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安胃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 收斂固澀: 五味子性酸斂,能收斂脾胃,固澀止瀉,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滋陰益氣: 五味子入肺、腎經,具有益氣生津、斂肺止咳的功效,能補益脾胃之氣,提升消化功能,從而緩解胃痛、胃脹等不適。
因此,五味子在安胃湯中,既能固澀止瀉,又能滋陰益氣,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達到安胃止痛的目的。
安胃湯中加入烏梅,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瀉、生津止渴、解毒消腫的功效。
烏梅味酸,入肝、脾、胃經,具有收斂止瀉之效,能固澀腸胃,減少腹瀉。此外,烏梅酸性物質能刺激胃酸分泌,促進消化,並具有生津止渴之效,緩解因胃氣虛弱引起的口渴、津液不足等症狀。同時,烏梅也具備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以緩解因飲食不當或外邪入侵引起的胃部不適。
總體而言,烏梅在安胃湯中發揮著收斂止瀉、生津止渴、解毒消腫的多重作用,有效緩解胃部不適,促進消化,恢復胃腸功能。
安胃湯中包含大棗,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緩和胃氣,養胃健脾: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對於脾胃虛弱、胃氣不足所致的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大棗能起到緩和胃氣、健脾養胃的作用,促進消化,改善胃部不適。
- 和胃止嘔,止渴生津:大棗的甘甜之性可以中和胃酸,緩解胃部灼熱感,起到和胃止嘔的效果。同時,大棗還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對於胃陰不足、口乾舌燥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安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胃氣上逆: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和中緩急之效。對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甘草能起到安胃止嘔、緩解不適的作用。
- 調和藥性:甘草在中藥學中被稱為“藥王”,具有調和諸藥的功效。安胃湯中其他藥材如半夏、陳皮等,可能存在較強的燥性或寒性,甘草加入後可起到中和藥性、緩解其副作用的作用,使方劑更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安胃湯」方劑介紹
安胃湯是中醫中常用的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胃部有熱,吃東西後又助長了胃火,汗水像雨一樣流出來的情況。
安胃湯組成介紹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烏梅:性酸、澀,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大棗:性甘、溫,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安胃湯主治功效
安胃湯主要用於治療胃部有熱,吃東西後又助長了胃火,汗水像雨一樣流出來的情況。
安胃湯用法用量
安胃湯的用法用量為,每日一劑,水煎服,分兩次服用。
安胃湯注意事項
安胃湯不宜在飯前服用,以免影響藥效。
總結
安胃湯是中醫中常用的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胃部有熱,吃東西後又助長了胃火,汗水像雨一樣流出來的情況。安胃湯組成包括五味子、烏梅、大棗、甘草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安胃湯的用法用量為,每日一劑,水煎服,分兩次服用。安胃湯不宜在飯前服用,以免影響藥效。
傳統服藥法
良薑1兩半,木香1兩半,草果1兩半,陳皮1兩半,人參1兩半,茯苓1兩半,白朮1兩半,胡椒1兩半,丁香1兩半,甘草(炙)1兩半。
每服5錢,水1鐘半,入鹽少許,煎7分,食遠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安胃湯, 出處:《便覽》卷三。 組成:五味子、生甘草、炙甘草、烏梅、黑棗。 主治:胃熱,食後復助其火,汗出如雨。
安胃湯,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人參、白朮、川芎、白芷、當歸、茯苓,陳米1撮。 主治:産後濕多,泄瀉如豆汁。
安胃湯, 出處:《回春》卷三。 組成:人參5分,白朮3分,茯苓8分(去皮),山藥8分(炒),當歸8分,陳皮8分,半夏8分(薑汁炒),蓮肉8分,甘草3分。 主治:翻胃。
安胃湯, 出處:《古方選注》卷中。 組成:川椒5分(炒去汗),安吉烏梅1錢(去核),川黃連2錢,人參3錢,枳實1錢5分,生淡乾薑1錢5分。 主治:肝氣犯胃,饑不欲食。
安胃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蘇木(酒洗)2錢,紅花1錢,丁香5分,延胡索1錢2分,川鬱金(酒洗)8分,桂心5分,沉香5分,大黃(酒制)2錢。 主治:産後敗血上衝入胃而發噦,或一刻2-3聲,或連發不已。
安胃湯, 出處:《脾胃論》卷下。 組成:黃連(淨)半錢,五味子半錢(去子),烏梅半錢(去核),生甘草半錢,熟甘草3分,升麻梢2分。 主治:清熱斂津。主治:飲食汗出日久,心中虛風虛邪,令人半身不遂,見偏風痿痹之證;胃虛熱熾,自汗脈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