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附丸
XING F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9)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星附丸中加入天南星,是基於其燥濕化痰之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入肺、脾經,具有祛風痰、散結消腫的功效。其能燥濕化痰,對於寒濕痰阻所致的咳嗽、哮喘等症有較佳療效。
星附丸主要治療痰多咳嗽、氣喘、咯痰不爽等症,而天南星的加入,可以幫助化解痰濕,促進痰液排出,起到緩解咳嗽、平喘的作用。
星附丸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平,歸肝、脾經。其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星附丸多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病症,香附的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功效與方劑主治相符。
- 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香附還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積,對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腹脹腹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星附丸部分組成還包含有健脾和胃的藥物,如陳皮、枳殼等,香附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健脾和胃、行氣止痛的功效。
主治功效
星附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程杏軒《醫述》、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及《沈氏尊生書》等古籍記載,星附丸主治「老人、小兒痃癖,往來疼痛」。 其中,沈氏諸書多次提及此方,並明確指出其適用於痃癖伴隨往來疼痛的症狀。
痃癖一詞,古籍中並未有統一的明確定義,但從諸多記載中可以推測其為一種腹部腫塊或脹痛的病症,多見於老人和兒童。 結合星附丸的組成藥物及其功效,我們可以推測痃癖在古代醫學中可能涵蓋了多種病因病機的疾病,而本方針對的是其中一類。
治療原理分析:
星附丸由天南星和香附兩味藥物等分組成。
天南星: 具有燥濕化痰、散結消癥的功效。 痰濕凝聚是許多腹部腫塊的病理基礎,天南星能有效清除痰濕,從而達到消散腫塊的目的。 「消癥」則指消散積聚於體內的病理產物,這與痃癖的症狀相符。
香附: 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 肝氣鬱滯亦可導致氣機阻滯,進而形成腹部腫塊和疼痛。香附疏肝解鬱,可以調暢氣機,緩解疼痛。 此外,古人認為兒童和老年人的痃癖與臟腑虛弱,氣血失調相關,香附的調和作用也能間接改善體質。
因此,星附丸的治療原理是通過天南星燥濕化痰、散結消癥,以及香附疏肝解鬱、調經止痛的協同作用,來治療因痰濕凝聚、肝氣鬱滯所致的腹部腫塊及疼痛,尤其針對老人和兒童的痃癖。 兩藥合用,一散一調,標本兼治,相得益彰。 薑汁作為丸劑的賦形劑,更有助於藥物更好地被吸收和發揮作用。
總而言之,星附丸對於因痰濕、氣滯所致的老人及兒童痃癖,具有較好的療效。 其治療機理在於藥物自身的功效與病症的病機相吻合,實現了整體調理和局部治療的結合。
傳統服藥法
南星、香附各等分。
上為末,生薑汁糊為丸。
每服20-30丸,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星附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 組成:南星、香附各等分。 主治:老人、小兒痃癖,往來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