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半夏丸

乳香半夏丸

RU XIANG BAN XI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7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脾經 27%
肝經 18%
膀胱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9%
肺經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乳香半夏丸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乳香半夏丸常用於治療痰濁阻滯、氣逆上湧引起的嘔吐、眩暈等症狀,半夏可以有效緩解噁心嘔吐,幫助清熱化痰,使氣機下降,恢復正常。
  2. 化痰止咳: 半夏亦有化痰止咳的功效。乳香半夏丸中常加入其他化痰止咳藥材,例如陳皮、茯苓等,半夏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增強化痰止咳的效果,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乳香半夏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散結消腫:天南星性溫,味苦辛,具有燥濕化痰、散結消腫之功效。乳香半夏丸主治痰飲阻滯、胸膈滿悶,而天南星可以幫助化解痰飲,散去結塊,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行氣止痛:天南星還能行氣止痛,與乳香、半夏等藥物配合,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痛、腹痛等症狀,進一步提高療效。

總而言之,天南星在乳香半夏丸中的加入,不僅能幫助化痰消腫,更能行氣止痛,起到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乳香半夏丸中加入白礬,主要有兩個原因: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效。乳香半夏丸以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為主,白礬加入其中,可以幫助清除濕邪,止癢止痛,改善皮膚症狀。
  2. 收斂生肌:白礬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可以促進皮膚的癒合,減少病竈的擴散。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的治療,白礬可以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促進皮膚的恢復。

因此,乳香半夏丸中加入白礬,是為了發揮其燥濕止癢和收斂生肌的功效,以更有效地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乳香半夏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風痰」,表現為咳嗽、頭目不清等症狀。風痰乃因風邪挾痰上擾,阻滯氣機,常見頭暈目眩、咳嗽痰多、胸膈滿悶等證。方中半夏、天南星化痰燥濕,白礬收斂痰涎,共奏祛風化痰、止咳清頭目之效。生薑湯送服,更能溫化痰飲,助藥力上行。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半夏(湯洗7次,焙乾)

    • 半夏性辛溫,主入脾胃肺經,善燥濕化痰、降逆止咳。經湯洗7次以減其毒性,保留化痰之效,針對風痰上逆之咳嗽、胸悶。
    • 《本草綱目》載其「治痰嗽,頭眩」,與本方主治契合。
  2. 天南星(用齏汁煮熟)

    • 天南星辛烈,專主風痰頑痰,經齏汁(醃菜汁)炮製後毒性大減,兼能散風逐痰,尤宜風痰眩暈、痰壅抽搐之證。
    • 與半夏相伍,增強化痰熄風之力,共為君藥。
  3. 白礬(枯)

    • 白礬酸澀寒,煅枯後燥濕化痰力增,兼能收斂肺氣,以防痰濁隨風上泛,助二星夏之效。
    • 李時珍言其「吐下痰涎飲癖」,佐證其斂痰之功。
  4. 水浸蒸餅為丸,生薑湯送服

    • 蒸餅和胃助運,緩和藥性;生薑湯辛散外邪、溫化痰飲,兼制南星、半夏之毒,引藥上行。

邏輯推理與可能功效

此方以「化痰為主,祛風為輔」為核心:

  • 化痰:半夏、南星、白礬三藥協同,分別從燥濕、散結、收斉三途徑化解痰涎。
  • 止咳:痰消則肺氣得降,咳嗽自止。
  • 清頭目:風痰去則頭目清明,眩暈可除。

全方結構簡練,針對風痰標實而設,體現「急則治標」之法,未過多顧護正氣,故適用於痰盛體實者。若兼氣虛或陰虛,則需加味調理。

傳統服藥法


半夏(湯洗7次,焙乾)3兩,天南星(用齏汁煮熟)1兩,白礬(枯)1兩。
除咳嗽,清頭目。
上藥各修制訖,同為細末。水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乳香半夏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五。 組成:半夏(湯洗7次,焙乾)3兩,天南星(用齑汁煮熟)1兩,白礬(枯)1兩。 主治:除咳嗽,清頭目。主治:風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