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香蘇散

Xiang Su San(jia We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心悟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胃經 20%
脾經 19%
肝經 17%
心經 8%
膽經 4%
三焦經 3%
膀胱經 2%
心包經 1%
肺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味香蘇散 」,主要由甘草、生薑、陳皮、川芎、荊芥、蔓荊子、秦艽、香附、紫蘇葉等藥材組成,具有解表、散寒、止痛、活血等功效。

  •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 荊芥: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 蔓荊子: 蔓荊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感冒、流感、風寒感冒等病症,以及風熱所致的目赤腫痛、頭目昏暗等症狀。

  • 秦艽: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清熱瀉火的功效主要表現在能夠清虛熱、瀉火之功,尤其擅長清骨蒸潮熱,是治療陰骨蒸潮熱的常用藥。

  • 香附: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 紫蘇葉: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加味香蘇散 」,主要由甘草、生薑、陳皮、川芎、荊芥、蔓荊子、秦艽、香附、紫蘇葉等藥材組成,具有解表、散寒、止痛、活血等功效,可治療小腸氣、腎核脹痛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紫蘇2兩, 香附子2兩, 陳皮2兩, 甘草2兩, 桑白皮2兩, 生地黃2兩, 蘇木2兩, 蟬蛻2兩, 黃芩2兩。
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1鐘半,燈草20莖,同煎8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香蘇散加味而成。香蘇散由香蘇葉、紫蘇葉、甘草、生薑、陳皮組成,具有行氣止痛、和胃化痰的功效。本方在香蘇散的基礎上加入川芎、荊芥、蔓荊子、秦艽,可增強行氣止痛、和胃化痰的功效,從而更好地治療小腸氣、腎核脹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鼻塞慢性鼻炎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鼻息肉乾眼症感冒打噴嚏經常疲勞想睡面色發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香蘇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三十九。 組成:香蘇散加鹭鸶藤、木香、芍藥。 主治:腿腳疼,足面赤腫,步履艱辛。

加味香蘇散, 出處:《保命歌括》卷十六。 組成:蒼朮2錢,香附2錢,陳皮2錢,川楝肉2錢,甘草5分,蘇葉1錢半。 主治:小腸氣,腎核脹痛。

加味香蘇散,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八。 組成:香附1兩半,蘇葉1兩半,藿香3兩,陳皮半兩,甘草6錢,砂仁1兩(炒)。 主治:孕婦感冒,吐瀉,脈浮者。

加味香蘇散,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 組成:紫蘇2兩,香附子2兩,陳皮2兩,甘草2兩,桑白皮2兩,生地黃2兩,蘇木2兩,蟬蛻2兩,黃芩2兩。 主治:時行赤眼,暴發赤腫,怕日羞明,疼痛難忍。

加味香蘇散, 出處:《準繩·傷寒》卷二引《拔粹》。 組成: 加味香蘇散(《準繩·傷寒》卷二引《拔粹》。)出處:《準繩·傷寒》卷二引《拔粹》。組成:香附3兩,紫蘇梗2兩,陳皮1兩,甘草半兩。主治:解表。 。 主治:解表。

加味香蘇散,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川芎3錢,紫蘇3錢,防風3錢,荊芥3錢,香附3錢,甘草3錢,羌活3錢,白芷3錢,葛根1錢,前胡1錢,蒼朮8分,天麻8分,黃芩8分。 主治:傷風,頭疼身熱,鼻塞氣粗,噴嚏呵欠,呻吟不絕,見風便怕,灑淅微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