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烏梅北棗丸方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斂肺止咳:烏梅性酸斂,入肺經,具有收斂肺氣、止咳化痰的作用。對於因肺氣虛弱、津液虧損所致的咳嗽、咯血等症,烏梅可以起到收斂止咳、滋陰潤肺的作用。
- 生津止渴:烏梅味酸,生津止渴,能有效緩解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等症狀。對於因暑熱傷津、胃火亢盛所致的口渴、便祕等,烏梅可以起到滋陰生津、清熱解暑的作用。
烏梅北棗丸中包含大棗,乃取其 甘溫補脾 之效。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補益脾氣,緩和藥性,使藥物更加平和易於吸收。
烏梅性酸收斂,可止瀉止痢,但容易傷脾胃。大棗的補脾作用,能中和烏梅的寒涼之性,防止其傷及脾胃,使其藥力更趨溫和,更好地發揮止瀉止痢功效。
主治功效
烏梅北棗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功效
- 烏梅: 生津止渴、收斂固腸
- 大棗: 補氣養血、健脾益胃
古文內容分析
我們可以歸納出「烏梅北棗丸」的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
主治症狀:
- 病後喜唾:指病後經常吐口水,且持續時間長。
- 胃虛有熱:胃氣虛弱,同時伴有內熱的症狀。
治療原理:
古文指出「瘥後喜唾」的原因有二:
- 中土陽虛,胃中有寒,不能收攝津液,而冷涎上泛: 指脾胃陽氣虛弱,有寒邪內生,導致津液無法正常運化,向上泛溢,形成多唾。
- 胃虛有熱: 指胃氣虛弱,同時伴有內熱。
「烏梅北棗丸」針對「胃虛有熱」型的「病後喜唾」進行治療。
- 烏梅: 味酸,性平,具有生津止渴、收斂固腸的功效。其酸味能生津液,緩解因熱邪傷津導致的口渴;同時能收斂固澀,減少津液的流失,控制多唾的症狀。
- 大棗: 味甘,性溫,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益胃的功效。其甘溫之性能補益脾胃之氣,增強運化功能,改善胃虛的狀態;同時能養血安神,有助於身體的恢復。
「烏梅北棗丸」以烏梅的酸收生津配合大棗的甘溫補益,可以達到 滋養胃陰,清虛熱,並補充胃氣 的效果,從而改善胃虛有熱引起的喜唾症狀。 此方以含化方式服用,可能更有利於藥效在口腔和胃部的緩慢釋放,達到滋養和調理的效果。
總結
「烏梅北棗丸」主要用於治療病後胃虛有熱所導致的喜唾症狀。其治療原理是通過烏梅的生津止渴、收斂和固腸作用,配合大棗的補氣養血、健脾益胃作用,達到滋陰清熱、補益脾胃的目的。
此方藥性平和,針對特定類型的「病後喜唾」有較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烏梅肉10枚,大黑棗5枚。
補胃,清熱,攝涎。
俱去核,共杵如泥,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用1丸,噙化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烏梅北棗丸,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烏梅肉10枚,大黑棗5枚。 主治:補胃,清熱,攝涎。主治:病後喜唾,胃虛有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