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中丸

WEN ZHONG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胃經 50%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溫中丸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中益氣: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溫中丸本身以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為目的,大棗的加入可增強其補益脾胃之效,使藥效更加溫和持久。
  2. 調和藥性: 溫中丸中多用辛溫燥烈之品,如乾薑、附子等。大棗性甘潤,可緩和藥性,防止藥物燥烈傷陰,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副作用的產生。

因此,大棗在溫中丸中發揮着補益脾胃、調和藥性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主治功效


脾痛。

傳統服藥法


肉豆蔻仁2兩,硫黃(研)2兩,乾薑(生用)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龍骨2兩。
上為細末,用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前艾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胰臟炎霍亂大便秘結腹中有鳴叫聲神經性厭食症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咳嗽肋間神經疼痛怕冷食慾不振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溫中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引《衛生家寶》。 組成:大棗7個。 主治:脾痛。

溫中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五。 組成:硫黃(用柳木細研,飛過,生用)。 主治:産後大便不通,7-8月以上者。

溫中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五三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山藥2兩,乾薑(炮)1兩,甘草(炒)1兩。 主治:溫中和胃,補脾腎氣虛。主治:心腹疼痛。

溫中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組成:肉豆蔻仁2兩,硫黃(研)2兩,乾薑(生用)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龍骨2兩。 主治:脾胃虛寒,洞泄不止,四肢逆冷,心腹(疒丂)痛。

溫中丸,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組成:人參(切去頂,焙)2兩,甘草(銼,焙)2兩,白朮2兩。 主治:小兒胃寒瀉白,腹痛腸鳴,吐酸水,不思食;及霍亂吐瀉。中氣虛熱,口舌生瘡,不喜飲冷,肢體倦怠,飲食少思。

溫中丸,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四。 組成:乾薑1兩,半夏(湯洗7遍)1兩,白朮2兩,細辛(去苗)半兩,胡椒半兩。 主治:脾咳。咳則右脅下痛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口中如含霜雪,中脘隱冷,惡寒,脈緊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