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飯

胡麻飯

HU MA F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8.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胃經 50%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胡麻飯方劑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增強食慾: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之效。胡麻性平味甘,能潤腸通便,但其滋補作用相對較弱。加入大棗,可增強食慾,促進脾胃消化吸收,達到更好的滋補效果。
  2. 調和藥性,緩解燥性: 胡麻偏於潤燥,而大棗則偏於溫補。兩者搭配,可互相調和藥性,避免單獨使用胡麻可能造成的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胡麻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癘瘡初起」。古代所謂「癘瘡」,泛指皮膚發癢、潰爛或疔瘡腫毒等疾患,可能包含現代醫學中的麻風、梅毒、頑固性濕疹或深部膿瘍等。此方以「煮飯食之」的藥膳形式,結合內服與食療,針對瘡毒初期未潰階段,強調「養正祛邪」的思路。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主藥:大棗

    • 補益脾胃:大棗甘溫,歸脾、胃經,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古代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強化消化吸收功能可助氣血生化,間接提升抗病能力。
    • 緩和藥性:大棗能調和峻烈之藥(如宮粉),減低毒性,保護正氣。
  2. 輔藥:宮粉(鉛粉)

    • 解毒斂瘡:宮粉為人工製鉛化合物(鹼式碳酸鉛),性寒,味辛,有毒,傳統用於殺蟲、解毒、收濕。外治可止癢斂瘡,內服少量能抑制瘡毒蔓延。
    • 攻邪抑菌:古人雖無微生物概念,但實證中發現宮粉對皮膚潰爛、分泌物過多的瘡瘍有乾燥收斂作用,推測其化學成分或能抑制病原體。
  3. 配伍邏輯與食療設計

    • 棗裹宮粉:以大棗包裹宮粉,既緩和其毒性,又能借棗之甘味掩蓋宮粉異味,提升服藥順從性。
    • 米飯載藥:以米半升同煮,利用穀物之「健脾」特性,輔助大棗補益之功,同時稀釋宮粉濃度,降低中毒風險。
    • 七日療程:分次服食(每日3棗),逐步累積藥效,避免一次過量傷正,符合「緩攻」原則。

三、潛在作用機制推測

  1. 局部與整體並治
    • 宮粉可能通過內服微量吸收,發揮抗菌消炎效果;大棗調節免疫,改善體質,標本兼顧。
  2. 藥理協同
    • 大棗富含維生素C、有機酸等,或能部分拮抗鉛毒性;米飯澱粉可能延緩宮粉吸收,降低刺激。
  3. 傳統思維延伸
    • 「以形補形」:棗形似瘡膿,填粉象徵「引毒外出」;「飯食」形式隐含「藥食同源」理念,適合慢性調理。

四、時代限制與反思
此方反映古代對癘瘡「毒邪內蘊」的認知,以攻毒補虛為核心。然宮粉(鉛劑)長期內服恐致重金屬蓄積中毒,現代應用需嚴格取捨,或尋找替代藥物(如輕粉外用)。然其「寓治於食」的巧思,仍具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大棗21個(去核)。
每個棗內填滿宮粉,每日以3個和米半升,煮飯食之。7日棗完瘡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胡麻飯, 出處:《解圍元薮》卷四。 組成:大棗21個(去核)。 主治:癧瘡初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