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棗散

SHENG ZAO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8.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胃經 50%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聖棗散中包含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中益氣: 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聖棗散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而大棗能補益脾胃,增強氣血,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2. 調和藥性: 大棗性溫和,能調和藥性,緩解其他藥物的寒涼或燥烈之性。聖棗散中可能包含其他藥物,大棗能起到協調藥性,使藥物更加平和、安全、有效的作用。

主治功效


聖棗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聖棗散,根據《楊氏家藏方》記載,其組成極為簡潔,僅以大棗為藥。方中使用「大棗四十九枚,燒灰留性」,再與糞堆下土細研混合敷於患處,主治乳癰。此方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古人對藥物及疾病的獨特理解。

一、方劑組成及功效分析:

聖棗散的核心藥材是大棗,其功效廣泛,古今醫籍均有記載。 《楊氏家藏方》中並未提及大棗的其它處理方式,僅提到燒灰留性,這暗示了該方可能著重於大棗的某些特定功效,而非全面性的滋補作用。 燒灰留性處理,保留了大棗的藥性成分,並可能使其更容易滲透至患處。

大棗的功效,與乳癰的病理機制聯繫起來分析,則可推測其治療原理:

  • 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乳癰屬局部感染,常伴隨身體虛弱、氣血不足,大棗的補益作用可以提升患者的整體狀態,增強機體抵抗力,利於疾病的康復。

  • 抗炎消腫: 大棗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雖然古人對其作用機理不甚瞭解,但臨牀實踐證明其在治療炎症方面有一定的效果。燒灰的特殊處理,可能增強了其消炎的功效。

  • 促進組織修復: 大棗富含營養成分,有助於促進組織再生和修復,這對於乳癰的癒合至關重要。

  • 外敷的輔助作用: 方中加入糞堆下土,這是一種傳統的具有吸附和清熱作用的外敷藥材,配合大棗的功效,共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糞堆下土的成分複雜,可能含有一些抗菌成分,有助於控制感染。

二、治療原理推測:

聖棗散治療乳癰的原理,應是基於大棗的整體調理作用和局部消炎作用的結合。 大棗內服可補益氣血,提升機體免疫力;外敷則發揮其消炎、消腫、促進組織修復的功效。 糞堆下土則主要作為輔助藥物,增強局部治療效果。 整體而言,該方劑採用內外兼治的策略,從整體和局部兩個方面共同作用,以達到治療乳癰的目的。

三、總結:

聖棗散雖然組成簡單,但其治療乳癰的思路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方中大棗的運用,體現了古人對藥物功效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疾病病理機制的獨特認識。 雖然現代醫學對乳癰的治療手段更加完善,但聖棗散的臨牀經驗依然值得借鑒和研究,或許能為現代藥物研發提供新的思路。

傳統服藥法


大棗49枚(燒灰留性)。
不拘癰大小,盡用棗灰及糞堆下土,細研三四錢和勻,以新汲水調敷。
外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乳房硬結乳腺炎乳房腺體瘤

相同名稱方劑


聖棗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組成:大棗49枚(燒灰留性)。 主治:乳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