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一物丸

香附一物丸

XIANG FU YI WU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0.4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20%
胃經 20%
三焦經 20%
肝經 20%
肺經
脾經
胃經
三焦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香附一物丸僅以香附單味藥組成,此乃取其單味藥效之精粹,針對特定病症,發揮最大療效。

香附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單味使用,可專攻氣滯血瘀、經脈不通所致的各種病症,如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腹痛、脅肋脹痛等。

因此,香附一物丸以單味香附組成,是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其行氣止痛之效,達到藥效集中、直擊病竈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香附一物丸主治諸般婦科氣血失調之證,其核心病機為「肝氣鬱滯,血行不暢」。具體而言:

  1. 經候不調、血氣刺痛:香附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善疏肝解鬱,調和氣血。氣行則血行,故能改善月經錯亂、經行腹痛。
  2. 腹脅膨脹:肝經布脅肋,氣滯則脹滿。香附理氣寬中,疏通肝絡,緩解因情志抑鬱所致之脹悶。
  3. 頭眩惡心:肝氣橫逆犯胃,胃氣上逆則惡心;氣鬱化火或血虛風動可致頭眩。香附調暢氣機,使肝胃協調。
  4. 崩漏帶下:肝鬱剋脾,脾失統血則崩漏;濕熱下注則帶下。香附疏肝健脾,間接恢復脾之固攝功能。
  5. 便血癥瘕:氣滯血瘀久積成癥。香附行氣活血,氣行則瘀散,配合米醋之散瘀功效,可緩解積聚。

【組成邏輯推理】

  1. 香附子
    • 性味辛、微苦、甘平,歸肝、三焦經。
    • 生用上行胸膈,熟用下走肝腎,此方「瓦銚煮令熟」旨在加強下行調經之力。
    • 「杵去皮毛」去其燥性,留其行氣調血之效。
  2. 米醋浸泡與醋糊為丸
    • 醋性酸收,能引藥入肝經,增強疏肝止痛之效。
    • 醋亦有散瘀止血作用,與香附協同調理血分,符合「崩漏帶下」之治。
  3. 炮製與服法
    • 米醋浸後煮熟,使藥性溫和,避免辛散耗氣。
    • 「淡醋湯送下」加強藥勢直達血室,契合婦科病位。

【治療原理】
此方以「單行」之力,貫徹中醫「氣為血之帥」的理論,透過調氣以和血。香附善解肝鬱,肝氣舒則沖任調和,氣血循經有序,諸症自除。米醋為媒介,既柔斂香附辛散之性,又協同入血分,使行氣不傷陰,散瘀不耗血,尤宜於婦人氣血鬱滯之虛實夾雜證。

傳統服藥法


香附子(杵去皮毛)不拘多少(米醋浸1日夜,用瓦銚煮令熟,焙乾)。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曬乾。
每服50丸,淡醋湯送下。
香附調經丸(《松崖醫徑》)、香附丸(《醫學入門》卷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梅尼爾氏病子宮內膜異位症陰道炎子宮肌瘤白帶子宮崩漏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嘔吐胃腸出血子宮頸炎暈眩噁心反胃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香附一物丸, 出處:《醫學正傳》卷七引《産寶》。 組成:香附子(杵去皮毛)不拘多少(米醋浸1日夜,用瓦铫煮令熟,焙乾)。 主治:經候不調,血氣刺痛,腹脅膨脹,頭眩惡心,崩漏帶下,便血癥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