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氣虛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膽氣虛是指的是膽氣不足,不能正常發揮其生理功能的病證,由於《黃帝內經》提到,膽在五行中屬木,膽氣主決斷,如果膽氣不足,就會導致心神失養,出現失眠、多夢、膽小易驚、情緒焦慮、精神不振等症狀。
當膽氣虛時,則會出現決斷力下降,遇到事情容易受到驚嚇恐懼,膽小怕事,遇到突發情況容易害怕、驚慌、心神不安。
遇到事情容易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晚上睡不踏實,容易醒,或做噩夢。呼吸短促,沒有力氣。頭暈目眩、眼前發黑、眼睛模糊、脈弦細、舌質淡紅。
膽氣不足時,疏泄功能受損、氣機不暢,經成會出現心神不寧、心跳不規律(時快時慢、時有時無)。
膽氣虛造成「驚悸」時,會伴隨頭暈、噁心想吐、容易受到驚嚇、失眠、容易嘆息、眼睛模糊、煩躁、多痰、食慾不振、脈弦細、苔膩。古人常用「溫膽湯」加以改善。
膽氣虛造成「鬱證」出現時,會展現心情抑鬱、精神恍惚、容易受到驚嚇、憂鬱容易想哭、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細。
這也常是因為肝氣鬱結,造成連帶膽腑損傷,古人經常用「越鞠丸」加上「甘麥大棗湯」。
膽氣虛也會造成「失眠」,古書《沈氏尊生書‧不寐》提到:「心膽懼怯,觸而易驚,夢多不祥,虛煩不眠。」古人經常運用「安神定志丸」改善。
膽氣虛的常見病因有:
- 先天不足:稟賦不足,膽氣天生就虛弱。
- 後天失養:疲勞過度,飲食失調,情志不遂,容易損傷膽氣。
- 外邪侵襲:外感風寒,寒邪侵犯膽經,損傷膽氣。
膽氣虛證多見於古代疾病如「驚悸」、「不寐」、「癲狂」、「鬱證」、「厥證」等疾病中。
膽氣虛證常與「心膽氣虛證」、「肝氣虛證」等一起討論。
膽氣虛證日久失治,常影響心氣,導致心膽氣虛證。由於肝膽互為表裏,膽氣虛容易形成「肝膽氣虛」,出現肋痛、筋脈攣縮、耳鳴、耳聾等症。
許多學習傳統中醫的人都搞感到很困惑,膽氣虛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症狀?事實上運用經絡理論來理解,就會很清楚。可以參考以下的經絡型態分析。
造成膽氣虛的5種主要原因
膽氣虛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脈相
膽氣虛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膽氣虛的相關證型
改善膽氣虛的常用方劑
改善膽氣虛的常用穴道
膽氣虛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如果從經絡來理解膽氣虛,應該就是與「肝經」、「膽經」有關係,而膽經在經絡型態中,是判斷陽虛經絡型態或體質的主要核心經絡。
如果一個人膽經常出現虛證,就可以判斷是屬於陽虛的體質。膽經與其他陽經遍佈整個頭部,氣血不足時容易造成暈眩、憂鬱、眼前發黑、眼睛模糊。
膽經與腎經高機率出現同步虛證,所以膽經虛的人,很容易腎經虛證,而腎主恐,腎經通往胸部,所以很容易造成恐懼焦慮、心神不寧不安、心悸、心律不整、失眠...等精神狀態。
鐵三角經絡型態也經常伴隨膽經虛證,這種經絡型態很容易出現各種「氣鬱」症狀,因此出現心情抑鬱、精神恍惚、容易受到驚嚇、憂鬱容易想哭...等等。
總之,膽經虛症的經絡型態,不是只有單純的膽經虛證,還會伴隨其他的異常經絡,所以是整組經絡型態所形成的一系列症狀,這就非常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