溫經通絡,緩解氣血運行不暢。
  • 茯苓: 利水滲溼,健脾寧心。能利水消腫,健脾益胃,並兼具寧心安神的作用。
  • 生薑: 發散風寒,暖胃止痛。溫中散寒,促進氣血運行,並能緩解胃痛。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橘半桂苓枳薑湯主要用於治療「飲家陰吹,脈弦而遲者」。「飲家」指嗜酒之人,「陰吹」指女性陰道排出氣體的症狀,「脈弦而遲」則反映了脈象的特殊表現,暗示氣血運行不暢。 吳鞠通先生將此症歸因於胃氣失和,與《金匱要略》中「胃氣下泄,陰吹而正喧,此穀氣之實也」的觀點相呼應。

方中以半夏、橘皮、枳實為主,共奏理氣化痰、消積導滯之功,調理胃氣失和的根本病機。胃氣不和,則脾胃運化失職,水濕停聚,氣機阻滯,這也解釋了為何方中加入茯苓利水滲濕,生薑溫中散寒以助脾胃運化。而桂枝溫通經脈,協同其他藥物,調節氣血運行,使整體臟腑功能恢復平衡。

古文提及「陰吹」可能與現代醫學中的會陰破裂相關。雖然古代缺乏現代醫學的診斷工具,但從方劑組成的角度分析,其治療思路並非直接針對會陰破裂本身,而是著眼於調節臟腑功能,改善氣血運行,從根本上解決因胃氣失和所導致的相關症狀。 方中藥物溫和,以調理為主,符合整體觀的治療理念。

綜上所述,橘半桂苓枳薑湯的治療原理在於通過理氣化痰、健脾利濕、溫通經脈,調整胃氣,改善氣血運行,從而緩解因胃氣失和所導致的「陰吹」等症狀。其治療思路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思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胃。

相同名稱方劑


橘半桂苓枳薑湯, 出處:《溫病條辨》卷三。 組成:半夏2兩,小枳實1兩,橘皮6錢,桂枝1兩,茯苓塊6錢,生薑6錢。 主治:飲家陰吹,脈弦而遲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