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棗肉浸洗方
ZAO ROU JIN XI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8.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胃經 50%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棗肉浸洗方」中包含大棗,其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其性平和,可緩和藥性,減少藥物對肌膚的刺激,並有助於滋潤肌膚,促進傷口癒合。
其二,大棗富含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具抗氧化、抗炎作用,可減輕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同時,其含有的多種礦物質,亦有助於提升肌膚的抵抗力,預防感染。
故大棗在「棗肉浸洗方」中,不僅能緩和藥性,更能滋養肌膚,促進傷口癒合,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諸冷瘡久不癒」意指因陽虛寒凝、氣血不榮所致的皮膚瘡瘍,其特徵為瘡色黯淡、久不收口、膿水清稀或無明顯熱痛感。此類瘡瘍多因體虛或外感寒濕,導致局部氣血瘀滯、生肌無力。需溫通氣血、生肌斂瘡之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材特性:
- 大棗(棗肉):
性味甘溫,歸脾胃經,傳統用於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神農本草經》載其「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和百藥」。其甘溫之性可溫養局部氣血,改善寒凝血瘀;黏潤質地能滋潤瘡面,促進修復。
- 大棗(棗肉):
煎煮與外用法:
- 以水煮取濃汁外洗,意在萃取大棗之精華,藉由溫熱藥液直接作用瘡面,達到以下效果:
- 物理溫通:溫熱藥液可擴張局部血絡,促進氣血運行,祛除寒濕之邪。
- 藥性滲透:大棗所含醣類、皂苷等成分可能具收斂生肌作用,幫助瘡面癒合。
- 「以愈為度」強調持續使用至瘡口癒合,符合中醫外治法的「辨證用藥」原則。
- 以水煮取濃汁外洗,意在萃取大棗之精華,藉由溫熱藥液直接作用瘡面,達到以下效果:
綜合理路:
此方以單味大棗外洗,簡便專一,集中發揮其溫養氣血、生肌潤瘡之效。針對「冷瘡」病機中的陽虛寒凝,通過局部溫潤之法改善微循環與組織修復能力,從而促進瘡口癒合,體現中醫「外治內病」與「簡效並重」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棗肉2斤。
以水5升,煮取3升,浸之洗瘡。以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棗肉浸洗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組成:棗肉2斤。 主治:諸冷瘡久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