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FU LING GUI ZHI GAN CAO DA Z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論》

熱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肺經 21%
脾經 17%
腎經 14%
胃經 9%
膀胱經 7%
肝經 7%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兼有水濕困脾者,茯苓可利水消腫,協助桂枝、甘草溫陽化氣,促進水濕代謝,改善脾胃功能。
  2. 緩解桂枝的燥性: 桂枝性溫,辛散之性較強,容易耗傷津液。茯苓性平,能緩解桂枝的燥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調和營衛:桂枝性溫,入心、肺經,具有溫陽散寒、調和營衛之效。對於因寒邪客表,導致營衛不和,出現發熱、惡寒、無汗或汗出不解等症狀者,桂枝可以溫陽散寒,使營衛調和,改善症狀。
  2. 協調茯苓甘草,增強利水功效:桂枝與茯苓、甘草相配,可以協調藥性,增強利水功效。茯苓利水滲濕,甘草清熱解毒,桂枝溫陽散寒,三者合用,可促進水液代謝,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方中桂枝性辛溫,茯苓性平淡,大棗性甘溫,甘草能將諸藥的藥性調和,使之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療效。
  2. 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能解藥毒,且具有一定的補氣作用,能減輕其他藥物的副作用,增強其安全性。例如,桂枝性偏溫燥,甘草能緩解其燥性,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甘溫益氣,緩解桂枝的辛溫燥性: 桂枝性溫,長期服用可能出現燥熱之症。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可以緩解桂枝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
  2. 調和藥性,增強藥效: 大棗具有調和藥性的作用,能使茯苓、桂枝、甘草等藥材更好地發揮功效。此外,大棗還可與甘草共同作用,增強補氣益血的效果,使整體方劑更具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要成分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的主要功效是治療發汗後,其人臍下悸,欲作奔豚。翻譯:發汗後,這個人臍下悸動,想要像馬一樣奔馳。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還可用於治療傷寒發汗後,腹下氣滿,小便不利。翻譯:傷寒發汗後,腹部脹滿,小便不利。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中的各味中藥材協同作用,可以發汗解表、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 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期間服用。
  • 本方有溫陽化氣的作用,因此不宜在陰虛內熱者服用。

相關疾病


少腹部有跳動的現象排尿困難腹瀉無尿及少尿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茯苓半斤,桂枝4兩(去皮),甘草2兩(炙),大棗15枚(擘)。 主治:降腎氣。主治:發汗後,其人臍下悸,欲作奔豚。傷寒發汗後,腹下氣滿,小便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