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蘇五苓飲

XIONG SU WU LING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窮鄉便方》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21%
胃經 15%
膀胱經 10%
心經 8%
腎經 7%
肝經 4%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心包經 1%
膽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芎蘇五苓飲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痙: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的功效。五苓散原為治水飲,加入川芎可針對寒邪引起的頭痛、頭昏、肢體麻木等症狀,起到溫經散寒、止痛止痙的作用,提升療效。
  2. 促進水液代謝:川芎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水液代謝,輔助五苓散利水消腫的作用。尤其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導致的水腫,川芎能起到疏通經絡,利水消腫的作用。

芎蘇五苓飲中加入紫蘇葉,主要考量其 解表散寒、行氣寬中 的功效。

  1. 解表散寒: 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能散寒解表,對於因風寒外邪入侵引起的感冒、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行氣寬中: 紫蘇葉還具有行氣寬中的功效,可幫助緩解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在芎蘇五苓飲中,紫蘇葉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發揮解表散寒、行氣利水、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表寒裏濕、頭痛身重、肢體痠痛、脘腹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芎蘇五苓飲中添加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五苓散以利水滲濕為主,但濕邪阻滯,脾陽不振,則難以利水,而陳皮加入可助脾健運,使水濕得以通利。
  2. 調和藥性:方中茯苓、澤瀉等藥性偏寒涼,而陳皮性溫,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傷脾,使藥力更為平和,達到更好的療效。

芎蘇五苓飲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邪,利水消腫: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邪、利水消腫之功效。該方中加入羌活,可協助五苓散祛除水飲導致的風邪,並促進水液代謝,緩解水腫症狀。
  2. 協同茯苓利水:羌活性溫,能溫陽化氣,與茯苓共同發揮利水作用,使水液代謝通暢,有效治療水腫和體內溼氣。

芎蘇五苓飲中包含木通,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消腫: 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五苓散本就以利水滲濕為主,加入木通可加強其利水之力,並有助於消除水腫,改善水濕困脾所致的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木通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清熱瀉火,緩解因濕熱內蘊所引起的發熱、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

芎蘇五苓飲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調暢氣機:香附氣味辛香,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作用。五苓飲本為利水滲濕之劑,而肝氣鬱結易導致水濕停滯,因此加入香附可疏肝理氣,使氣機暢通,利於水濕運化。
  2. 輔助利水消腫:香附能行氣化濕,有助於利水消腫。水濕停滯,往往伴隨氣機阻滯,香附可通暢氣機,促進水濕運化,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提升五苓飲利水效果。

芎蘇五苓飲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水滲濕: 豬苓性甘淡平,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五苓飲本為利水滲濕之劑,加入豬苓可加強利水滲濕之效,尤其對於脾虛濕盛、小便不利者更為適宜。
  2. 健脾利濕: 豬苓可健脾利濕,對於脾虛濕困所導致的腹脹、便溏、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而芎蘇五苓飲則更偏重於健脾利濕,加入豬苓則能加強此功效,使藥效更佳。

芎蘇五苓飲中包含澤瀉,主要源於其利水滲濕之功效,可有效解決水濕停滯所致的各種症狀。

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泄熱除煩之功效。方中以澤瀉配伍茯苓、豬苓、澤蘭等藥材,共同發揮利水滲濕的作用,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達到消腫止痛、清熱除濕的效果。同時,澤瀉還能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藥效,提高整體療效。

芎蘇五苓飲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芎蘇五苓飲中其他藥材如茯苓、豬苓、澤瀉等,性寒利水,容易傷脾胃,甘草可緩解其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損傷脾胃。
  2. 增強利水消腫效果: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並能促進水液代謝,配合其他利水藥物,可增強利水消腫的功效,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改善水腫症狀。

芎蘇五苓飲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利濕,滲濕止瀉: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之效。對於脾胃濕困、腹瀉、小便不利等症狀,赤茯苓能利水滲濕,健脾和胃,促進水液代謝,改善症狀。

二、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赤茯苓兼具清熱解毒之功,能清除體內濕熱,並利水消腫。對於濕熱內蘊、水腫脹滿等症狀,赤茯苓能清熱利濕,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芎蘇五苓飲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大原因:

  1. 和胃止嘔: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五苓散本身偏於清利濕熱,而生薑可以中和其寒涼之性,避免過寒傷胃,同時緩解濕熱所致的嘔吐。
  2. 助濕邪外出: 生薑辛溫發散,可以促進體內濕邪的排泄。五苓散以利水滲濕為主,生薑的加入可以助其發散濕邪,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芎蘇五苓飲」介紹

芎蘇五苓飲是一個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川芎、紫蘇葉、陳皮、羌活、木通、香附、豬苓、澤瀉、甘草、赤茯苓、生薑。這個方劑具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痢疾。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紫蘇葉:**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羌活:**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香附:**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的作用,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 **豬苓:**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
  •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主治功效

芎蘇五苓飲主要用於治療濕熱痢疾。濕熱痢疾是由濕熱邪氣侵襲大腸所引起的疾病,其臨牀表現包括腹瀉、腹痛、裡急後重、發熱、口渴等。

總結

芎蘇五苓飲是一個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痢疾。這個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每種中藥材都有其獨特的功效,相互配合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芎蘇五苓飲, 出處:《窮鄉便方》。 組成:撫芎8分,防風8分,澤瀉8分,香附米1錢,木通1錢,蘇葉1錢,豬苓1錢,赤茯苓1錢,羌活7分,甘草2分,生薑3片。 主治:濕溫。春末夏初風濕時感濕病,頭痛潮熱,身體沉困,或汗或泄。

芎蘇五苓飲, 出處:《窮鄉便方》。 組成:撫芎4分,蘇葉5分,陳皮6分,羌活6分,木通6分,香附米6分,豬苓6分,澤瀉6分,甘草3分,赤茯苓8分,生薑3片。 主治:手陽明經平素有濕積,再感秋時燥氣,而發痢病,初有潮熱,頭痛,兼有時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