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棗麥豆湯

蓮棗麥豆湯

LIAN ZAO MAI DOU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4.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腎經 12%
肝經 12%
膀胱經 12%
心經 12%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蓮棗麥豆湯中加入蓮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安神: 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心安神、健脾止瀉的功效。湯中加入蓮子,有助於清熱瀉火,安定心神,緩解因心煩、失眠、口渴等症狀所致的燥熱。
  2. 健脾益腎: 蓮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族、鉀、磷等營養成分,能補脾益腎,增強機體免疫力。搭配紅棗、麥冬、黑豆等食材,共同發揮健脾益氣、養血補腎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腎氣不足等問題。

蓮棗麥豆湯中包含大棗,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中益氣: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蓮子、麥冬、綠豆等藥材性偏寒涼,加入大棗可平衡藥性,避免寒涼過度,更好地調和脾胃,增強藥效。

2. 和中緩急:大棗能健脾和胃,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與其他藥材一同作用,可更有效地緩解脾胃不適,促進消化吸收,提升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蓮棗麥豆湯]之傳統記載,主治「盜汗」。盜汗者,寐中汗出,醒則汗止,多因陰虛內熱或氣血失調所致。此方劑以簡潔配伍,針對夜間異常汗出,意在調和陰陽、固表止汗。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蓮子(7粒)

    • 性味甘澀平,歸脾、腎、心經,具益腎固精、養心安神之效。《本草綱目》載其「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可調節心腎不交所致之虛煩不寐與盜汗。
  2. 黑棗(7個)

    • 甘溫補中,歸脾、胃經,能補血養營。《滇南本草》言其「養血安神」,與蓮子協力滋養陰血,血足則內熱得平,汗液得斂。
  3. 浮小麥(1合)

    • 甘涼,歸心經,專擅斂汗除熱。《本草備要》稱其「止虛汗盜汗」,取其輕浮之性,引熱外透而固表,為止汗要藥。
  4. 馬料豆(黑豆之屬,1合)

    • 甘平,入脾、腎經,能補腎益陰、健脾利濕。《食療本草》云其「主風濕筋攣」,兼可清虛熱。與浮小麥相配,一斂一滋,調和營衛。

配伍邏輯推論

此方以「補斂結合」為核心:

  • 補益基礎:蓮子、黑棗滋養心脾陰血,馬料豆補腎陰,三者充實陰液,使陽有所附,則內熱自減。
  • 止汗關鍵:浮小麥專攻斂汗,佐以蓮子之固澀、黑豆之利濕,既防滋膩留邪,又助汗孔收闔。
  • 劑量特點:全方藥少量輕,符合「輕可去實」之旨,尤適陰虛熱不盛者,透過緩調氣血陰陽,恢復腠理開合之常。

總結

[蓮棗麥豆湯]通過補陰、健脾、清熱、固表四途,標本兼顧,尤其針對陰血不足、虛熱內擾之盜汗。其組方簡約,藥性平和,體現古代「小方治大病」之巧思。

傳統服藥法


蓮子7粒,黑棗7個,浮麥1合,馬料豆1合。
用水一大碗,煎8分,服3劑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蓮棗麥豆湯, 出處:《種福堂方》卷二。 組成:蓮子7粒,黑棗7個,浮麥1合,馬料豆1合。 主治:盜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