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上補下丸

QING SHANG BU XI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心經 18%
胃經 15%
脾經 11%
腎經 10%
大腸經 8%
肝經 8%
膽經 3%
膀胱經 1%
肺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清上補下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清熱: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清瀉上焦熱邪,緩解熱症、口渴、咽痛等症狀。
  2. 補益下元:生地黃同時兼具滋陰補腎的功效,能補益下元,改善虛弱乏力、腰膝酸軟、頭昏眼花等腎虛症狀。

因此,清上補下丸中加入生地黃,既能清熱瀉火,又能滋陰補腎,達到清上補下的目的。

清上補下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脾益氣: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健脾益氣、滋陰補腎的功效。清上補下丸旨在清熱瀉火,同時也要補益脾胃,防止因瀉火導致脾胃虛弱,山藥在此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能增強脾胃消化吸收能力,並提供充足的能量,以維持機體正常運轉。
  2. 固本培元: 清上補下丸用於治療上熱下寒的虛證,而山藥具有固本培元的作用,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使身體逐漸恢復平衡。

清上補下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清熱化痰: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清熱化痰的功效。清上補下丸用於治療上焦熱盛,下焦虛寒的病證,茯苓可健脾利濕,化解濕熱,同時也能清肺化痰,防止痰濕阻滯上焦,使清熱效果更佳。
  2. 滲濕利水,降濁升清: 茯苓還有滲濕利水的功效,可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避免濕邪阻滯,導致脾胃失調。同時,茯苓也具有降濁升清的作用,可以將下焦的濁氣向上引導,使上焦清氣下降,達到清上補下的目的。

清上補下丸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是基於其清熱涼血的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方劑中上焦熱盛,常伴有頭痛、目赤、咽痛等症狀,而牡丹皮可以清熱瀉火,緩解上焦熱證。同時,牡丹皮還能涼血止血,對於熱盛傷血所致的鼻衄、咯血等症也有幫助。

因此,清上補下丸中加入牡丹皮,能夠有效地清熱涼血,緩解上焦熱證,併兼具活血化瘀的作用,起到清上補下、調和陰陽的功效。

清上補下丸中加入澤瀉,主要是為了利水滲濕,清熱降火

澤瀉味甘淡,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降濁排膿的功效。方中上焦熱盛,下焦虛寒,澤瀉可通過利水滲濕,將上焦的熱邪向下引導,達到清熱降火的作用,同時也能補充下焦的津液,達到補虛的效果。

此外,澤瀉還能改善水濕停滯,有助於改善下焦虛寒,促進脾腎氣化,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清上補下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基於其 收斂固澀益氣生津 的功效。

五味子性酸甘,味微苦,入肺、腎經,具有 斂肺止咳、固澀止瀉、生津止渴、益氣安神 的功效。

清上補下丸主要用於治療 肺腎陰虛、虛火上炎、津液虧損 的症狀,而五味子既能 斂肺降火,又能 滋陰補腎,有助於 清熱降火、滋陰養肺、補腎固精,因此成為清上補下丸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清上補下丸中包含天門冬,主要源於其滋陰潤肺的功效。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能清肺熱、降火氣,同時亦能滋陰補腎、生津止渴。在清上補下丸中,天門冬主要用於清熱瀉火、滋陰補虛,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降火、補益腎陰的效果,改善因上熱下寒導致的各種病症。

清上補下丸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降逆止嘔: 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上焦氣機鬱滯、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枳實可以通過行氣消積、降逆止嘔,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清上補下丸中其他藥物如黃芪、人參等,具有補氣升陽的功效,而枳實則具有行氣降逆的作用,兩者相互配合,可以更好地調節氣機,達到清上補下的目的。

因此,清上補下丸中加入枳實,可以幫助消積降逆,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整體的療效。

清上補下丸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基於其清肺化痰之效。川貝母味甘微苦,性涼,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其清熱之性可清肺熱,而潤肺化痰之效則能化解痰液,有助於緩解上焦肺熱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同時,川貝母亦能滋陰,有助於改善下焦虛寒所致的症狀,因此在清上補下丸中,川貝母的加入可謂相得益彰,發揮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以及滋陰補虛的多重功效。

清上補下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潤肺: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清上補下丸旨在清熱解毒,同時需滋陰養肺,以防止燥熱傷肺,麥門冬的滋陰潤肺作用正好滿足此需求。
  2. 養心安神: 麥門冬還可養心安神,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清上補下丸常用於治療上熱下寒的症狀,而心悸失眠也常伴隨此類病症,麥門冬的養心安神作用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清上補下丸中加入桔梗,主要是因為其具有 宣肺利咽、通竅排膿 的功效。

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能疏散肺氣,宣通上焦,對於肺熱壅塞、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同時,桔梗亦能引藥下行,將上焦的熱邪引導至下焦,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補虛益氣的功效。

此外,桔梗還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有助於排除痰液,改善呼吸道症狀。因此,在清上補下丸的組成中,桔梗的加入能夠有效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補虛益氣、宣肺利咽、通竅排膿的效果。

清上補下丸中包含黃連,其作用主要在於「清上」。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

方中以黃連清熱瀉火,針對上焦熱證,例如心煩失眠、口渴咽乾、舌紅苔黃等,起到降火解毒、清心安神之效。同時,黃連能燥濕解毒,對於因熱毒上攻而導致的皮膚瘡瘍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黃連在清上補下丸中,發揮了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上補下的功效。

清上補下丸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潤肺: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清上補下丸旨在清熱解毒,而杏仁的清熱潤肺作用有助於緩解肺熱,改善因肺熱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達到清上之目的。
  2. 疏通經絡: 杏仁還具有一定的通便作用,有助於疏通腸道,促進排泄,達到補下之目的。清上補下丸以清上補下為原則,杏仁既能清熱潤肺,又能通便,有助於改善因熱毒內蘊導致的便祕等症狀,達到整體平衡的效果。

清上補下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清上補下丸以清熱解毒、滋陰補腎為主要功效,半夏加入其中,可以幫助清除上焦痰濕,防止痰濁阻滯,阻礙藥物下行,達到清上之效。
  2. 調和脾胃: 半夏性溫,能溫中散寒,同時能調和脾胃,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清上補下丸多用於脾腎兩虛之症,半夏的加入有助於調節脾胃功能,使補腎藥物更好地吸收,達到補下之效。

清上補下丸中加入瓜簍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瓜簍仁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化痰止咳的功效。清上補下丸用於治療上焦熱盛、下焦虛寒的症狀,瓜簍仁可清熱瀉火,降低上焦熱度,使寒熱平衡。
  2. 利水消腫: 瓜簍仁亦有利水消腫之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除因熱毒積聚而導致的浮腫。此功效有助於緩解上焦熱盛引起的炎症反應,並促進下焦虛寒部位的血液循環,改善體質。

清上補下丸中包含黃芩,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清上補下丸主治上熱下寒證,而黃芩可以清瀉上焦心肺之熱,達到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效果。
  2. 涼血止血: 黃芩亦有涼血止血之效。清上補下丸適用於上熱下寒兼有血熱妄行、出血的症狀。黃芩可以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緩解出血癥狀,達到整體平衡的效果。

清上補下丸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清上補下丸中,上方藥性偏寒涼,下方藥性偏溫燥,甘草可以調和藥性,使藥物協同作用,避免藥性過偏而傷正氣。
  2. 保護脾胃: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嘔的功效。清上補下丸中,部分藥物可能對脾胃有刺激作用,甘草可以保護脾胃,防止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提高藥物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清上補下丸 」

  • 藥方組成:生地黃,山藥,茯苓,牡丹皮,澤瀉,五味子,天門冬,枳實,川貝母,麥門冬,桔梗,黃連,杏仁,半夏,瓜簍仁,黃芩,甘草。
  • 主治功效:哮喘的老毛病,遇到寒冷就會發作,發作時會出現呼吸急促、咳嗽,痰液壅積在喉嚨,多年來一直沒有好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麥門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天門冬: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 五味子: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枳實: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 瓜簍仁:具有清肺熱利咽、通便、止咳化痰、活絡止痛、潤肺、生津止渴、保肝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清上補下丸 」是一款治療哮喘的有效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等功效,對緩解哮喘症狀有顯著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胃部不適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患者應先諮詢醫生,以確保用藥安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多痰呼吸急促,喉中哮鳴如哨鳴音

相同名稱方劑


清上補下丸, 出處:《夀世保元》卷三。 組成:懷生地黃(砂鍋內酒拌,蒸黑)4兩,南棗(酒蒸,去核)2兩,懷山藥1兩5錢,白茯苓(去皮)1兩5錢,牡丹皮1兩5錢,澤瀉1兩5錢,遼五味子1兩5錢,天門冬(去心)1兩5錢,枳實(麸炒)1兩5錢,貝母1兩5錢,麥門冬(去心)1兩5錢,桔梗(去蘆)1兩5錢,黃連(薑炒)1兩5錢,杏仁(去皮)1兩5錢,半夏(薑汁炒)1兩5錢,瓜蔞仁(去油)1兩5錢,枯芩(酒炒)1兩5錢,甘草5錢。 主治:哮喘痼疾,逢寒即發,發則上氣喘急咳嗽,痰涎上壅,年久不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