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丸

TIAN NAN X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中性 (0.9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21%
肺經 21%
胃經 14%
心經 7%
膀胱經 7%
大腸經 7%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南星丸中含有天南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祛風止痙: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散寒、化痰止咳、開竅醒神之效。對於風寒痰阻所致的痙攣抽搐、言語不清、神志恍惚等症,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2. 消腫止痛: 天南星亦可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骨折腫痛等症,有一定療效。

因此,天南星丸中加入天南星,旨在發揮其祛風止痙、消腫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應的病症目的。

天南星丸中加入半夏,主要是為了減緩天南星的毒性

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燥痰、散結的功效,但其毒性較強,容易引起口舌麻木、喉嚨腫痛等不良反應。半夏性微寒,味辛,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清熱解毒、緩解天南星的燥烈之性,減少其毒性,提高藥物安全性。此外,半夏還能增強天南星的化痰止咳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天南星丸中加入白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天南星性溫燥,擅長祛風痰,但易燥烈傷津,白礬的加入可協同天南星燥濕止癢,防止其燥烈傷津。
  2. 固澀止瀉:白礬還有固澀止瀉的功效。天南星丸中可能加入其他具有潤腸通便功效的藥材,白礬的加入可以平衡藥性,避免過度潤滑,導致腹瀉。

天南星丸中包含雄黃,主要是基於其解毒驅蟲功效。雄黃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

在該方劑中,雄黃與天南星等藥材相配伍,能有效清除風寒濕邪,並抑制蟲蛇毒素。此外,雄黃的燥濕作用也能促進水腫消退,提升療效。

主治功效


天南星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多部醫學典籍的記載,天南星丸的應用廣泛,不僅限於《古方集成》所載的「小兒痰多,哮呷喘急咳嗽」,其治療範圍涵蓋了多種病症,以下進行詳細的分析:

1. 痰證:

  • 化痰: 天南星丸主要功效之一為化痰。從《聖濟總錄》中「治妊娠痰飲,膈脘痞悶。嘔逆噁心」、「治小兒挾熱,痰盛溫壯,夜臥不穩」、「治風痰壅盛。胸膈不利」等記載,可知天南星丸針對多種原因引起的痰證,如妊娠痰飲、小兒痰熱、風痰壅盛等,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下痰: 《嬰童百問》中提到「慢驚下痰」,說明天南星丸在治療小兒驚風時,具有下痰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痰盛引起的驚厥。
  • 鎮心化涎:《聖濟總錄》記載的「治風驚。鎮心化涎」與「治小兒驚熱。化風壅涎嗽,鎮心安神」可見天南星丸不僅能夠化痰,更能透過鎮心安神的作用,幫助控制因風痰引起的驚證。

2. 風證:

  • 祛風: 《聖濟總錄》中「治風偏枯。肢體細小而痛」、「治風熱相搏。肌肉?動。頭目旋眩。筋脈拘急」等記載,表明天南星丸具有祛風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風邪引起的肢體麻木、肌肉顫動、頭暈目眩等症狀。
  • 治風癇: 《聖濟總錄》中「治小兒風癇,發熱身軟,時作時醒,或先屈指如數,乃發掣縮」說明天南星丸可用於治療小兒風癇,此證狀的發作往往伴隨發熱身軟,時作時醒,甚至出現肢體抽搐,而天南星丸可有效控制此類症狀。
  • 治破傷風: 《聖濟總錄》中「治破傷風牙關緊急。口噤不開。口面喎斜。肢體弛緩」指出天南星丸可治破傷風,緩解牙關緊閉,口面歪斜,肢體鬆弛等症狀,證明天南星丸具有一定的解痙作用。
  • 治風毒上攻:《聖濟總錄》中「治風毒上攻身體。狀如蟲行。頭面腫熱。心神煩悶。皮膚斑點。旋生旋沒」說明天南星丸可治療風毒攻體所造成的皮膚紅腫,搔癢等症狀。
  • 平肝息風: 《幼幼新書》中記載「大天南星丸,治小兒急慢驚風,涎潮發搐,目睛上視,口眼相引,牙關緊急,背脊強直,精神昏塞,連日不省」明確指出天南星丸可治療小兒驚風,其功效不僅是祛風,更可平息肝風,緩解驚厥症狀。

3. 頭痛:

  • 多種頭痛: 《聖濟總錄》中記載,天南星丸可治療多種頭痛,包括「傷寒頭痛」、「腎脈厥逆頭痛」、「風頭痛」以及「風毒上攻頭痛」等。
  • 頭痛兼痰: 《聖濟總錄》中「治風頭痛。化痰涎」和「治風痰胸膈煩滿。頭目昏眩」等記載,表明天南星丸在治療頭痛時,特別適用於痰飲或風邪引起的頭痛,具有化痰止痛的作用。

4. 其他:

  • 解酒毒: 《本草綱目》和《奇效良方》均提到天南星丸可「去酒積酒毒」,說明本方具有解酒毒的功效。
  • 治嘔吐: 《聖濟總錄》中「治痰飲嘔逆。頭目不利」說明天南星丸能治療因痰飲引起的嘔吐。
  • 治療婦科疾病: 《証治準繩‧女科》中記載「治婦人風痰,心膈壅滯」,說明天南星丸可用於治療婦女因風痰引起的胸膈壅滯。
  • 治療目疾: 《聖濟總錄》中「治目虛冷風淚」表明天南星丸亦可治療目疾,特別是因虛寒引起的迎風流淚。

治療原理分析:

天南星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其成分的藥理作用:

  • 天南星: 作為君藥,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的功效,能針對痰證和風證的病機。
  • 半夏: 具有消痞散結、降逆止嘔的功效,可輔助天南星化痰,並緩解痰飲引起的胸悶、嘔吐等症狀。
  • 白礬: 《本草綱目》記載其可治痰涎,故白礬在此可輔助天南星化痰,同時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對於久病引起的虛證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 雄黃: 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可治療風毒引起的皮膚病變。
  • 佐藥: 各個方劑中佐以不同藥物如硃砂、麝香等,更能增強鎮靜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總結:

天南星丸具有廣泛的治療範圍,其主要作用在於化痰、祛風、止痛,適用於痰證、風證、頭痛等多種病症。其治療原理在於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針對病因病機,達到化痰息風、解毒止痛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炮)、硫黃(研)、石膏(研,水飛)、消石(研)各等分。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溫酒送下,1日2次。漸加至30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動脈粥樣硬化氣喘坐骨神經痛貝爾氏癱瘓癲癇小兒驚巒半身不遂心內膜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心肌梗塞心包炎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天南星丸, 出處:《活幼口議》卷十九。 組成:天南星(炮)1錢,半夏(湯洗7次)1錢,白礬(枯)1錢,雄黃(細研)1錢。 主治:小兒痰多,哮呷喘急咳嗽。

天南星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八。 組成:天南星4兩(湯浸,去皮臍),齊州半夏2兩。 主治:男子婦女上膈痰壅,頭目昏眩,咽喉腫痛;小兒驚癇潮熱,一切涎積。

天南星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天南星1分,天雄1分,白附子1分,半夏1分(湯洗7遍,去滑),水銀1分(于铫子內先熔黑餳半分,後下水銀,結爲砂子,細研)。 主治:小兒天釣,口噤戴目,手足抽搐不定。

天南星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天南星1分(炮裂),朱砂1分(細研),水銀1分(以少棗肉,研令星盡),麝香1錢(細研),金箔2-7片(細研),銀箔2-7片(細研),巴豆3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主治:小兒急驚風,痰涎壅毒,壯熱腹脹。

天南星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天南星1分(炮裂),膩粉1分(研入),白附子半兩(炮裂),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麻黃半兩(去根節),五靈脂1兩,乾蠍1兩(微炒),金箔30片,銀箔30片,槐子半兩(微炒),防風半兩(去蘆頭),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犀角屑半兩,牛黃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 主治:小兒中風,四肢拘急,心神悶亂,腰背強硬。

天南星丸, 出處:《局方》卷一。 組成:天南星1斤(每個重1兩上下者,用溫湯浸洗,刮去裏外浮皮并虛軟處,令淨。用法:酒浸1宿,用桑柴蒸,不住添熱湯,令釜滿,甑內氣猛,更不住灑酒,常令藥潤,7伏時滿,取出,用銅刀切開1個大者,嚼少許,不麻舌爲熟,未即再炊,候熟,用銅刀切細,焙乾),辰砂(研飛)2兩(1半爲衣),丁香1兩,麝香(研)1兩,龍腦(研)1兩半。 主治:治風化痰,精神爽氣,利胸膈;消酒毒,酒後含化,除煩渴,止嘔逆。主治:風痰上逆,胸脯煩滿,頭目昏眩,中酒嘔吐,小兒慢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