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麥大棗湯

Gan Mai Da Z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其他名稱:大棗湯,麥甘大棗湯,小麥湯,甘草湯,十棗湯,麥棗場,棗麥甘草湯,大棗甘草湯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0%
脾經 28%
胃經 28%
肺經 13%
心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8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弦脈,細脈

舌象舌紅沒有津液

疼痛心臟痛

症狀睡眠障礙,容易憂鬱,腹瀉,身體容易出汗,產後多汗,心情煩燥,怕冷,經常疲勞想睡,幼兒啼哭,月經期間肢體抽畜,容易焦慮恐懼,容易悲傷,婦人臟躁,心胸煩熱,夜間遺尿

現代疾病憂鬱性障礙,精神分裂症,歇斯底里,大腸激擾綜合症,自律神經失調,更年期綜合症,心律不整,神經衰弱症,躁鬱精神病(躁型),慢性肝炎,癲癇,男性勃起障礙,月經前緊張症候群

方劑組成解釋

甘麥大棗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甘草能與麥冬、大棗相輔相成,共同滋陰潤燥、養胃生津,使藥效更為協調和增強。

2. 降低藥物副作用:麥冬、大棗偏寒涼,甘草則偏溫和,加入甘草能平衡藥性,減少寒涼之氣對脾胃的損傷,避免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甘麥大棗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原因有二:

一、 補益脾胃: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功效。甘麥大棗湯以甘草、麥冬滋陰潤燥,但較偏於滋陰,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加入大棗可以溫補脾胃,平衡藥性,使藥效更和緩、更全面。

二、 調和藥性:大棗性平和,能調和藥性,使甘草、麥冬的滋陰作用更柔和,避免過於寒涼,減少副作用。同時,大棗與甘草搭配,還有協調氣血、和中緩急的作用,使藥效更穩定、更持久。

甘麥大棗湯中使用浮小麥,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清心安神,除煩躁:浮小麥性味甘平,入心經,具有清心安神、除煩躁的作用。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煩躁不安等症狀,浮小麥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健脾益胃,和中緩急:浮小麥同時也具有健脾益胃、和中緩急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狀,浮小麥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甘麥大棗湯中加入浮小麥,不僅能起到清心安神的功效,也能起到健脾益胃的作用,更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

方劑介紹


甘麥大棗湯

甘麥大棗湯出自於《傷寒雜病論.金匮》,有不少其他名稱,主要功效是「養心安神,和中緩急」,有助於養心安神,調和脾胃,緩解急迫的情緒。

此方只有3味中藥,在古代主要用於治療一種被稱為「臟躁症」的疾病。這是一種情緒和心理狀態的紊亂,表現為精神恍惚、經常無法控制地悲傷哭泣、不然就是亂罵人、睡眠不安,嚴重時甚至言行異常、頻繁地打哈欠,舌頭偏紅且苔薄,脈象細而數。

甘麥大棗湯專門用來改善臟躁症
甘麥大棗湯專門用來改善臟躁症

古人認為,「臟躁症」屬於情志相關的病症,常常是因為過度思慮和悲傷引起。遠從《黃帝內經》就已經發現,如果一個人過度思考會傷害精神,心臟是血脈所主,肝臟儲存血液,是靈魂的居所。

如果因為過度的思慮和悲傷而消耗了陰血,或經常失眠的人。體內「心臟」、「肝臟」得不到充分的滋養,神魂(心靈和靈魂)便會感到不安

這種情況下會出現精神恍惚,經常感到悲傷欲哭,無法控制自己,心裏感到非常煩亂,睡眠不安,甚至行為舉止失常。

所以古人運用本方,治療因為思慮悲傷過度,導致的「心臟」與「肝臟」的不調,陰虛引起的精神不安定狀態。

古人認為臟躁症與心臟、肝臟相關
古人認為臟躁症與心臟、肝臟相關

歷代在治療婦女無故哭鬧時經常運用此方,例如明朝的《女科證治準繩》 就提到一些婦女或懷孕婦女,經常不自主地打呵欠,並且沒有原因地不停哭泣。

這類案例初期都被視為是受到鬼神騷擾,所以會去找一些巫師運用一些祈福驅邪的儀式,但情況依然沒有好轉。

結果醫者突然間想起「甘麥大棗湯」,婦人服完之後果然痊癒了。書上感嘆:「古人對於辨識病症及創製方劑的智慧,真是種種奇妙且精準!」古書《婦科心法要訣》 也提到這個方劑簡直神效異常!

清代名醫莫枚士在《經方例釋》認為,這個方子被視為所有「安撫心神」方劑的始祖,不僅適用於治療臟躁病。事實上,對於盜汗、自發性出汗等症狀也都非常適用。

《皇漢醫學》中記載的甘草小麥大棗湯,在治療上的應用不僅限於婦人的臟躁病。如果發現右腋下或肚臍旁有肌肉緊繃或有硬塊的情況,使用這個方子也能見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皇漢醫學》書中特別提到,對於孩童不分晝夜不停地啼哭,嘗試多種藥物都沒效,隨後改用甘麥大棗湯,僅在一至兩日內,孩童的啼哭便停止了。自此以後,此方在治療小兒啼哭方面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原來並沒有男女老少的差別!

甘麥大棗湯也可以用來改善小孩無故哭鬧
甘麥大棗湯也可以用來改善小孩無故哭鬧

近代醫家蕭琢如在《遯園醫案》書中提到,曾經診治過一位婦人,經常沒原因哭泣,看起來就像中邪一樣。這位婦人異常消瘦,年約30,未曾生育,也沒有其它疾病。運用「逍遥散」效果不佳,後來運用此方果然見效。

關於甘麥大棗湯的治療原理,源自於《黃帝內經.素問》提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臟在苦急時,應吃甜食來緩解。又提到「心病者,宜食麥」,心臟有病的人應該吃麥類食物,依照這個原則設計此方。

小麥,味甘性涼,歸心經,被認為能滋養肝氣,古書描述它能滋養心臟、強化腎臟、調和血液、健脾胃。

因此,在本方中重用小麥以滋養心臟和肝臟,安定心神,消除煩躁。

甘草味甘平性緩,被認為可以補益心臟,穩定靈魂,修補各種虛損,並對治驚悸、煩躁、健忘有幫助。

《本草綱目》提到它能夠通九竅、利百脈、益精養氣。在本方中,甘草的作用是補養心氣,調和中焦,幫助消化。

大棗味甘平,質潤性緩,能補脾益氣,滋養血液,調理營衛,安心定神。協助甘草在緩解急迫情緒、調和陰陽方面的作用,一同作為輔助藥物。

整個方劑只有3種藥材,主要是以其甜潤、平補的特性,來滋養心臟和平撫肝臟,調和身體中心,安定心神。

心主血液,肝臟儲藏血液,脾主運化。當心、肝、脾的血液充足時,能有效治改「臟躁」的症狀。

與甘麥大棗湯類似的方劑還有「天王補心丹」、「酸棗仁湯」,組方與治療原理是不同的,可以比較參考。

現代臨床上,甘麥大棗湯可適用於治療臟躁證、癔病、神經衰弱、自律神經失調、睡眠障礙、多汗症、小兒磨牙、癲癇、健忘、小兒啼哭不止、憂鬱、失眠更年期綜合症、精神心理疾病所致大腸激躁症、考前緊張症候群...等。

傳統服藥法


【配方組成】甘草三兩(約9克)、小麥一升(約150克)、大棗十枚。

【用法】將上述三種藥材放入六升水中煮至剩餘二升,分三次服用。

現代藥理研究


  • 〈甘草〉含類似去氧皮質酮的作用,能調整人體的內分泌,此方對睡眠時異常精神緊張,可降低大腦的興奮而易於進入睡眠狀態。對腦神經的異常興奮有抑制作用,使神經系的過敏狀態恢復正常。
  • 本方有鎮靜作用,可調整神經活動,緩和神經緊張,雖然是平淡之方,但對「臟躁證」確實有良好效果。
  • 本方具有鎮靜催眠、抗驚厥、解痙鎮痛、抗菌解熱等作用。

甘麥大棗湯的經絡型態


從經絡數據中可以發現,通常肝經實證、心包經虛證的人,容易產生情緒、憂鬱、焦慮相關困擾,這或許就是「甘麥大棗湯」背後的經絡現象。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甘麥大棗湯, 出處:《金匱》卷下。 組成:甘草3兩,小麥1升,大棗10枚。 主治:養胃生津,化血潤躁,補益心脾,安神寧心。主治:臟躁。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安,甚則言行失常,呵欠頻作,舌紅少苔。現用於癔病及神經衰弱屬心脾兩虛肝鬱者;癇症狂症,因平素憂鬱無聊,夜夜不眠,發則惡寒發熱,戦憟錯語,心神恍惚,居不安席,酸泣不已者;小兒啼泣不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